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2018-05-18 11:39邹斯法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邹斯法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要重视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模式,通过高效课堂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实践研究,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几点有效的教学研究,旨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尽有效助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080-01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要科学分析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而努力,通过具体研究,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希望结合实践教学,能够不断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具体分析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赞科夫曾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可见,兴趣对于学生来讲是多么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在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很难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以至于数学教学质量低下。对此,教师应该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比如,“负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并且掌握正负数所表达的含义。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解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但是每个季节是不一样的,夏天的温度比较高,冬天的温度比较低。学生们纷纷对这一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说夏天比较热,温度达到三十多度,可以在泳池里洗澡,而冬天就比较冷了,温度达到零下十几度,冷得双手都无法写作业了。之后,教师向学生问道:“零下十度和三十度是怎么用数字表示的呢?学生们有没有见过家里的温度计,它是怎样表示家里的温度?”学生们积极地配合着教师的教学工作,异口同声地说:“见过,上面有加号还有减号。”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常见的现象来展现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正负数的表达含义。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对此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微课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课前制作视频,在课堂教学上播放该视频,学生根据微视频内容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微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是微课时间长短与重点设置,要做到课堂教学的科学、合理。

例如,在学习“速度”相关内容时,教师课前制作微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创建情境:“天空要下大雨了,谁可以把小白兔最快送回去?”通过这一提问,帮助学生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温习时,有的学生小声说“要是我我就必须要加速,不然小白兔会被淋出病的”有的小学生听到了也说“那我也要加快速度。”虽然这是学生不经意的回答,但却体现了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并且通过这种情景加深了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送后,不少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大喊“我的小白兔到家了”声音久久回荡,班级氛围热闹又愉悦。教师在听到之后给予学生鼓励“大家都特别的棒,非常有责任感保护了自己的小兔子,每个人都值得表扬,但是有没有人救的不是自己的小白兔呀?”承上启下,引导学生进入下一节的讨论,虽然讨论的过程班级有些乱,但正是这样的过程,才是学生创新潜能被激发的过程。

此外,通过课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教师将精心制作的微课放到平台后,学生可通过平台自主观看,通过微视频的帮助,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形成教学课堂的流动性,使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思考新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为了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教师课上将学生合理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比如:讲解《简单的周期》时,可通过Flash制作游戏,让学生完成游戏后掌握周期的规律,课后学生登录网络平台,学习小组在线讨论研究,最终总结出规律。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提升,合作能力以及团队意識也会得到培养。

三、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情境教学是我们在数学课堂之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式,它主要是为学生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所学的数学问题。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情境的真实性,保持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能够增加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时,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引导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家里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形、正方形相似呢?此时,有的学生回答:老师,我们家的门是长方形,桌子是正方形。还有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我们家的窗户是正方形,还有柜子是长方形。这些回答都是正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再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将学生的目光引导至课堂之上,学生回答:黑板是长方形,桌子是正方形。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远及近,既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最终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课堂,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要科学引入适当的教学方法,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看,其更是教学方法的引入是否得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有效的教学引导作用,以提高学生认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静.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135-136.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