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丑有真意

2018-06-08 09:28田博
戏剧之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演员秦腔

田博

【摘 要】秦腔《忠保国》是一出家喻户晓的经典传统历史剧,又叫《赵飞搬兵》、《黑叮本》、《大升官》,这出戏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具备,历来是考验一个剧团阵容的首选戏。其中折子戏《叮本》、《搬兵》、《二进宫》等各具看点,尤以《二进宫》中演唱最为经典。秦腔《二进宫》以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演唱本及何振中、张健民、李正斌演唱本较为流行。

【关键词】秦腔;演员;《忠保国》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054-01

不仅在秦腔行,各剧种基本都有这一剧目的演出。曾经在多种场合也看过京剧在内的其他剧种的这一剧目,更觉得秦腔这一剧目有亮点、有特点,更是经典。相比之下我们秦腔在剧情设计上更加合理,从封宫、修书、游园、拆书、出城、搬兵、行兵、会师到二进宫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充分刻画了赵飞这个青年才俊不惧艰险,为国请命的人物形象。

自己作为一名丑角演员,从进团伊始就在这一剧目中扮演赵飞这一角色。 “丑角艺术,妙在机趣,丑在高雅,贵在脱俗,笑不油舌,乐中有戏,戏凭技艺、绝活出奇。”在秦腔剧目中,不仅本戏中本本离不开丑角,而且有许多由丑角党纲的折子戏,更在民间流传多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如:《柜中缘》、《教学》、《看病》、《杨三小》、《拾黄金》、《打砂锅》等。《忠保国》一剧自然也不例外,赵飞的戏份并不亚于任何一个主角,要是出彩,甚至会成为剧目中的一大亮点。

在秦腔的發展过程中,造就了一批有造诣的丑角演员,同样他们风格的形式,也丰富了秦腔的表演,为秦腔占领市场,吸引观众,普及和提高秦腔艺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纵观丑角行当的发展,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易俗社前辈艺术家苏牖民、马平民、汤涤俗这三位名丑又曾被观众美誉为“酥麻糖”(即苏,马,汤之意)听人讲,苏牖民的《闹学》、《可怜虫》、《三滴血》各戏,都有独到之“绝招”:演《闹学》老先生在化妆上独出心裁,不绘脸谱,用白棉絮粘眉粘须,在艺术上创出新颖路子。马平民曾被北平观众誉为“马博士”,曾在武汉演出时,有评论文章以“神情毕肖”之词赞扬他的表演。汤涤俗在丑行属小丑兼演老丑和丑旦,擅演愚、笨、蠢、呆一类角色,他的表演、唱腔、神态,可以说风格独特。

《忠保国》中的赵飞,严格讲算是武丑,武丑是戏曲行极为重要也是较为稀缺的行当,表演独具魅力,又称“开口跳”,要求念白非常严格,必须口齿伶俐,吐字清晰,语调分明。例如在《修书》一场中,赵飞出场的板壳子和大段道白:“高高楼上往下瞧哎!我小子生来不错不错,全凭这腿长脚大……”念白、板壳子对演员的舞台功力极为考究,特别是嘴皮子功夫,每一个字都要向观众交代清楚,除此,赵飞的出现在剧中至关重要,经过《叮本》《封宫》两折,整个戏的节奏是需要调节的,赵飞的亮相就显得格外突出,让人从紧张气氛中跳出,在轻松中感受剧情的发展。作为“公子哥”,乍一出场的赵飞似乎让人觉得有些纨绔子弟的气息,这则正是“欲扬先抑”的一种表达,殊不知后边四路搬兵的重任就是赵飞之功。

《盘门》《搬兵》几折是赵飞的重头戏戏,在这几折里充分考验一个武丑演员的诙谐、机智、利落、念白、腿功、毯子功等等。在京剧《大探二》中,没有这一折戏,赵飞出场就一句话:“奉了爹爹之命,搬请我众家哥哥回朝保国,这般时候,待我马上加鞭。”走个过场就下场去了。京剧在这本戏里只展示生旦净这三个行当的唱功,做功很少,赵飞的地位相当于一个大龙套。赵飞下场之后就带他几个哥哥来见侍郎杨波,略去了搬兵,自然少了许多看点。

搬兵,突出一个“搬”字。赵飞不是一般人,“脚底飞毛三寸长,白昼能走一千里,夜晚八佰也不忙……”他的人物特点决定了他在舞台上的表演风格,武丑在表演时,动作要求轻巧敏捷,那些翻打跌扑身轻如燕的功夫,还有那边唱边舞的表演简单中见功夫,轻松中见韵味。让你在欣赏表演与武打的同时还能得到幽默之趣。武丑在戏中塑造人物宽广,上至英雄侠客,正直人士,下至流氓盗贼,残缺人士,上到老人下到孩童无其不演,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被武丑刻画得栩栩如生别具一格。自己演出《搬兵》一折时,充分发挥在武戏方面的优势,但避免纯粹的技巧组合,让所有的技巧用得适时,用得恰到好处。特别是在过河时我自己运用了一点舞蹈《天鹅湖》中四小天鹅的舞姿、上山中运用串飞脚、下山时运用一些小毯子组合、把干爸书信忘在马莲坡急急忙忙回去取时,运用技巧虎跳前扑前滚翻接前飞燕后滚翻接单提三角顶倒栽葱扎到舞台上一动不动,一连串的链接讲究轻、飘、快、顺,每到这个地方地下观众报以热情掌声,在《搬兵》中我充分发挥传统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虚拟化特点,让技艺为人物服务,让人物因技巧更具看点,更具特色。戏曲评论家杨云峰先生曾经看过我们单位的《忠保国》,并给予了高度赞誉,认为这是他在现阶段看过最好的《赵飞搬兵》,同时还将演出视频收录进入他的新作《秦腔故事》一书,这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

在西北各地的演出中,一般头一晚不用说准是《忠保国》,民间称之为“挂灯演出”。这既是对剧团整体实力的检验,也是对自己一次次的磨练,伴随着易俗社走过的足迹,《赵飞搬兵》不知已经演了多少场,这也印证了传统经典的无穷魅力,在以后的艺术历程中,自己将继续打磨,力争为大家奉献更加精彩的舞台形象。

猜你喜欢
演员秦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宁夏现代秦腔“三部曲”的实践意义
“反思”中的自由践行——我排秦腔《狗儿爷涅槃》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编导创作与演员呈现之间的互动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