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影响下的小城镇发展策略
——以红河州瑶山乡盘王小镇为例

2018-05-15 05:34王渊,李淼,周国华
城市建筑空间 2018年3期
关键词:盘王瑶山特色小镇

1 特色小镇内涵

特色小镇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新一轮产、城、人三者融合的重要平台,相对独立于市区,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通过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的集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4年10月,浙江省省长在参观杭州市云栖小镇时提出:“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 。“特色小镇”概念首次被提及。

2015年12月底,中央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做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培育小镇经济的思路对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也有启发。”

随后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接踵而至。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是高端产业、新兴业态、优秀人才集聚的重要平台[1]。

2 盘王小镇现状

2.1 区位分析

1)宏观层面 盘王小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瑶山乡,处于河口县几何中心。

2)中观层面 河口县瑶山乡南接越南老街,北依屏边苗族自治县,西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3)微观层面 盘王小镇位于瑶山乡集镇所在地,距县城约40km,可连通外围新河高速G8011,并与支线连接,处于河口县2h经济圈范围内,可连接国内周边区域,并可通过河口县城与越南老街相连。

2.2 产业发展现状

2.2.1 农业基础

瑶山乡有良好的气候环境,适合种植热带水果和经济作物,是河口县香蕉和柑桔主产区之一,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全乡种植面积6万余亩。

2.2.2 旅游业基础

瑶山乡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以瑶族文化为主的特色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

1)瑶绣产业 合作社1家,绣娘1000多人,年生产瑶族服饰和刺绣品6000多件,民族手工艺品10000多件,产品畅销国内外,实现年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

2)旅游业 瑶山乡先后建成盘王广场、盘王殿、瑶族陈列馆等一批景点和顶坪、旱塘、礁堡等一批民族特色村,娘娘山、大围山和营盘山风景秀丽,瑶山已经成为河口县名副其实的旅游新方向和重要目的地。目前,全乡已建成民族特色旅游村10个,农家乐60家,年接待游客8.7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7830余万元。

2.3 资源情况

气候分明,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600~1800mm,相对湿度85%。适宜种植香蕉、柑桔、柚木等热带经济作物。全乡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65139.35亩,其中: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7619.50亩,森林覆盖率为43%,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中国动植物的基因库”。

瑶山乡盘王小镇是瑶族聚居乡,属于峡谷型地貌。民居建筑多建于半山腰或山顶,传统民居与当地山体融为一体。随着盘王小镇地位的提升,丰富且特有的瑶族民俗文化已成为展示和体现瑶山灿烂多元文化、丰富民族风情和打造瑶族文化特色的重要源泉。

2.4 历史人文

瑶山乡始建于清代,祖先最早定居于湖北、江西,清朝乾隆、嘉庆时期进入云南。

瑶山乡盘王小镇的瑶族属于门瑶直系里的蓝靛瑶。河口县境内的瑶族从语言习俗方面可分为“门瑶(蓝靛瑶)”“勉瑶(红瑶)”2个支系。瑶族语言分日常用语(白话)、经书语(瑶族叫鬼语)、歌瑶语。盘王小镇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族语族瑶语支、金门方言。

服饰文化方面,瑶族女子服饰清秀整洁,美观朴素,服饰主色调是黑色,其他饰物为辅色;瑶族男子服饰上身为无领斜襟长袖衣,外罩无领短褂,下着宽腰大裤裆,年长者用黑色条包头或戴老式瓜皮帽。

盘王小镇民居因山势地形而建,建筑坐落于山头或山腰,户与户间隔一段距离。布局形式主要包括排列式、沿路式、独立分散式等,其中以排列式、沿路式为主。

居民主食为大米,糯米为辅食。风味小吃全为糯米加工,有粽粑、糯米糕、糯米粑粑、染花生米饭。佐食及加工包括腌腊肉、腌肉、油炸肉、竹笋、白水煮鸡、水煮牛干巴、炒焖鸭、水煮木瓜叶等。

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包括自然崇拜(信奉神灵)、盘王崇拜、祖先崇拜、巫术信仰、道教信仰、宗教古籍经书。宗教活动主要包括度戎、丧葬、祭寨神、扫寨、祭祖、原始崇拜等。

2.5 现状总结

2.5.1 优势

1)区位与国际大通道优势明显 地处云南省东南边陲,坐落于中越边界,滇越高速、昆河高速、红河航运在此形成枢纽与越南对接,河口县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通向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是我国走向东盟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

2)区域农业优势 瑶山乡历史悠久,是典型的农业乡,农产品资源丰富。

3)风景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从红河州范围看,瑶山乡为周边县城及越南老街提供了进出口贸易。周边主要的风景旅游点较多,如瑶山景区、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传统民俗村落等。

2.5.2 劣势

1)区域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瑶山乡内部交通体系尚未完善,设施水平较低,乡域对外交通还存在较大盲区,目前主要依托卡玛公路,交通“瓶颈”制约明显。

