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舞台实践

2018-06-15 18:32王雨琦
艺术评鉴 2018年8期
关键词:演奏者表演者肢体

王雨琦

摘要:随着音乐学科的发展,音乐的舞台呈现成了学习和表演中无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音乐表演的要素入手,分析了音乐舞台实践需要注意的事项与重要决定因素,探讨了如何将音乐表演在舞台上最大化展示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表演 舞台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070-02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人们将声音所能表达的一切情感编绘成歌成曲的艺术,更是一门需要展示和沟通的艺术。一直以来,提到“音乐”,就会不可避免的提到它的舞台表现力。与书法、绘画等展示成果的艺术形式不同,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演绎,因此对于音乐的学习者和演奏家们而言,舞台实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前期的练习与筹备为的就是在舞台上最生动的呈现,而舞台上的状态与发挥也决定着一首作品的成功与否。

一、音响效果的调试是舞台表现的基础

音乐,先有音响后有乐曲,自然是以音响效果为基础,这门听觉的艺术最直观传达给人们的就是声音。除了表演者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对于音色的把控之外,在舞台现场的音响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对现场音响效果起着决定作用的两点就是设备调试以及表演者对于场地声音的适应和协调。

首先是设备调试。诚然,有部分演出讲求原生音色,不使用扩音和播放设备,但是也有许多演出由于场地、人员等诸多问题需要用到麦克等音响设备。现场使用设备的具体操作性就牵扯到了录音工程方面的学科知识,一位优秀的录音工程师可以为整场演出添砖加瓦、锦上添花,而如果设备使用不当,会造成音色失真、杂音过多、音响不平衡等多种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一场演出的舞台水平。

其次是表演者本身对场地声音的适应和协调。同样的声音在不同的场地带给人们的听觉感受是不同的,当表演者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极有可能会不适应该场地的音响效果,会觉得声音过于分散或者过于响亮,从而导致在表演时把握不好表演力度。表演者应该提前多次走台,熟悉现场声音条件,反复听测,熟悉之后自然就能与之协调。

二、肢体语言是舞台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

为了提高观赏性,我们常常需要根据音乐的需求加入一些肢体表演元素来丰富我们的演出,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对音乐的诠释。肢体语言是舞台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既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节目的内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表演者完成技巧的演绎。没有肢体语言的节目是不完整的,但是肢体语言一旦过度也是不可取的,这会影响节目的主次关系,进而影响观众对音乐重点的把握。

恰当的肢体语言应该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因而合理恰当的情感投入也是舞台表演中重要的一点。作为音乐表演者,首先我们应该在演绎一首乐曲之前充分了解曲目背后的故事,这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诠释作品。没有感情投入的作品犹如一潭死水,平淡而没有生机,但是相同的,如果感情投入超出了理性的界限,也会导致演出的失败。当演员投入的感情多到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演奏或演唱技巧的丢失,使演奏者无法自如的表演。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音乐表演中感情的抒发与理性的控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不能单一而论。

如,在演绎一首由戏曲改编的声乐作品时,由于是戏曲作品改编,其中的韵味必然会是作品的一大特色,在演绎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部分戏曲动作,既丰富了这首歌曲的内涵,又充分展现了戏曲改编作品独特的韵味。歌曲中的动作应以手部、上肢动作为主,同时幅度较小为佳,这样不至于使观众们觉得眼花缭乱,避免了肢体语言喧宾夺主,同时收放自如,不会影响演员的正常发挥。

很多舞台上的肢体动作其实是由演奏时的状态自然而成的。以扬琴曲《瑶山夜画》为例,快板的结尾左右手音高相差很大,因此导致了一只手在左前一只手在右下的手位摆放,再加上快速的弹奏、强劲的力度以及由内向外扩张的旋律,演奏者势必会在结束时摆出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的姿势,这样的肢体动作是自然的流露。演奏者需要做的是顺从肌肉的自然走向,无需刻意纠正,自然的表现可以更好的带领观众进入情绪。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音乐作品的演出中眼神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除了演奏的特定需要之外,为了使观众能感受到演奏者昂扬的精神状态,眼神务必不能一直向下看。虽说无需与观众有眼神的碰撞交流,但仍是需要让观众们能看到演奏者眼中饱含的感情,以增加演出效果。

