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威风锣鼓的传承与发展

2018-06-15 18:32杨丹
艺术评鉴 2018年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杨丹

摘要:俗话说,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省临汾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世人经久传颂的尧帝,就将帝都建在此地。而笔者所研究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南威风锣鼓”就在这片沃土孕育而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发展到现在已有四千多年历史。2006年6月,经国务院比准,晋南威风锣鼓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笔者将会从晋南威风锣鼓起源、物质构成、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重点研究威风锣鼓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为晋南威风锣鼓今后的发展寻求新的方案。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南威风锣鼓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165-02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科技在飞速发展,人们在精神方面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更有很多外部多元文化的不断加入,许多新兴艺术形式的涌现,使得威风锣鼓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逐渐落没。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威风锣鼓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创新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75%的人认为,他们不是不喜欢晋南威风锣鼓本身,而是因为它太单调乏味。确实,时代在不断地进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娱乐活动形式的不断涌现,人们的娱乐方式和精神文化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上曾经盛行的庙会活动和节日庆典活动的消失,晋南威风锣鼓在生存环境方面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社会环境和人们审美、休闲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情况下,威风锣鼓由于自身的形式单一老套,曲牌内容不够新颖,表现手段缺乏与现代科技融合,己经不能适应现代人民的审美要求。任何一种艺术种类,都是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因为它的生存与发展也将永远围绕着社会发展水平这个平台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社会发展为威风锣鼓的发展提供了养分,为其提供了文化上的土壤,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生产关系及相关的上层建筑,人们对精神生活方面的审美、志趣、内容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鼓乐也不例外。

二、表演者老龄化、后备专业人才流失问题

表中结果表示:晋南威风锣鼓的练习者在年龄上存在特别大的差异。20岁以下练习者只占7.95%,而50岁以上练习者占49.42%,练习表演者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20岁以下青少年人群在学校学习占据其大部分时间,没有太多的课余时间练习,而且受城市化发展影响,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无法参与威风锣鼓的表演。而55岁以上已经是退休人群,闲暇时间比较多,练习威风锣鼓在达到强身健体基础上,参加一些商演,也能增加一些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受西方艺术影响,人们都比较喜欢西洋乐器,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觉得这些东西比较“土”,没有学习价值,所以也不会让孩子花费时间学习。

三、经费问题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晋南威风锣鼓的经费主要来源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政府部门拨款,但是真正用到威风锣鼓表演的资金并不多,专款专用并没有得到落实和资金本身就富足都有原因。第二种是参加商业演出表演所得的一定数额的薪酬,但是威风锣鼓表演的费用非常低,使得表演者得不到基础的经济保障。

晋南威风锣是一种群众性的民间艺术性活动,参加表演的主要是农民群众,他们大多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经济收入,威风锣鼓表演的费用也非常低,这样的情况很难保证表演者的经济保障,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打击了人们参加表演的积极性。所以导致好多锣鼓队都没有固定的演出人员,更不用说表演的专业性。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商家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使用低劣的材质制作乐器和演出服装,使得威风锣鼓失去了原有的音响效果的表演效果,对晋南威风锣鼓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传承与发展的形式单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实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晋南威风锣鼓传承方式还停留在原有的自然保护模式下,在社会发展全球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这样的背景面前,日益凸显出其传承保护效果的不足。

五、关于晋南威风锣鼓的传承与发展措施

(一)适应时代的自身改革

调查中笔者发现,近些年,临汾市威风锣鼓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新的锣鼓队都还是采用的原始的服饰、曲牌等,缺乏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晋南威风锣鼓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不断的改进、推陈出新才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不断提高的需求。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努力创作反映人们现代生活情况和精神情况的新曲牌。然后在演奏技巧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在保持原有的威风锣鼓原生态情况下,加入一些新颖的动作。

(二)晋南威风锣鼓进校园

在威风锣鼓发展过程中,后继无人是其发展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想要培养优秀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成为发展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趋势。

学校是传播和传承文化艺术最好的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课程相结合,就可以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渗透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全面教育得到完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一些优秀且专业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后备人选。

实施方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课程。

在小学阶段,学校可以开设兴趣班,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到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以及当地文化,多举办一些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中学时期,学生的认知逐渐加强,这个时候可以在音乐课程当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介绍以及鉴赏,然后安排学生学习威风锣鼓,亲自参与排练和演出,能够切身感受到威风锣鼓的威与美。

在大学阶段,学生心智基本成熟,对社会以及文化有了更强的理解以及求知欲。大学可以成立社团,使得威风锣鼓得到很好地宣传,学校也可以建立此专业,聘请民间艺人进校园,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的体会到威风锣鼓的文化内涵。一方面能够为威风锣鼓培养优质的后备人选;另一方面,聘请民间艺人进校园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薪酬,让他们留校任职,解决非遗传承人就业问题。

(三)提高传承人及艺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的载体,对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传承人和传承艺人的保护,就相当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的保护。那么如何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呢?笔者认为,首先第一方面应该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进步一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度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提高传承人的待遇,在生活方面得到保障,他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四)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晋南威风锣鼓的成功申遗,体现了我国对传统民间文化藝术的支持与重视,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和外员文化的冲击,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面临这样的环境,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与相对应的支持,建立一种有效合理的经费投入方式,改变威风锣鼓在发展中由于经费不足流失专业人才、乐器服装材质低劣等的现状,从而推动威风锣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兵.晋南“锣鼓杂戏”的物质构成和形态特征[J].黄河之声,2008,(07):110-113.

[2]李欣.晋南威风锣鼓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7年.

[3]温洁.山西晋南民间锣鼓艺术之研究[J].音乐时空,2013,(08):55-56.

[4]闲云.晋南的威风锣鼓[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01):64.

[5]茹志斌.山西临汾威风锣鼓的历史演进与现代传承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