2)社会发展基础薄弱 教育与文化设施不足,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短,劳动力素质尚难适应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与农业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3)产业支撑能力不足 经济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单一且薄弱,缺乏自身积累,投资及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较弱,现状仍以种植业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与粗加工为主,支撑城乡发展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系统。

4)自然条件限制 山地众多、平地稀少,地形海拔起伏较大,适宜建设用地紧张。

2.5.3 机遇

1)政策驱动 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及新农村建设等政策对边疆山区城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居住条件改善、示范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外来经济注入使人口增加 在建设规划期,瑶山乡驻地的城镇人口将由现在的4830人增加到7860余人,人口大幅增加带来各方需求增长,刺激和促进经济发展。

2.5.4 挑战

1)经济快速增长难度增大 目前,瑶山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任务繁重,严重制约全乡发展。

2)资源环境制约不断趋紧 瑶山乡的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处于较好水平。在承受加快发展压力下,面对广大群众迫切的致富要求,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实现长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是瑶山乡政府和群众面临的一项挑战。

3 发展策略

3.1 培植产业,产镇融合

以产镇融合、集聚集群为原则,培育一批特色产业,促进“旅游+文化+农业”深度融合。

3.1.1 特色产业发展

1)瑶山乡盘王小镇特色 ①文化 河口瑶族自治县是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主要分布在瑶山乡。瑶族至今保留着原始农耕文化,古朴的民居,精美的瑶绣、瑶服,壮观的长桌宴以及独特的婚俗和宗教信仰,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②瑶绣 瑶绣文化是瑶族区别于其他族群的外在标志,是瑶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积累而成的传统技艺,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瑶族“五彩文化”的靓丽名片。③民居 盘王小镇遍布瑶族吊脚楼、半边楼、全楼、四合院等地方特色民居,展示了瑶族文化内涵和传统记忆。④人文 瑶族的地域性和支系多造就其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浓郁,包括多种方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和传统音乐、舞蹈、礼仪、节日、手工技艺、游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这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组成了瑶族社会各层次文化,成为瑶族主体文化的基础。2006年5月,瑶山乡水槽村瑶族(蓝靛)传统文化保护区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2)重点产业项目 ①瑶族文化旅游产业园 充分发掘、利用浓郁的瑶族历史文化,建设集瑶绣产品加工制作、展示销售、培训研发于一体的瑶族刺绣文化产业园,建设集购物、餐饮、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瑶族风情商业街,建设集休闲、购物、咨询和导游等一站式服务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形成文旅商产业集聚区。②瑶族手工艺品开发 依托瑶族手工艺开发具有瑶族特色的银饰、染织、刺绣、服饰、竹木工艺品等旅游产品。③瑶族医药利用瑶山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植被,结合瑶族医药特色、治疗方法、炮制与制作工艺,建设集研发、生产、培训、保健、展览和销售于一体的瑶族医药馆。④瑶族特色美食 依托瑶山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开发具有瑶族风味的柠檬等干果系列产品和腊猪肉、牛肉干巴、瑶家米酒等特色加工食品。⑤生态瑶茶 根据瑶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点,新建生态瑶茶种植基地和瑶茶加工厂。⑥瑶族精品民宿挖掘、利用具有瑶族特色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借鉴吊脚楼、半边楼、全楼、四合院等民居风格,新建和改造瑶族风情旅游精品村,建设精品民宿客栈,建设配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3.1.2 旅游规划

1)旅游市场分析 云南省红河州的旅游发展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发展态势良好,发展空间和潜力足,不足之处在于游客的消费额度较低,旅游发展呈“消耗型”态势。当前,当地旅游收入增长速度低于旅游接待量增长速度,2016年旅游接待总量增速与旅游收入增速比为1.8∶1。同时,旅游发展严重依赖国内游客,游客的国际化程度较低。

2)旅游资源分析 河口县内旅游景点丰富,但资源分布不均匀。瑶山乡虽拥有民族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但被认知度和开发强度较低,迫切需要打造旅游品牌,塑造旅游形象(见图1)。

3)构建盘王小镇特色旅游体系 调整旅游生产力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全域旅游网络;形成旅游产业关联作用下的“大产业 ”,发挥旅游产业的“黏合性”与“催化性”; 打造高水平旅游服务、地方特色浓郁、服务中高端市场的旅游“大产品”;完善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学、养、思在内的九大旅游配套要素的“大配套”,提升城市功能;树立小镇旅游整体营销理念,做大、做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大市场”,强化经济辐射力;打造“瑶山盘王瑶族文化风情小镇”形象, 打响旅游品牌的“大策划”,塑造城市旅游形象。

