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舞蹈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2018-06-15 18:32张华英
艺术评鉴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舞蹈教学

张华英

摘要:舞蹈教育的功能是使青少年在接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中,培养人体美的基本素质,提高对形体、节奏和人文的综合审美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在舞蹈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的教学,使其在教与学中不断融合、渗透,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美。

关键词:舞蹈 教学 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131-02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舞蹈是一种运动的情感艺术,是人类传情达意的产物,同时舞蹈教育是一种美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在净化人的心灵,追求内在美的气质方面起着其它艺术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以身体本体动态为核心的艺术,舞蹈同样是对生活的加工与美化,它那鲜明而有韵味的节律运动,蕴含着丰富的形式美意味,饱含感情、思想和心愿,反映了一种生活情愫和人文思想,给予我们生活感悟和意识熏陶。每一个生活素材的采撷与加工,每一个主题的构思与立意,每一个形式的创造,每一次情感的激发,都是艺术家的情感投寄和艺术表达,都引导着对真、善、美的领悟,提升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在哲学家、美学家的眼中,舞蹈艺术已经升华为一种生活,甚至是生命的艺术,而中小学舞蹈教学,就是对这一过程的生发与体验,这种寓教育于舞蹈形式的美感教育就是舞蹈美育。在舞蹈教学中,笔者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舞蹈教学中包含三个步骤

(一)审美认识能力的培养

舞蹈审美认识能力包括对音乐的听辨能力、舞蹈动作组合的记忆力和形象思维力。学校音乐教育受到课堂时空的局限,不能进行大部分舞蹈作品的欣赏与感受,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让学生学习各类情绪不同的舞蹈组合片断。引导学生用听觉对音乐直接感知,通过反复聆听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和听辨能力,辅之以与之相符的舞蹈动作训练就容易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舞蹈也是与美术最有关联的音乐艺术,带有更多的形象、形式化意味,这对于通过视觉神经系统发展学生的形象感悟和思维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舞片断,以身体各部分的充分而细致的运用为特色的新疆舞,其手腕的灵活,步伐的靈巧,昂首、挺胸、立腰的特质,充分彰显了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线条,活泼而优美。傣族舞较悠长,动作较讲究内蕴,身段要求三道弯。作为马背上民族的蒙古族,其舞蹈则又是一番景象:出于对骑马生涯的模仿,有步伐繁多、形象生动的“马步”;出于对情绪情感的表达,则有“硬肩”“揉肩”“笑肩”“耸肩”“碎抖肩”等变式,从而构成了蒙古舞蹈柔韧、刚健、彪悍的美质,体现了一种“圆形、原线、圆韵”的东方艺术思维。这样让学生多看各类舞蹈,加深记忆,并加以区别分辨,最终再发挥各自的形象思维能力,自创些其它的与音乐与民族要求相适合的舞蹈动作。通过对各类舞蹈感悟力的提高,便可为学生对舞蹈鉴赏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舞蹈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舞蹈鉴赏力是指识别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反映的主题,具有鉴别舞蹈音乐格调的高低、好坏、难易及欣赏舞蹈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舞蹈作品的民族风格、主题、道具与服装搭配以及应达到的动作要求,如规范不规范,到位不到位,达到的意境美,能让人感到一个“新”字,一个“情”字或“奇”字等境地。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和实施。

例如:舞蹈《小溪、江河、大海》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舞蹈中的圆场景,时快时慢,时急时缓,时起时伏的双脚步态,表达了水流的形象意味,其塑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是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深刻的思想意涵。作者通过人数、动作的改变,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再配置上相应的舞美、灯光背景,使人真实地体验到水流由小到大演变的过程。情景壮观很出人意料,但又很真实地反映了它的主题。在动作的精雕细刻中提取表现方法,在竭虑的分析中布局动静美景,在水流的丰富中布置急缓节奏,在水势的把握中生发舞姿造型,给人以美、壮、奇、真的感受。

