高职院校法学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分析

2018-05-14 16:11吴琪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吴琪

摘要: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职业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文章对高职院校法学教学过程中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法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学教学;讨论式教学模式

一、当前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落后

法学教学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课堂是否生动有趣是决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低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际的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理论化教学模式,对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应用较少,无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效果不佳。

(二)忽视个体差异

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大纲开展统一化教学,在选择教材时也没有经过认真的分析与筛选。从而导致文化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常常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认为教师所讲的内容太简单,对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思想容易开小差。

(二)脱离社会实际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缺乏實践性是法学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社会对实践能力强的法学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一些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常常脱离社会实际,照本宣科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掌握,更谈不上实际运用[1]。

二、讨论式教学的特点

1919年,英国教授俄斯凯恩提出了“讨论式教学”的概念,他认为学生对知识的讨论以及领悟比重复练习更加重要,因为讨论是促进人们思考的重要方式。讨论式教学被提出后,便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还衍生出了一系列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中都有讨论环节。在法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信息量增大

信息量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的个人魅力得不到发挥,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学习,会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增多,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二)师生角色发生改变

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主要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但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很好地契合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师生互动性提高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以往的课堂主要是灌输式教学,教师主要讲解原理知识、法律概念、法律规范等,学生通过听讲、记笔记和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所加强,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对法律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现实中的法学案例非常多,社会上每天都会出现各种矛盾与纠纷,其中很多事情需要用法律来解决,教师要认真分析、筛选,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教材,供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案例类。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不能随意选取案例,必须根据教材大纲,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案例,真正发挥讨论式教学的效用。首先,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教师选择的案例应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能够体现某一类案件的共性特征或某一个群体的共同利益。比如孙志刚案件、三聚氰胺案件、齐玉苓案等都极具代表性,在社会上引起过强烈反响。另外,案例必须是真实的。真实的案件可以让学生对法学的适用性有所了解,熟悉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流程,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

第二,法条分析类。法律法规一旦确定之后便不能随意更改,所以法律必须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却是多种多样的,对现实生活而言,部分法律条文相对滞后。学生作为未来的司法工作者,对现有的法律必须进行客观评价,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立法工作不断完善。所以,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这类问题作为讨论对象。

(二)加强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讨论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分组讨论是一种群体行为,至少要由两人完成,最好是多人进行讨论,产生头脑风暴,真正发挥讨论的作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深入分析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法学知识。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学生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确保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其次要给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模拟真实的案件,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审判员、证人、原告、被告等角色。大家各司其职,根据自己的角色查阅相关资料,补充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为自己的论点提供更多充实的论据。最后要引导小组成员对案例展开探讨,在真实的案件中加深对法学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做好总结工作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总结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及时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归纳知识。在课堂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都要派代表进行观点陈述,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将自己总结的内容和教师总结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相应的知识,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3]。

四、结语

高职院校法学专业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为目标,学生的职业能力、情感价值观、职业道德素养等都是考核的重点。讨论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创新。法学课堂教学应加强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将典型的、真实的案例以及各种法律条文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秦玉彬.讨论式教学法在高职法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3):175-176.

[2]冯桂艳,巴一.谈讨论式教学法在高职法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1(8):27-28.

[3]张锋学,邹欢艳.高职院校法律课程中启发式教学法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14):153-154.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