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2018-06-09 02:52杨昌荣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导入方式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杨昌荣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物理是一门陌生的学科,而且,相对于初中的其他学科而言,物理知识更加抽象,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因此,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效率成为目前我国初中物理老师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老师应该改变新课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实验法、情境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的运用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老师可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趣味。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一、改变新课导入方式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用口头提问的方式复习知识,然后直接进入课堂教学。这样的提问固然可以帮助学生适当地复习知识、巩固所学,但范围过窄,局限性太大,既不能彻底扫除学生的认知障碍,又不能及时为新课做好铺垫,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其学习动机,广大物理教师可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借助生动有趣的方式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需要注意的是,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开门见山式、悬念式、设问式、引导式、实验激趣式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合理地导入新课。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提供助力,提升课堂效率。

二、强化“用教材教”的意识

所谓“教教材”,是指教师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教师以教材为本,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向学生灌输书本上死的知识,并把它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活动不能体现教师的创造性。而在课改思想的指引下,教师要更新落后思想,改进教学行为,探讨如何用教材教学生知识,教学生方法,在运用教材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用教材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它要求教师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最有价值的物理知识及探究方法,并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妙的、变通性的处理,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强化“用教材教”的意识,真正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譬如,笔者听过一位新上岗的教师教学《电阻》一课,其教学流程与教材上呈现的几乎完全一致。首先是新课导入,学生回顾电流与水流的类比,讨论使水轮机转速加快和使电灯变亮的方法。在新授阶段,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然后进行一番交流与猜想,再进行探究实验。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观察。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出两点:一是用不同的导体,二是改变电压。这一结论是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得出的。其实,在学生阅读课本后再思考讨论如何改变电流,已经失去意义,因为课本上已有现成答案。在后面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一环节时,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的猜想非常准确,这是学生直接从书本上获取的,同教师的暗示也有一定关系。这说明该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缺乏足够认识,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是在老老实实地“教教材”,而不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没有上升到“用教材教”的高度。因此,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师生没有步入创造性活动的境地。“教教材”的思想,让教师成了文本内容的“二传手”,学生成了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

而另一位教师教学“摩擦力”这一内容,则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借助开放事例的呈现,激活学生思维,并逐渐收缩到教学的焦点问题――摩擦力。在学生实验环节,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完全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操作,跳出了教材的束缚,而是通过小组合作探求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既动手又动脑,真正体现了探究的理念。这说明执教者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比较到位,并能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在“用教材教”的思想指导下,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改编和重组,并在教学设计上围绕重、难点,选择有效的突破口解决问题。

三、重视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提问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接反馈,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本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提问的语言要科学精要,准确清晰,要注重概念、定义的准确性,能正确使用物理用语和术语,题意清楚,条理分明,针对性强,答问明确。首先提问难度要适当,避免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如果问题太易,学生们根本不用动脑筋,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如果太难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局面。过易过难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其次,提问的频率要适度,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中要多问,满堂问,这样实际上给学生增加了太大的压力,造成学生厌烦学习。此外,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应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使他们努力可达到目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真诚、亲切和蔼、风趣幽默,让学生敢于插话、提问,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充分披露灵性、展示个性及纠正引导,并多用鼓励性言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程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思考、自我学习。教师的作用只是把他们带进门,让学生在修行过程中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获取物理知识,掌握技能和方法,要让每个学生体验到物理来源生活,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就达到一种神奇的境界。

猜你喜欢
导入方式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