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录片《请为我投票》看人物形象的符号化

2018-06-08 09:28付晓爽
戏剧之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符号化人物形象

付晓爽

【摘 要】纪录片《请为我投票》用隐喻和符号化了的人物形象展现出“规则”和“秩序”的不稳定性,展现出纪录片导演陈为军的执镜能力和表意能力。我们透过陈为军冷峻的镜头视角,窥视了一场冷静又热烈的低龄博弈。略显滑稽的成人游戏置换成儿童为运载文本,啼笑皆非的同时不失意味。

【关键词】《请为我投票》;符号化;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121-01

中年的陈为军拍摄的记录三年级班级选举的纪录片《请为我投票》,入围了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相亘三十岁的年龄差应该是一个“培养皿”个体从笨拙到熟稔所需的时间。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刍议纪录片《请为我投票》里隐喻的微观纸牌屋。

一、权力的游戏、各司其职的人物形象及隐喻

《请为我投票》是陈为军以一个思考者的姿态打量、考虑、铸造出的关于“权利”“游戏”深度内涵的纪录片。片中主角来自武汉常青小学三年一班的小朋友——罗雷、成成、许晓菲。藉由班主任提出的班长选举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被监控者,福柯在《规则与惩罚》第三章中设想过用一种建筑来标书一种近乎完美的社会关系——全景敞视主义。这种建筑确切意义上更像是一个“圆形监狱”,具体而言“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中间是一座瞭望塔,瞭望塔有一圈大窗户,对着环形建筑。环形建筑被分成许多小囚室,这些囚室就像很多小舞台,每个演员都是芬芳而立,各具特色并历历在目。”[1]这与《请为我投票》里的三个小主人公的表现状态有不谋而合之处。片中的成成、罗雷、许晓菲被导演陈为军选中,这座“圆形监狱”在现实世界里被异化为常青小学,三年一班的所有小朋友都是空间上的“被囚者”,瞭望塔中心的监督者可以看做是班主任。这种“观看”(班主任提出班长选举)与“被观看”(参与者卖力选举)的二元统一体的机制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使权利被不易察觉且效果极好的实施。片中的成成为了战胜前任班长罗雷的“暴君统治”使出浑身解数,意图打破这样“秩序”。这样一个“小囚室”里真正意义上的监禁是精神上的,内心的自我克制和对于权利的惶恐变现为片中种种行为,例如成成在许晓菲才艺表演环节时游说同学起哄;罗雷嘲笑许晓菲性格内向不足以担得起班长指责后又道歉;以及三位小朋友取经家长后在选举过程中实际践行建议的表现,心灵上的被囚禁远比空间上的铜墙铁壁更有压力感。最后监督者作为权利游戏的中心,以最小的代价择取最合适客体。

二、人是符号的动物,“暴君”“革命者”“群众”的意蕴能指

在《卡西尔论人是符号的动物》中,作者恩斯特卡西尔看来,人与其说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人的根本特征,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不是其形而上学本性,也不是其生理本性,而是人的劳作。[2]《请为我投票》中三个小朋友在片中的表现于人物符号的角度而言是必然的。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把民主成为“德先生”,现代汉语中广泛流传的民主译法第一次与democracy建立联系的最早尝试是在1872年的《海客日谭》中。而民主的神话在西方社会中自古希腊时期就一直被建设和构筑。理念的传播不是一个量级。从人物符号来看,成成扮演的是一个反抗者,执着于打破“秩序”。

在加缪随笔式论著《反抗者》中。他指出:“反抗者”是一个说“不”的人,但也不放弃说“是”。说“是”,是因为反抗者必须自我审视,从自身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那里找到行动的理由,坚持自己的意愿,坚信一种价值判断。”[3]成成参加选举的理由意愿和行动力来源就是“每个人都听我的话。”革命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旧政权的复辟。成成在片中的行事作风同“暴君政策”的罗雷颇有几分相似之处。罗雷作为担任过几年班长的势力稳固的“统治者”对于权利下放更是接受不了,意味着“规则”会被重新洗牌。而在革命中,群众的日常生活很少被人关注,其实它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晓菲作为一个女性形象同在场的另外的36个同学大抵是以“群众”和“围观者”的身份存在。这两个群体在片中有两次大哭,第一次是在罗雷怂恿“围观者”身份的同学起哄许晓菲,经班主任教导后,小喽啰同学大哭;第二次是选举结束,群众失败同围观者大哭。这两次大哭明显是主观情感因素的驱使,这一行为在符号学语境中看起来是相当盲从的。德古佛雷谈到革命的日常性结构,说人民在一种自然方式中所经验的主权,是普遍的、没有阻挡也没有极限的主权,但也没有指定的目标;它是暴力的同时也是和平的,是混乱的同时也是有序的。[4]所以真正支撐以上种种行为不止是囿于被监视的惶恐,更是基于人物符号深层含义中的蓝血基因。

本文从人物符号的深层含义来分析纪录片《请为我投票》里隐喻的“规则”和“秩序”、“观看”和“被观看”、“监督者”和“被囚者”。三年一班的“班级选举”更是现实社会的微观缩影,也许这场“权利的游戏”从八岁起就已经失败了。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福柯.规则与惩罚[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恩斯特卡西尔.卡西尔论人是符号的动物[M].中国商业出版社.

[3]加缪.反抗者[M].上海译文出版社.

[4]德古佛雷.革命社会学[M].远流出版社.

猜你喜欢
符号化人物形象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服装视觉营销中春节主题橱窗的符号化思维
基于交通视频符号化的智能高清视觉电子警察系统及其应用
从艺术区到艺术节:“蓝顶”的符号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