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2018-05-18 11:22郑健影
关键词: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郑健影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 实验探究 主动参与 搜集和处理信息 交流与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4-168-02

0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指导时认真执行这一思路,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摸索出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谈谈几点: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都知道兴趣对学习很重要,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布卢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生物和物理这两门科学,加之平时生活中积累了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经验,接触过实验探究,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课时要懂得联系生物、物理知识,让学生觉得“哦,这些知识我们学过,其实化学也不难。”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例如:上好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

新教材图文并茂,引人注目,相信学生课前已经阅读过,教师不必长篇累述,有的教师补充了一些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等等,我认为这些实验与学生之前的认知没有多大的联系,省下足够的时间做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实验。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老师问:你们以前学生物课时,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什么气体,放出什么气体?

学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老师:你们真棒,都知道。我这里有两瓶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怎样区分这两种气体呢?大家认真观察老师的实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你们喜欢做实验吗?

学生:喜欢。

老师:认真观察,等一下你们就有机会做这个实验。

学生就会眼睛一眨都不眨地观察老师的实验,都能辨认出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是氧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老师赞许后,随即趁着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让他们分组实验,并告诉他们以后同组同学就是同一个团队,你们要互相合作、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之后老师又问:生物课又告诉我们,动物呼吸时呼出的是什么气体?

学生:二氧化碳。

老师:哦,是二氧化碳吗?呼出的气体全是二氧化碳吗?怎么证明是二氧化碳?还有怎么收集我们人体呼出的气体呢?往空瓶子吹气行不行?我们知道空气无处不在,空瓶子其实里面充满着空气,不信你们将空瓶子口倒放进水里看水能不能进去,怎么办呢?我们物理是不是学过真空?怎么把瓶子里的空气赶走,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这是本节课的作业,下周才交,因为周末你们可以在家认真阅读课本、查资料、上网搜索、请教別人,这些都是方法,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看谁的答案最好。新时代学习方式也要更新,能够自己去寻求答案,对你们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这样的新课引入,一来让师生争取更多时间落实实验探究,二来创设问题情境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情境源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问题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目的是促使学生思考。从第一课开始,我的教学就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并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性和探索性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

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参考资料、社会调研、学生间交流、网上搜索等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各种资料理解了,才能搜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才能为自学及实验探究提供方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而需要长时间有计划地训练实践才能培养出来的。

例如:教材的第一个学生实验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对学生来说很熟悉,关键是学生能否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实验步骤及得出结论。老师需要在课前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首先我充分讲清实验规则、重要性、安全性,要求他们完成教材的问题和表格,认真解读实验过程,明确告诉他们:我不会演示这个给你们看,这是学生实验,你们要靠自己解读实验步骤,就好像我们现在网上购物一样,有些产品不包安装,人家能根据说明书完成安装,你为什么不行?你们还有团队呢,一组人都看不明白这个实验步骤吗?你们还通过实验得出蜡烛的性质,这就是实验的结论。到时老师会评出最优秀的团队给予奖励。

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得到发展,学会搜集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例如:教材中的一道题根据你家使用的燃料,请你决定报警器安装的位置,书上附有分别画出一高一低安装的位置的两幅图。教材故意不把有关气体的成分与密度的信息列出来,就是要学生自己去查找。学生首先要知道自己家用的是天然气还是液化石油气,其成分课本有提到的,之后根据什么判断安装在高处还是在低处,老师可以提示“不会的可以问度娘”,让学生知道网上百度的好处,也让他们知道网络是很好的学习用具,而不是玩具。

三、复习阶段指导学生系统地整合探究方法,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本阶段的学生在各主题学习中,大多都亲历了丰富的探究活动,但由于教材各有侧重,因而探究的内容选材和方法训练相对孤立,这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实验探究方法,发展实验探究能力,这时有必要进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中考的实验探究题共有两道题,第一题主要考查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有时会结合气体性质实验、设计实验或多种实验的综合实验,属于实验探究范畴;第二题考查范围很广,如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物质的检验方法的探究、有关化学反应产物成分及判断的探究、样品中的物质含量的测定、燃烧的探究、反应催化剂的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废水或废气成分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等,涉及的物质有多样,考查的形式也多样,属于综合能力题,需要学生扎实的化学知识和分析能力,还需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找出关键线索解决问题。复习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总结,指导学生系统地整合探究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再设计实验要求——1. 通过实验证明三支试管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2. 通过实验分辨出三只烧杯里的白色粉末分别是CaO、Ca(OH)2、CaCO3。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给学生创造多一些动手实验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深化学生对NaOH、Na2CO3、Ca(OH)2、CaCO3、CaO这几种物质性质与转化的认识,诱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培养实验技能的同时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2004版.

[3]《初中化学精品课例集》,黄远主编,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5.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小议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