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

2018-05-18 09:31于晓霞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

摘要:我国大学英语改革已进行十余年的时间,而从2014年起,又有一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在双重变革中,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既面临挑战也拥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说明其面临的一些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大学英语;学科设置

2014年开始,国务院发布文件引导一批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其目的在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以及推动地方高等学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高校英语教改也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整理出相当多的教学建议及关于教学方面的思考。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这种双重变革中感受到除了压力、挑战之外还有自身发展的契机。

一、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王守仁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应该是服务,其功能是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服务于学生。这一点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更是如此。但目前,在转型的初始阶段,这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相当多的困境。

首先是在教材方面。在目前许多高校使用的教材中,针对职业性的本科英语教材很少,多为专科教材。这就使得应用技术型大学在选择教材时顾虑重重:如果选择普通的大学英语教材,这些教材的编写比较贴合通识教育,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同时达到增加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但这样看来教材对学生的专业是没有特定针对性的;而如果选择有职业针对性的教材,所选范围就会被迫降至专科教材,本科生学习专科教材又似乎说不通。

其次是在学生学习动机方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本科院校多为非重点本科院校,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将来就业的城市选择多为二三线城市。因此,在学生心中会有这样的一些看法:我不去外企,我在将来的工作中不会遇到多少外国人,我会不会英语对我将来的职业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种想法甚至在一些在高校任职的教师、管理人员心中也会出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只是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或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一旦考试通过之后学习热情骤降,因此在大二下学期的英语课堂上会看到相当多的学生在看其专业课的内容,甚至睡觉、玩手机。

第三是在英语教师的教学方面。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大都是学英语专业出身,尤其在非重点本科院校中,英语教师的学历多为研究生,很少有人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更不用说拥有其他专业技能或知识。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大学英语课程也提出要有相应的教学重点。但问题是,这种情况下的教学大纲要如何设置?怎样的教学才算是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大学英语教学是否就等同于职业英语教学?如果一名英语教师的授课班级是统计学,而这名教师完全不懂统计学,怎样设计教学?在没有合适教材的情况下,教师选择授课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种种的问题都是横亘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障碍。

二、 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王守仁教授将高校英语教学做了大致三个类别的区分:第一,普通英语/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第二,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第三,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并建议,我们构建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这三方面应比例适当。笔者以为,这种适当应根据各个高校自身的不同情况来进行确定。根据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特点,笔者有以下建议,希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首先是针对教学目标。在这一点上王守仁教授提出的“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具有极大指导意义的。英语教学如果只关注于“工具说”是潜藏着极大的隐患的。许多人都认为语言是让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因此学会外语很“有用”。但正是这种“工具说”让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陷入了被動的境地。原因很简单,正如上文所论述过的,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很少会使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很少会进入以英语为主要沟通语言的大型外资或合资企业工作,甚至大多数人在学习了英语十年之后,还从未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过话。“工具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学习英语的动力,但这一前提是英语对此人“有用”,一旦缺少这一目的,“工具说”就会使大学英语教学陷入困境。人为什么要学习第二外语?这是个复杂的话题,很难用一句两句话概括总结。首先要从语言本身的特点来说起。什么是语言?首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次,语言承载了文化,是文化的载体,想要深入了解一个文化的必备前提就是学习其民族语言。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我们随时都会与异质文化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影响范围极广的英语文化,通过学习英语,了解其文化的由来、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从而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便于做出更恰当的选择。甚至一些文章会触发我们进行人生哲学的思考,比如第二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中就有一篇关于临终关怀的文章,文中叙述者和被描写对象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中对亲人离世和爱的表达的不同做法。同时,我们的教材中选择的一些文章文学性很高,通过仔细阅读文章,也可获得对文字艺术的欣赏,这是与欣赏中国传统艺术不同的经历。第三,不可抱着完全功利的思想来看待学习这件事。在我们的学科分类中,人文学科多是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但一个社会的发展却绝对不可能缺少人文学科的参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仅凭“有用”“无用”来决定学什么、不学什么,觉得“无用的”或短时期“无用的”都可以放到一边,对利益的极大追求造成现代人精神的迷失与茫然。只有在肯定“工具说”的同时又重视其人文性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正确定位。

其次是针对教材。本科不同专业大学英语教材应有各自的针对性,最理想的状态是分类编写教材。不同于专业英语的、且具有专业特点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是实现有效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专业英语侧重于利用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这对教师的资历有极高的要求,而且应该是本专业教师才可以很好地胜任,不属于大学英语范围。有专业针对性的英语教材从根本上依然强调英语语言的学习,同时又兼备其专业特点,如该专业的发展背景,行业特点等内容,这才是理想的针对专业设置的大学英语教材。建设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应更加具体、明确,有助于任课教师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同时也方便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各院校还应重视对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一线教师多创造出去进修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困于自己的天地,闭门造车。学习所提升的不仅仅是知识层面,更有授课技巧、观察问题的视野等深层次的能力。

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有利于社会、学校与学生发展的举措。在这次转型发展过程中,大学英语可以更加明确自身学科特点、学科定位及培养目标。我国正在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对外语人才无论在量上抑或质上都有更高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在其中承担极大的使命与责任,也必将会在压力中迸发出最大的潜能,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9).

[3]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作者简介:

于晓霞,辽宁省丹东市,辽东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