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DAI及24h尿蛋白、Scr的影响

2018-06-07 02:14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麦考酚酯红斑狼疮系统性

赵 琳 茹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天津 30019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为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在青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早期、轻型、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发作情况,经过数月病程后症状消失[1]。由于重症SLE的病情变化快,预后差而成为临床治疗难点。研究指出[2],吗替麦考酚酯治疗SLE的效果确切,注射免疫球蛋白在重症SLE中有一定效果。但目前临床关于二药联合使用的报道较少,为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重症SLE的疗效及对患者SLEDAI、24h尿蛋白、Scr的影响,现对我院接诊的72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72例重症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25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7.45±3.1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1±0.52)年。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27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8.05±3.1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01±0.5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符合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3],且至少伴有1个脏器受累;年龄>18岁;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血IgA缺乏者,且合并高黏滞血症或感染细菌、病毒者;伴有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吗替麦考酚酯(生产单位:无锡福祈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642;规格:0.25g/粒)治疗,初始剂量为3粒/次,2次/d;持续治疗12周后,降低剂量至2粒/d,2次/d;持续治疗6个月后,视患者病情调整剂量2~3粒/d,治疗期间,禁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生产单位:深圳市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43007;规格:5.0g(5%,100ml)/瓶),剂量为0.4g/kg,1次/d,持续治疗3d,每月重复治疗1次。

疗程: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6~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活动度(SLEDAI)积分表评估疗效,评分标准:基本无活动:0~4分;轻度活动:5~9分;中度活动:10~14分;重度活动:≥15分。SLEDAI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0%为基本治愈,下降61%~89%为显效,下降21%~60%为好转,下降≤20%为无效。

(2)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肌酐(Scr)、24h尿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较对照组77.78%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n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616(44.44)11(30.56)7(19.44)2(5.56)34(94.44)对照组3612(33.33)10(2.98)6(16.67)8(22.22)28(77.78)χ20.9350.0670.0934.1814.181P0.3340.7950.7590.0410.041

2.2 两组SLEDAI、24h尿蛋白、Scr对比

两组患者SLEDAI积分、24h尿蛋白及S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LEDAI积分、24h尿蛋白水平、Scr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组别观察时间SLEDAI积分(分)24h尿蛋白(g·L-1)Scr(umol·L-1)观察组治疗前18.46±5.154.48±2.43143.46±76.94治疗后6.01±1.43*1.15±1.08*103.81±41.53*对照组治疗前18.49±5.194.47±2.45143.51±77.01治疗后7.14±1.661.59±1.27109.05±43.84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有关研究表明[4],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异常、内分泌异常、感染等与SLE的发病有关。以往,临床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SLE,由于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高血压、类库欣征、抵抗力低下并发的各种感染、应激性溃疡、无菌性骨坏死等不良反应,而免疫抑制剂由于其毒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应用于SLE的治疗。

吗替麦考酚酯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现已试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该药物可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嘌呤从头合成途径中的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酸活性,因而具有较强的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5~6]。吗替麦考酚酯可通过选择性抑制B淋巴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而控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不仅如此,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起到抵御炎症反应的作用,由此可见,吗替麦考酚酯具有较强的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经调查显示[7],吗替麦考酚酯在重症SLE中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从而有效控制狼疮活动,由于该药物可控制对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因此毒副作用小。

免疫球蛋白是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用药物。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8],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重症SLE有一定效果。免疫球蛋白在治疗重症SLE中的作用机制复杂,研究认为是在多种不同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免疫调节作用[9]:(1)通过阻断效应细胞和巨噬细胞的Fc受体,同时还可抑制抗体依赖的毒性细胞;(2)通过减轻补体介导的炎症损伤及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诱导抗炎细胞因子产生而产生抗炎作用;(3)封闭巨噬细胞及B细胞的Fc受体,从而抑制其功能;(4)抑制淋巴细胞增生,诱导单核细胞凋亡;(5)调节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活性。虽然免疫球蛋白并非治疗SLE的一线药物,但当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时,可用该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二药联合的治疗效果突出,其结果与有关报道相符[10]。原因为重症SLE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紊乱,易诱发感染而加重病情,从而影响疗效,而采用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从而促使病情好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治疗后SLEDAI积分、24h尿蛋白水平、Scr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表明联合用药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另外二药联合还可可增强患者免疫力,避免机体重要器官受损,加之吗替麦考酚酯具有抑制自身抗体作用,从而降低了患者尿蛋白及血肌酐水平,有效控制病情,促进病情好转。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未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今后仍需加大样本量予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免疫球蛋白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突出,且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1 孙建,李雯.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重度血小板减少11例疗效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5):491~492.

2 姚明珠,李文根,曾远娟,等.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行性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3):73~76.

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2003年).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2):764~769.

4 余静,马玲.环磷酰胺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MCP-4和IL-4的影响.海南医学,2015,26(2):175~177.

5 罗泉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医学临床研究,2013,30(2):269~271.

6 张根豪,苏利沙,于若寒,等.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对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2014,32(3):236~237.

7 李倩倩,姜振宇,赵令,等.吗替麦考酚酯对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12):1136~1138.

8 孙家祥,李艳,刘利洪,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变化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654~655.

9 黄志芳,李新伦,李红霞,等.激素联合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中国病案,2014,15(4):78~80.

10 李姝玉,包瑾芳.免疫球蛋白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838~1841.

收稿日期:2018-03-16

猜你喜欢
麦考酚酯红斑狼疮系统性
两种吗替麦考酚酯制剂用于肾移植患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吗替麦考酚酯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吗替麦考酚酯对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诱导治疗疗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