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018-06-07 19:12曾永传
教育界·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曾永传

【摘要】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不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文章站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角度,客观总结了当前高中历史中对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现实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对策

一、引言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塑造拥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学生,让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深化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局限,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加强力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的这一目标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显然,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意识;同时,将人文教育渗透入学科教学当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自身价值,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本质联系展开深入思考。学科知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体两面,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教师而言,要想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自身具备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是前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合格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拥有人格魅力,同时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学生拥有了和谐的精神世界,就能够理清个人发展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生存、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国家发展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入人文精神,正是构建和谐精神世界的有力助推。

三、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分析

(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高中历史学科教育的人文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革新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但是发挥高中历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仍然有待挖掘。目前历史课堂教学大都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历史教师将历史知识进行简单梳理后,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历史知识是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是鲜活的,然而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大都只是教师繁琐的讲述和课后的题海。

(二)高中历史学科教材不够生动有趣,无法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历史学科知识是博大精深的,但是历史教材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材中往往都是罗列一大堆历史知识,不够生动有趣,缺乏具有情感特色和鲜活个性的教育资源,不利于学生接受历史事物,难以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三)高中历史教师人文素养较为缺乏,难以给学生发挥榜样作用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都在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缺乏,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区别对待优差生,缺乏创新精神,具有职业倦怠心理以及师德素养低下等因素,导致难以给学生树立榜样,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四、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对策研究

(一)立足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建立科学完整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三维目标,这样的目标很好地诠释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就要求广大高中历史教师以科学完整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转变理念,更新方法。要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融入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基础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培养人文精神的目的。

(二)充分发掘人文素养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首先,可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资源,善于发现历史知识点与人文精神培养之间的结合点,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比如学习鸦片战争,培养学生勿忘国耻,强国富民的精神;学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学习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其次,要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历史课程的社会资源包括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学校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观或者开展实践调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历史,感悟历史,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关注生命以及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精神。最后,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影像资料和网络资源。

(三)加强历史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历史教师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教育和培养优秀学生的前提。首先,国家需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调整相关的政策法规,改善教师生存状况,进而增强教师职业归属感。其次,要把加强师德培训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养,促进广大历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加契合《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再次,要提升学校管理层的素养,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最后,教师自身也需要努力,历史教学需要钻研教学方法,提升课堂魅力;还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在社会实践践行人文理念;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关爱学生,在教學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展示人文情怀。

五、结语

高中历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的关键所在。当然这不仅仅是历史教师的职责,同时也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历史教师的教学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而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周洁云.介入人文精神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8):29-30.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