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2018-05-22 07:34王莎莎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概念分类教材

王莎莎

(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基本的活动经验等。但是数学思想方法属于隐形内容,对于以象形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自主探究,此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隐性的思想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使其在日常教学中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为其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在本文中我主要谈一谈如何渗透分类思想。

一、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显现分类思想

众所周知,人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按照不同的标准将事情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形,然后再对这些情形制订相应的规则,最终依据规则分别解决这几种情形。这一过程其实就蕴含了分讨论,推及到思想层面则是我们所说的分类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总是蕴藏在数学知识之中,教师要想将这一思想方法教授给学生,就必须深入探究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以知识的形式来呈现分类思想,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分类,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分类思想方法。比如,我在讲到“分类”这一内容的时候,会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文具商店的情景图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我会根据文具商店的情境图,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文具带到课堂上来,然后引导学生将同类物品放到一起。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下,很快地就可以把铅笔、钢笔、圆珠笔等放在一起,将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放在一起。在学生放好物品之后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铅笔和圆周笔放在一起,而不是把铅笔和直尺放在一起呢?学生不假思索地就可以答出因为它们都是笔,如此学生可以掌握分类的标准,接着我会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对这些文具分类呢?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动作操作下可以直接回答出个问题:为方便找到自己需要的文具,如此学生可以提到分类的意义。由此,借助教材已有的内容创设分类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分类思想,为其分类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为基础,体现分类思想

数学概念可以说是数学知识的基础组成部分,纵观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每一内容中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两个数学概念,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难懂的,加之在教师的照本宣科下,学生是无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来弄清楚这些概念的本质,这需要教师在组织概念教学的时候,充分利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概念,如此学生可以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在讲“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概念讲述的过程其实就蕴含着分类思想,教师只需要将这一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自主观察,在比较中寻找事物的共性,便可总结出某一概念。比如,在讲平移的时候,我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不同的图画,如下:

学生在对比这六张图片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这六个物体有三个是垂直运动的,有三个是水平运动的,在比较中学生很好地运用了分类思想来探究不同物体的不同特点,总结出了共性,即沿着直线运动,我稍加点拨,学生自然会对平移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三、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彰显分类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可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直接决定着他们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且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感知、内化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将数学思想方法落实到问题解决之中。比如,我向学生呈现一道数学问题:“1、3、5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三位数”,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只能一一列出所组成的三位数字,如 135、153、315、351、513、531 来探究到底有多少个三位数字,这一探究过程其实也蕴含了分类思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在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诸如依托教材知识呈现数学思想方法,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内化、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以此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华玲.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6).

[2]贺莉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过程及其导学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概念分类教材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分类算一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幾樣概念店
分类讨论求坐标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