4)规划3条旅游线路 规划形成“生态休闲+人文体验+传统生活”3条旅游线路(见图2)。

3.2 塑造特色的小镇风貌

3.2.1 整体空间格局

以山水文脉构建生态网络,建设流动循环的生态网格系统,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小镇以组团化布局镶缀其间,形成基地整体空间格局。

3.2.2 重要空间设计

1)盘王广场 距乡政府驻地以南约1km,项目总用地面积74亩,采用中轴线对称式布局。广场建筑群包括瑶族陈列馆1栋、瑶族文化传习馆1栋、盘王殿1栋、鼓楼2栋、旅游公厕2座及文化浮雕墙、瑶族十二姓氏柱、停车场、瑶族服饰和民间工艺品加工屋等。现已成为各地瑶族同胞寻根访祖和当地举办祭祀盘王、重大节庆、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活动中心(见图3)。

图1 河口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示意

图2 旅游线路设计

2)水岸风情商业街 项目总用地面积1.1hm2,北侧为安置区,西侧紧邻游客接待中心,南接公园绿地跌水景观,建筑风格主要以瑶族传统建筑为主(见图4)。

3)瑶山秘境 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瑶山秘境局部体现瑶族人民生活的空间环境,以自然与文化体验结合的方式丰富瑶山秘境的空间功能(见图5)。

4)生态农业体验区 结合盘王小镇独特的地势地貌,以山行步道的交通方式为主,升级第一产业,发展为第四产业——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凸显当地热果产业(见图6)。

图4 水岸风情商业街

图5 瑶山秘境

图6 生态农业体验区

3.2.3 建筑风貌

1)总体建筑风貌 区别于云南其他特色小镇,以瑶族建筑风格作为盘王小镇的风格基调。瑶族建筑主要以瑶族吊脚楼、半边楼、全楼、四合院等民居为主。

2)建筑色彩设计指引 ①色彩要素提炼 环境色彩从农产品、河流、山体、天空等自然环境中提取出蓝绿灰色系色谱;建筑色彩从已建建筑中提取出黄褐灰色系色谱;文化色彩从金秋砂糖桔、民族服饰等当地文化资源中提取出红黄褐色系色谱。②色彩要素归纳 手工艺加工厂建筑采用简洁明快的蓝灰色系;教育机构建筑选择轻松愉悦的浅黄绿色系;文化类建筑选择活泼欢快的红黄褐色系;生态居住建筑选择温馨舒适的浅红黄褐色系。

3.3 保护与发展特色文化,营造宜居智能社区

3.3.1 文化保护与发展

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延续文化的场所及环境也是重要的保护内容(见表1)。未来盘王小镇将成为弘扬和展示瑶族传统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云南省瑶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示范区及河口县重要的文化休闲体验区(见表2)。

表1 瑶山乡盘王小镇保护内容

3.3.2 社区营造

根植瑶族民族文化,结合“互联网+”将盘王小镇住区环境打造为云南省唯一、国内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瑶族风情特色小镇。落实“瑶族文化智能社区”建设,将网络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产业运营、社会发展中,使信息化成为高端生产力。

1)智慧无线 大力推进WLAN建设,无线局域网基本覆盖盘王小镇各旅游项目。

2)智慧服务 包含智能旅游系统、远程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旅游项目门禁及停车场管理、消费)等的运行和管理,减少各大旅游项目及其附属设施在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投入。

3)智慧“生命线” 借助“互联网+”加强数据传输的传感设备、数据中心等在基础设施上的运用,为盘王小镇制定一套智慧“生命线” 。

表2 瑶山乡盘王小镇传统建筑发展指引

4)智能化科技管理平台 整体采用“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搭建小镇智能化管理平台,进一步促进科技与小镇产业融合,散发新活力,做强做精小镇智能化科技管理体系。智能化系统管理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WiFi向各终端发布信息,实现信息交互、游客畅游、商家买卖、政府监管的目标。

3.4 具体运作模式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盘王小镇的建设模式采取PPP(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使用者付费+政府缺口性补贴等政企合作模式(见图7)。

图7 特色小镇建设的PPP模式

4 结语

特色小镇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推动了小城镇的转型升级,特色小镇的产业高端化又将吸引中高端人才入驻,成为引领高端消费的新依托,进而提升特色小镇内外配套服务业品质,吸引人才的同时留住人才[2]。特色小镇的资源、要素集聚影响小城镇对全域资源、要素的均衡配置,在肯定特色小镇推动小城镇建设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需基于两者的影响机制对特色小镇建设时刻进行反思和修正。

参考文献:

[1]张吉福.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与模式——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145-151.

[2]陈安华,江琴,张歆,等.“特色小镇”影响下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反思——以永康市龙山运动小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3):54-61.

猜你喜欢
盘王瑶山特色小镇
广西大瑶山盘王舞文化解读
千古盘王情 相遇在马练
瑶山党支部
盘王大歌:响彻瑶寨的千年史歌
瑶山的女儿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瑶山美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