(三)创编舞蹈的能力培养即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这一点必须在上述两点能力均己达到一定高度、一定层次的情况下方能进行。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的审美化观照、节奏化处理、意蕴化表达为主要手段,融合了构成、造型、音乐、表情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首先在创编之前得确定舞蹈的类型到底是民族舞、古典舞还是现代舞,然后确定人数,为舞蹈选定音乐、道具、服装等。编排的过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编排时先教习好参跳者的主体动作,最好是能合一下部分音乐,增强乐感与舞感,个别难合的音乐节奏单独拎出来练习,整个全局的造型及方位变动亦应反复练习,最后动作与表情的统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说好的动作是整个舞蹈的血肉,队型的转变是舞蹈的骨架,那么表情便是整个舞蹈的灵魂,只有表情丰富,方能使舞蹈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令人神采飞扬,意趣无穷。创编之后,还得学会自我总结,善于听取别人的良好建议,将舞蹈修改得更完美更精彩,最终将成品舞蹈推上舞台,并在表演后再总结优劣处,便于自身创编能力的不断提高,更深领悟舞蹈的灵与美,从而由内而外地优化自身的气质。

舞蹈创作教学具有难度大、时程长等特点,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特长生、小教师的作用,以点带面地开展,既发挥了个体学生地特长,也能促使团体学习行为地形成,有利于教学行为地拓展和延伸,并反馈到课堂教学。

二、在美化学生内外气质方面的两大教育影响

(一)内在气质的影响

因为要想跳好各个舞蹈动作是必须经过各种形体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一些难度大的动作则对舞者的基本功要求更高。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它对肢体的软度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必需经过舞者对肢体各方面的磨练,只有能忍受筋骨之苦坚持下来方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我们知道芭蕾舞有很好的塑身和提升气质的功能,以芭蕾基础训练来美化身姿、以钢琴音乐搬走来形成美感共振,难道还有比这更有效而惬意的身心俱塑方式?久而久之亦磨练了舞者的意志。特别是在表演时,他们亦懂得收紧全身的骨肉,将最美最轻松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内蕴着苦痛亦得笑靥如花地表现着欢快音符。

气质是内在的,同时也是外显的,外在的形体表现因为有了内在气质的支撑而愈典雅蕴籍。气质的形成更多地来自后天的塑造,这种塑造是在合适的教育、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生成的,需要我们积极地把控与引导。更重要的是,气质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反馈教育与环境,形成个性化审美物质,弥呈珍贵。

(二)外在气质的影响

肢体动作就是舞蹈语言,语言的锤炼有赖于形体基础锻炼,练其健美、和谐的发展,更练其具有情感、思想的表达能力。当舞者一抬头、一提足,就散发出美感力量时,我们的眼中不见肢体,只见艺术了!

舞者的形体训练,如把杆组合,它对全身的肢体,胸部、腰部、胯部、臀部、腿部以及手位与脚背,脸部的要求均较高。一个部位做不好都将影响他们的整体动作,要严格要求各个部位的动作就会使得他们个个亭亭玉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感受各种动作的舞蹈美感,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一种美好的气质。

我国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说:舞蹈活动中可以强身健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在心理方面,舞蹈对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有益处。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犹如一篇优美的抒情诗,又像一幅绚丽的风景画,更是一种传承。而艺术则产生感悟,舞蹈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语言、感悟艺术的意蕴,在形体的塑造中体悟力量之美、节奏之美、律动之美,生成属于自己的内在气质,进而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能力。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当代学生更是具有良好的音乐审美基础,对舞蹈的体验欲望强烈。初中学校音乐教学中合理增设舞蹈内容,着力提升学生欣赏舞蹈的素养、体验舞蹈的经历,借助舞蹈塑造自身的形体于气质,享受诗意化的学校生活,应该成为音乐教师的题中立意。

参考文献:

[1]李致钦.试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4).

[2]张文儒.要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兼谈美育[J].北方音乐,1981,(07).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舞蹈教学
舞蹈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教学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