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体验心理及其对旅游产品开发的几点思考

2018-05-14 07:43陈怡梦
科技风 2018年36期
关键词:旅游体验旅游产品体验

摘 要:体验是个体认知、感受和经验的重要来源,旅游体验是一种主要通过亲身体验和践行来获得经历、经验和感悟的过程。如何让旅游者留存美好的体验,并通过旅游活动升华体验本身,这是旅游活动本身需要考虑的问题。本研究从旅游体验心理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旅游体验的心理,进而对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以使旅游者在旅游情境互动之中实现审美怡情、生命创造、自我回归等内心升华,满足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深度和心理需求。

关键词:体验;旅游体验;旅游产品

1 旅游体验

1.1 体验

汉语将体验解释为经验、阅历、体会,也延伸到难忘、冒险、奇遇等,体验是体验者本身作为主体亲自参与获得认知和感悟的过程。汉语中“体验”和“经验”不同,经验可以是替代性,可不经由主体体验而获得,而体验具有主体性和具身性,必须由个体亲身实践。体验具有主观情感性,是生命与生活的融合的内在结合的过程。体验来自于个体对人事物、情境意的内在解读过程,即可表示具体的、正在进行的动作,也可表示这个动作的过程和结果,且具有一定的时空连续动态性和心理流动性。

学者庞蒂、梅洛庞蒂、杜伟等人认为体验是对过去、世界、身体和他人无间隔的呈现,通过自我和他人体验的相互作用,世界才显现出意义,强调知觉运动系统能力的“身体图式”知觉体验,即通过感觉场、知觉场、触觉场、视觉场姿势和运动进行无意识调适,使信息被身体持续性地整合进主体经验中。[1]体验验是一种生命现象,通过自身为中介,获得对生命的体验,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和心身的整合性,既具感性认知又有理性推导,即是主体性又是自为性的。

1.2 旅游体验及其特征

旅游体验:旅游体验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伯斯汀、麦肯奈尔认为,旅游体验是人们对现代生活困窘的一种积极回应,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克服困窘而追求的是一种对“本真”体验,它是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国内不同学者对旅游体验有不同见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谢彦君、陈安泽等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的一种超功利性活动,通过游览阅历从而改变和调适其心理状态的过程。旅游者借助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方式获得放松、新奇、经历等心理快感。旅游体验是一个时空连续的系统,由一个个有独特的意义情境串联系统结合而成,构成一个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另类行为环境。不同描述包含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旅游体验的主体具身参与性。个体知情意建立在身心感受之上,通过身心感知赋予体验以意义,从而通过旅游情境与身心中介获得主体与他人、与世界的互动和联系。旅游体验的过程是一个符号解读过程,受到客观景物、旅游服务、文化习俗、社会规范、价值观影响,也与旅游者心境状态有关。旅游体验通过感觉、触觉、运动觉等身体感觉,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获得真实和具象化的体验。

第二,情、境交互性。旅游体验是贯穿于旅游情境中的具有一系列可能性的过程,发生在个人的身体和心灵体验之中,其结果取决旅游者情绪化了的情景对所际遇之物做出的反应。如范仲淹由见景生情转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境界。可见,旅游体验受旅游者个性特征、旅游地、心境等多因素影响,不论是在神圣殿堂仪式还是怡情于山水之间流连忘返的忘我体验,无不体现游览景观的物质性和人的主观情感性的交织,并由此延伸到对自身反思、自我意识、生命意义的整体关联和认知。

第三,心流的连续性。心流禅宗用来描述人心性的状态,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将心流(flow)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此时个体抗拒被打扰和中断,自发地升起抗干扰机制。旅游几乎不需额外努力和报酬便形成旅游者与环境、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心流灌注和交融体验,旅游者因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而充分投入旅游体验。旅游者通过身体感官为中介,体验世界、生命和自我的存在。因此旅游者不是对象性或反思性的存在,而是自为性、内省性的存在。Cohen旅游体验分为消遣、转移、实践、经验及存在等五个阶段,由外感向内感逐渐递进,游客现实时在场的忘我状态,是旅游者情感积累的过程。[2]旅游体验是一个闭合的心流延绵的过程,处于持续进行和不断自我建构中。

