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生成,建构“魔力课堂”

2018-06-10 08:13陈丹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5期

陈丹明

[摘 要] “魔力课堂”以其富有魔力的课程与互动,吸引着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并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激趣、共同进步。本文主要讲解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于爆发冲突、聚焦体验和知识共享的过程,有效地调动生成,建构“魔力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理解科学现象,形成科学思维。

[关键词] 生成;魔力课堂;建构措施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能力、育人成才的主场所,不仅强调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其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课堂中师生双方的互动,打造令师生共同着迷的“魔力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中产生的冲突,激活学生的情绪状态,使其主动参与到现象分析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

一、爆发冲突,引导新知增长

冲突是激活学生情绪状态的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自发参与课堂探究的有力保障。而“魔力课堂”的构建,就是要捕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本身产生的冲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有效地碰撞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地挖掘知识内涵,把握教学新知。因此,教师应引导课堂冲突的爆发,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获得新知。

比如,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准备了长度不同的四种小木棒,让学生在这四种木棒中任选三种围一围,看是否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选择了小木棒开始围三角形,其中,选择了8cm、4cm、5cm和2cm、4cm、5cm这两组木棒的学生围成了三角形,但是选择了8cm、2cm、5cm的学生没有围成三角形。学生顿时讨论了起来。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冲突,选取木棒围成三角形已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体验,而是以爆发的冲突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

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于教学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爆发冲突,不仅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情感體验,使得知识获得和探究的过程更加地趣味化,同时也可使得学生认识到新知探究过程中的思维碰撞,有效的引导新知的增长。

二、聚焦体验,认识身边现象

亲身体验是获得新知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认识生命现象的教学手段。因此,“魔力课堂”的构建,应当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其参与到课堂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现象,获得知识。

比如,我要求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并分析生活中出现的此类运动的现象。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讲相关的概念,而是为学生制作了一份表格,并剪下来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用三角形的纸片在给出的表格中试一试。首先,我让学生体验在表格中平移三角形,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平移的概念;之后,我要求学生以三角形的某一个顶点为旋转中心,旋转不同角度,从而理解旋转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小区门口转杆的开启和关闭是怎样运动的,从而引导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角度来认识身边的现象。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使其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现象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的现象,理解相关知识。

三、共享成长,学会科学思维

知识的获得也强调学生能够自主成长,以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而“魔力课堂”中的共享成长,则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互相帮助、开展讨论、共同学习,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促进思维发展。

比如,部分学生虽然基本认识人民币,却对元、角、分之间的数量关系没有概念。这时,我拿出准备好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逐一分辨和识别,在讨论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从而要求学生学习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的加减法来解答以下问题,并同时考虑元和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加以解答,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也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知识的科学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思考问题。

总的来说,基于学生本身课堂生成而构建的“魔力课堂”,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发展,强调学生在文化知识和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捕捉课堂中爆发的冲突并加以引导,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在分享成功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理解和解答问题。

参考文献:

[1]任建波.小学数学“魔力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7(4).

[2]任建波.试论小学数学魔力课堂的内涵与特征[J].小学教学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