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梨园原》表演理论

2018-06-08 09:28韩帅
戏剧之家 2018年14期

韩帅

【摘 要】中国戏曲是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艺术,但直到清代才出现系统的以论述舞台表演艺术为主要内容的专著《梨园原》。《梨园原》原名《明心鉴》,是中国古代一部专谈表演的理论文献,书中不但有对戏曲演员表演规范、训练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还有作为戏曲表演家的作者自身艺术经验和表演体会的总结,对戏曲编剧工作者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梨园原》;表演理论;艺病十种;曲白六要;身段八要;《宝山集》八则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045-01

一、《梨园原》中的表演艺术论

作者在《明心鉴》部分所写的一首词可说是他对表演艺术的总的看法:闲来仔细看端详,关心音韵论几庄:三仄还应分上去,两平要辨阴阳。辨一番形状、腔、白、情、文 理,揣摩曲意词合章。要将关目作家常,宛若古人一样。乐处颜开喜悦,悲哉眉目怨伤,听者鼻酸泪两行,真如真事在望。个个点头称赞,人人拍手声扬,余前多受良方,今日始知无恙。这不仅包含了唱念做打的各个方面,还强调了演员自身的修养以及戏剧的表演性。同样,《明心鉴》部分开头词序中有这样一句话:“辨一番形状、腔、白、情、文理,揣摩曲意词合章。” “形状、腔、白、情、文理”七字,正可用来概括《梨园原》所重点阐述的主要理论内容。即如何做到将原始、自然杂揉进生活形态,更好提炼、加工、转化成戏曲舞台艺术中真的、善的、美的东西。

(一)“艺病十种”。在《梨园原》中列有“艺病十种”,即曲踵、白火、错字、讹音、口齿浮、强颈、扛肩、腰硬、大步、面目板。在指出表演中不符合舞台美感的演艺的错误的同时,也给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例如,文中认为“曲踵”是一种艺病,原因在于“平人随便走路,曲直不定”缺乏美感,藝术表演中必须抛弃这种走路方式,要求演员在台上“无论踢腿、抬腿、坐时、立时,必须将腿伸直,不可弯曲。这种状态是合乎表演艺术中形体上的美感要求的。

“强颈”“扛肩”“腰硬”“大步”“面目板”同样都是演员形体表演的艺病,“强颈”于唱念之时不能传神,久成傀儡;“扛肩”于台下视之不甚美观;“腰硬”于戏曲表演中的灵活的要求不符;“大步”则完全是日常匆忙行走的方式,于舞台之上时行走过忙,则易冠带散乱,殊不美观;“面目板”则会“令一切情状俱难发挥”不但没有情感上的感染力,看不出演员所要演出的情绪波动,观众也会对此演员生出厌恶之情。

除了以上这些表演中形体的问题还有唱念的问题,“白火”即在念白时一味的追求急念,以至于说白于戏文本身的意思不符;“错字”“讹音”这两点均为不细心或者是不认真所致;“口齿浮”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过去没有扩音设备,演员必须“口齿用力,一字重千金”才能让“广园阔地”的所有观众都听清。

(二)“曲白六要”“身段八要”。《梨园原》在“艺病十种”中总结出的表演中常犯的毛病,而在其后的“曲白六要”“身段八要”中都有着详细的解决办法。“曲白六要”主要是从“音韵”“句读”“文义”“典故”“五音”“尖团”这六个方面来记录黄老先生在演唱方面的经验,“身段八要”则主要从“面容”“眼神”“声调”“步法”四项上来对黄老先生表演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演员要准确了解并体现剧本的意思,文中讲的“辨一番形状、腔、白、情、文理,揣摩曲意词合章”就是这个意思。

《梨园原》作者考虑到以前的戏曲艺人多为穷苦人家,不大识字,再加上昆曲曲词多辞藻华丽、堆砌典故,戏曲艺人们不一定都能完全明白剧本原来的意思,所以要求演员“每读剧本之时,必须字字斟酌、如有不认识者,或领教于人,或查阅字汇,必使其字音、字义全然了了,然后出口。”在弄清“典故”“文义”的基础上,“心中了了,则可以传神”,这里的“传神”讲的就是演员在舞台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戏曲情境的演绎的神似。身段的表演也极为重要,作者认为,身段的表演一定要“眼先引”“头微晃”“步宜稳”“手为势”,只有做到手眼头步的充分联系和配合,才能“有意有情,一脸神气两眼灵。喜则令人悦,怒则使人恼,哀则动人惨,惊则叫人怯,如同古人一样。”而若想要达到“听者有兴趣,能泣也能欢”的效果,则要求演员在表演故事时把表演当作是家常平事,说话就好像家常言语,一切就像生活中那样自然。

二、《梨园原》中演员的修养与训练:“宝山集八则”

在《梨园原》中,还有着黄老先生对演员训练的要求,“曲唱千回腔自转,白将四声练如真,状多镜里形容也,势向三光观影身。”黄老先生在书中详尽列出了应该训练的各个方面和方法,他还给出了一种检验自身训练成果的方法,他认为:“学者于私下作古人,对镜自观。其品行忠直者,正直为之;奸逆者,邪曲为之。有意有情,一脸神气两眼灵。喜今人悦,怒使人恼,哀则动人惨,惊则叫人怯,如同古人一样,始谓之真戏。视听之学,实私下工夫也。有等登场者,意乱心慌,胆怯神散,虽认真演唱,观者恶之矣。”这种检验训练的方式说得比较具体,不仅认同了私下练习的巨大作用,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分出正反面,把脸上的神气用“两眼灵”贯穿起来,指出表演各种情绪应该达到的效果,详尽无比,而且经实践证明也是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秋泉居士,《修正增补<梨园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