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中等生的心理现状与分析

2018-05-18 11:39吴玉梅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中等生农村小学数学

吴玉梅

摘 要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优质的农村教育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村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农村,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奠基性教育。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小学数学中等生这一群体的心理现状。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数学;中等生;心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044-01

一、背景

农村的小学教育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数学教育更是如此。我们的农村教学水平相对城市而言比较低,教师自身的素养不够。“中等生”是指学习中等违纪行为少的学生。中等生是一个易被老师遗忘的角落,他们成绩平平,默默无闻、安分守纪,他们既不能像优等生那样获得老师的赏识,也不能像后进生受到老师的关注。具体到数学而言,数学中等生由于特殊的位置使他们长期被老师忽略,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化解,层层淤积,形成不良心理,直接影响着身心健康以及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近年来,农村数学中等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这些数学中等生的病态心理比例明显高于优等生、后进生。

一、农村小学数学中等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农村数学中等生具有两方面的特征,第一,他们是农村人;第二,他们是中等生。农村生活条件、物质条件较差,导致许多学生天然对城市有着特别的向往与期盼,相比之下,生活现实却给予他们更多的失望与自卑。对于中等生群体来说,这种自卑心理显得更加突出。小学阶段的数学难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难以掌握。数学中等生他们学习努力,有较强的上进心,可是事与愿违,成绩总是不理想,屡战屡败成为他们永远的痛,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不敢主动交往。

(二)闭锁心理。农村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农村人也不善于表达,他们往往比较内向。这种特征体现在数学中等生身上就是:他们想与数学成绩好的优等生交往,向他们看齐,但又害怕在交往中遭到挖苦嘲笑。他们是老师的乖学生,父母的乖孩子,他们看不惯后进生的为人处事,特别是他们的问题行为让他们感到厌恶,他们不愿与后进生打交道,怕自己学坏。中等生之间交往机率也很低,他们大多内向,交往主动性弱。

(三)忧郁心理。受物质条件所限以及师资条件所限,中等生一直无法接收到较高水平的数学教育。而相比于优等生而言,不同于优等生可以通过其聪明才智以及合理的学习方法获得较好的成绩,中等生其自身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数学学习技巧与方法,而脑袋又不必中等生聪明。中等生长期生活在数学学业压力之中,父母过高的期望与残酷的现实,勤奋耕耘与收获甚微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渴望成为父母、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可现实却很难实现。多次失败使他的心境悲观、情绪低落、苦闷、沮丧,对生活和学习不感兴趣,有的甚至悲观厌世。

(四)迷茫心理。他们不知道未来的道路怎么走,困惑、迷茫,是像优等生那样學习生活,还是像后进生那样逍遥自在呢?两种生活方式的矛盾选择使他们难以抉择他们愿意像优等生那样努力学习,可是基础薄弱,学习效率低下,自信心不足,自制力不强,他们对学习也会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他们也不愿像后进生那样过日子到处惹事。他们想做学习好的乖孩子,却难以实现。在人际关系上,难以融进优等生群体、后进生群体之中。

二、数学中等生不良心理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教育不当是不良心理形成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过高的期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而中等生智力不突出,学习效率低,而数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聪明与领悟能力,讲求学习方法,父母的过高期望对孩子数学学习产生较大的压力,一旦不能实现,孩子就会产生受挫感。(2)过多的指责。对数学中等生来说,父母对其数学成绩的高期望值常常难以实现,他们就恨铁不成钢,批评、指责、惩罚甚至体罚孩子。家长经常揭孩子的短,还把孩子和优等生进行不合理的比较,以他人之长比子之短,忽视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的存在。

(二)学校教育不当。学校的数学教育开展不当,数学教学理念的落后。当前学生管理大多数数学教师所奉行的理念是:抓两头、带中间。他们认为,抓优等生成绩,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对优等生是抓学习,对后进生主要是抓纪律。这种做法没取得满意的效果,实际上是忙两头丢中间,中等生这一群体遭到忽视。他们学习成绩平平,升学没太大希望,能自学遵守纪律,很乖,老师们常常认为他们最省心,很少关注他们。

(三)脆弱的心理素质。脆弱的心理素质是数学中等生产生心理贫困的主要原因。数学学习起起伏伏很正常,数学学科也是成绩变动性最大的学科。一些数学中等生心理素质较差,无法对自己形成合理的评价与认知。农村数学中等生一旦考试不好,由于其自身的自卑心理与脆弱性,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自我意识水平不高,不能全面客观认识自己,不能悦纳自己。多次学业失败,他们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自我评价偏低。尽管他们学习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但效果总是不如意。他们进行了错误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不如人,忽视了外在因素如学习方法、原有基础等的影响,精神逐渐消沉。

参考文献:

[1]张海涛.“中等生”的现状分析及心理辅导[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0).

[2]程从贤.乡村学校数学教学中中等生才是关键[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3):32.

猜你喜欢
中等生农村小学数学
中学化学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中等生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