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艺育德的实施路径

2018-06-02 10:42刘佳丽王宁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高校

刘佳丽 王宁

【摘 要】 科学的文艺育德理论体系是文艺育德开展的理论指南,良好校园文化氛围、高水平的文艺活动组织者是高校文艺育德有效开展保障。在此基础上,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从地方特有的优质文化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有效资源,切实提高高校文艺育德的实际效果,帮助青年一代锻造意志、建立信仰、选择人生。

【关键词】 高校;文艺育德;实施路径

文艺育德就是将优秀的文艺作品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系统中,以艺术化的形式将作品的精髓呈现给观众,从而发挥文艺熏染、引导、教育人的作用。通过文艺精品化育个体的精神心理,感召和激励人向上向善,并逐步培养人们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操守。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强调用文艺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并且通过文艺来打击敌人、消灭敌人;新时期,习近平强调:文艺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可以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突出了文艺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高校作为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始终将文艺这一有力武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之中,用文艺来引导大学生树立共同的民族理想和精神、培育正确的价值认知和高尚的道德实践。

一、科学的文艺育德理论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功开展的理论指南

从古至今,无论在和平年代,还是在战争年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教育工作和教育效果的有机结合,“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是分不开的”。[1]但要有效果,就必须有完备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所以,高校要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辅导员开展高校文艺育德的有效性研究,不断完善、创新高校文艺育德的理论体系。

目前,我国虽有许多学者在研究相关领域,但依旧停留在理论研究,对于文艺育德的具体实施路径几乎空白,所以要积极开展文艺育德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创新理论成果,为具体实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各高校的文艺活动组织者、辅导员教师要深入挖掘文艺作品内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从中汲取对大学生有意义、有效果的教育资源。不同的文艺作品承载着不同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念,优秀的文艺作品总以其高尚的人文情怀和厚重的道德力量在历史长河中展现魅力,借以文化元素映照着民族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要善于挖掘文艺作品中具有时代意义的精髓,利用这些资源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育学生的成长成才。其次,高校文艺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文艺为谁服务?答案毋庸置疑:学生。当前许多思政中工作者对于学生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不了解学生心中所喜和实际所需,组织的文艺活动学生积极性不高,效果甚微。毛泽东指出:“人民生活是文学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唯一源泉”,[2]一定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具体实际,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实际出发,开展一系列既有积极教育意义的,也为广大学生喜爱的文艺活动,寓教于乐,真正将高雅文艺和培育学生品德相结合。

二、良好校园文化氛围、高水平的文艺活动组织者是高校文艺育德有效开展的保障

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指出:“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亚文化,具体包括教风、学风、校风、制度、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等,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

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范围,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间接的、内隐的、潜意识的影响学生,对学生品德起决定性作用,正如美国学者杰克逊(Jackson)所说:“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才能起到滴水石穿的作用”。积极健康的文艺作品、文艺活动能展现出生活的真善美,从而激发大学生向上思想因素,消极腐败的文艺作品、文艺活动只能腐蚀人的灵魂,从而引发大学生消极、沉迷向下的思想因素,因此,高校文艺活动要牢牢把握住唱响时代主旋律和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宗旨,不断提高对文艺作品、文艺活动的分析和甄别能力,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高校文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功能。教师、辅导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艺术的精品呈以学生视野,引领他们进入作品中,让文艺精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像温暖的阳光、舒适的清风一样,沁入大学生的心脾,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目的。其次,做好大学生文艺活动的组织引导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文艺活动是大学生参加的第一次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品德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认真探索、集中策划、认真组织、重点打造、广泛开展一系列形式新颖、品味高雅、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文艺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学生在文艺活动中实现品德的自我认知、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成长,真正使文艺活动在高校学生育德中释放强大力量。高校教师、辅导员要将善于将文艺作品的思想渗透到文艺活动中,与文艺活动有机结合,力求做到水乳交融,使學生思想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行动上得到改善。

三、地方特有的优质文化资源为高校文艺育德提供现实依据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积淀而成的,代表着这一地区的整体风貌,影响着这一地区人的精神特质。文艺育德也应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方针,充分利用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与民间工艺,民间音乐绘画戏曲舞蹈及一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当前,不少高校开展文艺活动都存在盲目跟风、形式主义的问题,开办的文艺活动沿续旧有传统,创新力度不够,也缺乏地方特色,学生反映较为麻木,热情不高、效果不好。针对存在问题,高校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实现学校特色育人目标;整合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文艺育德内容体系。充分利用组织地方特色资源,策划、打造、组织具有校本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亮点”“特色”“品牌”工程,彰显校本特色、彰显地方特色、彰显时代特征,实现学校特色育人目标。如坐落于红色革命圣地的延安大学,可以延安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民俗风情为背景,组织开展一系列富有革命特色的活动,如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参观,访问革命老前辈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怀揣着民族独立自新的理想,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建立了新中国;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宏远的理想、九死不悔的信念、舍生取义的操守、大公无私的情怀和简约质朴的人格。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投射,是高校文艺育德的历史支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主流意识及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对于完善高校文艺育德体系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元素具有多元性的特征,有利于创新高校的文艺育德内容、改进德育方式,是文艺育德的优质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思潮云集而入,大学生中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崇洋媚外”的现象,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意识混乱、道德信仰滑坡的双重危机,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冲击。青年一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者、开拓者,必须树立坚定地文化立场和文化自信。高校文艺育德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质资源,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首先,将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纳入基础课程,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论语》《道德经》《颜氏家训》等传统文化经典中饱含着丰富的、深刻的、多元的思想内涵,以“民贵君轻”“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大同”和“人和”的社会理想,“荣辱之分”“少私寡欲”的公德思想,“去利怀义”“以义制利”的义利思想,“仁者爱人”“志在修德”的个人修养,熏染着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仰、提升个人品格。其次,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引导大学生勤以修德 ,做道德典范。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道德规范,培育了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道德品格。尊老爱幼、诚信友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等傳统美德简洁凝练、广为流传,将向内自省和身体力行巧妙融合,达到知行统一,润物无声。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文艺育德的价值引领

思想价值引领是高校文艺活动灵魂,高校文艺活动必须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以来,迅速在社会范围内广泛传播,感染强烈,流播深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承接着历史的厚重维度,又凝聚着新时代的价值,展现了古往今来民族、国家和人民的精神诉求。习近平指出:新时期下,高校文艺育德的关键就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引领,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育大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当前,高校大学生几乎全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甚至绝大多数都可背诵如流,但却只停放留在“知”的层面,缺乏实际践行。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广大高校文艺工作者、学生辅导员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善于挖掘文艺作品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元素,并将其深化为主题,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领的功能。其次,不断丰富文艺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巧妙的贯穿于文艺活动之中,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引导大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最后,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日养成,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由易到难、由知及行。高校要牢牢把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育人的全过程,力求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文艺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努力把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并成为大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进而成为大学生自觉践行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68.

[2]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60.

[3]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6-157.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高校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