肢体语言决定了表演者在台上展现的整体风貌。一场优秀的表演,并不是只有音乐响起才算表演开始,当我们从幕后走出的那一刻起,观众的目光就已经集中在了表演者身上,这个时候就已经要求表演者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以激情向上朝气勃发的姿态,向台下的观众展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无论是鞠躬致谢还是演奏前的准备工序,每一部分都融进了自己的表演过程中。

三、舞台的整体设计决定演出基调

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作品一向不会只是从单一一个感官角度呈现的,为了一部作品的完整性,表演者同样应该考虑到舞台的整体设计问题。一部优秀的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能带领观众身临其境,因此为观众营造一个沉浸式的氛围十分重要。舞台设计应该配合着所要表演的作品进行,与其相辅相成。一首安静祥和的作品舞台设计要力求干净素雅,而一首激情澎湃的作品舞台设计也要配合主题灵动起来。

舞台设计其实是带给观众音乐感的一个过程,音乐感有着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是更需要后天培养,学习音乐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音乐感养成的重要过程。由于表演者无法保证每一位观众都有着优秀音乐感,因此才会通过舞台设计这样一种视觉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帮助观众进入情绪,更好地展示作品。

四、过硬的心理素质是舞台实践必不可少的因素

除了上述内容中提到的技巧和情感,还有一个对于表演者而言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过硬的心理素质,舞台上意外总是时有发生,不到表演完成的那一刻谁都没有办法盖棺定论。在许多演出中,可能会出现由于签证、生病或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而导致原定的一位伴奏人员无法一起登台演出,因此临时选择了新的伴奏人员代替这样的情况。在磨合度上表演者与新的伴奏人员当然还需要磨合,因此节目在技巧方面必然会存在一些小的瑕疵,但是如果无论是伴奏人员还是表演者都表现出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并没有因为这个不怎么愉快的小插曲而在舞台上出现大的纰漏,那么这样的演出也并不失为一场优秀的演出。

笔者认为音乐舞台表演艺术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艺术,因此舞台表演不仅对表演者演奏技巧有要求,对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也只有多实践,多参与,才能更好地锻炼心理素质。

在舞台中出现心理素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技術不过关,二是在内心否定自己。技术问题是一个硬性标杆,解决方式只有勤加练习多加琢磨,解决了技术问题才能更好地在舞台上展现自己,而内心对自己的否定多是来源于不自信。笔者认为解决这种不自信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自己尽可能的融入音乐之中,也就是舞台上的情绪代入感。在舞台上的不自信不外乎是对灯光、观众等的不适应,而当完全的沉浸在音乐中时,演奏者会忘却外在的影响因素,全身心的投入表演。每个音乐作品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故事或是一幅画面,而演奏者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带入这个故事或画面,并带给观众,感动自己才最能感动他人。

想要融入音乐,首先要将气息与音乐融为一体。音乐本身也是有气息的,无论是强弱拍还是呼吸气口,每首乐曲都有一套独一无二的呼吸体系,演奏者在舞台上如果能融入乐曲的呼吸节奏中,自然也能沉浸入音乐。其次是内心听觉对音乐的感知,演奏者在演奏时不能只通过耳朵来听乐曲,更要在心中有乐曲感,只有内心的音乐感受才能最稳定的传达到手上,进一步在演奏中进行诠释。

五、结语

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是演奏者和无数工作人员汗水的结晶,凝结着大家的心血,因此舞台实践是每一位音乐学习者和表演者必不可少的功课。只有在舞台上多加磨炼,真正的将舞台感融入自我,突破诸多困难,最大化的利用舞台,才能带给观众们更完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吴美仪.浅谈舞台演奏实践的培养与训练[J].戏剧之家,2017,(10):83.

[2]苏国明,祝宇星,王帅,李静.音乐舞台表演新探索[J].大众文艺,2017,(22):137.

猜你喜欢
演奏者表演者肢体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肢体语言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交响曲中小提琴演奏者视奏能力的培养策略
手称扑克
面试六禁忌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