2 旅游体验心理的呈现方式及心理分析

旅游体验类似“镜像体验”,旅游是面镜子照出自我和他人体验的相互作用,旅游者在凝视“他者”的同时便在感知自我,自我与世界才显现出意义。

(1)具身体验的情境表征。通过身体在场与情境链接获得体验,是通过“身体图式”建立的体知觉运动系统能力,通过对身体姿势和身体运动的无意识调适,使得世界中许多有意义的部分被身体整合入体验者的经验中。[3]这个身体图式嵌入在各种身体通道中,形成不同的认知通道场,如外部感觉场和内部感觉场,即视听嗅味触、运动平衡觉等。赵建国(2015)认为“在场”是身体所处的行为发生的情境现场,是一种主体间交往、互动的真实关系,通过格式塔心理完形作用来指导旅游者的体验方式、方向和强度。谢彦君把旅游场解释为旅游环境刺激和旅游者心理组织交互作用的过程。

(2)景物-心境的旅游心理场域交互作用。勒温提出人与环境关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关注行为发生的情境中人当下的主观感受和体验。[4旅游场域从形式上表达了旅游需求和旅游景物之间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特性,形成了“心流场域——旅游情境——自为自觉”循环闭合的交互作用的心物场域。旅游者在旅游情境提供的物质场域体验自我、情绪和认知,场域的动力强度取决于旅游者在其中的核心诉求。而逃避和反叛成为了核心诉求,旅游场中的互动仪式有明显反结构、去角色特征,在此场域中,旅游者的情感能量才能从去角色化和关系束缚与压抑中解放出來。通过旅游体验,重新匹配新的心流资源和情感能量,促使旅游者得到心身与场域物质、精神的交换。

3 旅游体验心理对旅游产品设计的思考

(1)多感官多通道参与。现代社会人的发展呈现单向化、工具性成长趋势。旅游情境要结合多感官通道参与,以多感官刺激增进效能和感受性,通过身体中介,提供强烈的感官冲击大的旅游产品,唤醒身体意识。诸如视觉盛宴、水位落差的漂流、香气怡人的花海、山谷险情、山地赛车等。

(2)旅游产品让旅游者獲得对体验的控制感。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期待严要求、工作任务和压力、情绪失控等成为焦虑和压力来源。长此以往可能引发心身障碍。若有可控速度、节奏和结果的活动,如电脑游戏开外挂心理,使参与者便能获得控制感、成就感,建立对自己、对周遭的掌控感,降低焦虑、提升忍耐度,建立对具身智慧的信任。

(3)旅游产品有利于旅游者顺利过渡到现实生活。旅游者从旅游情境中重返现实生往往要经历一个时间和空间落差和调适的阶段,绝大部分旅游者人已经重返现实生活,却否认现实而对旅游体验流连忘返,这导致了旅游后的适应不良。为此,旅游产品设计要考虑到从旅游场滑向现实生活的关键时间和诱导活动,使旅游者从旅游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滑向现实生活。

(4)虚拟仿真与VR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利用错觉、万花筒原理等结合现代化虚拟仿真与VR技术,创造创意空间丰富旅游体验。让旅游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升华,内化为旅游者生活经验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5)游戏性与情境性相结合。游戏是人的天性,不论是耄耋老人还是黄口小儿,无一不喜欢游戏。游戏中去除角色以一个单纯“玩家”投入,借由游戏满足和释放心理压力和情绪,发展人际关系、促进沟通,拉开心理距离、获得心理补偿,以满足旅游者基本的人际互动和自我成长等需要。

在旅游场域体验中,心流随着时空而延绵流动,旅游者亲身领体验,随着时空演变,游历体验到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对自然人文景物的解读、心绪变化,共同构成旅游者全部旅游生活经历,旅游者用其旅游体验来感悟生命,找寻、发现和回归自我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樊友猛,谢彦君,体验”的内涵与旅游体验属性新探[J].2017(11):16-25.

[2]孙小龙,林璧属,郜捷.旅游体验质量评价述评:研究进展、要素解读与展望,人文地理[J].2018(1):143-151.

[3]何静.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4]黄向.旅游体验心理结构研究——基于主观幸福感理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04-113.

作者简介:陈怡梦(1981-),女,彝族,贵州毕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心理。

猜你喜欢
旅游体验旅游产品体验
成都妈妈农庄游客参与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
感知与意向性
羌族地区纺织品类旅游产品设计思路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陕西省提升旅游体验途径探讨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郑州方特游乐园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