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思维:初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的途径

2018-06-16 06:07顾晓萍
关键词:政治生活高效教学初中政治

顾晓萍

摘 要:生活化教学思维与政治生活存在高度契合,这种契合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活化教学思维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以生活化教学思维实现初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教学,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生活化的起点引导教与学、生活化的实例贯穿教与学、生活化的感受启发教与学、生活化的实践升华教与学。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政治;高效教学;政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42-1

生活化教学是初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的重要指导性思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生活是本门课程开设的基础,只有把握好“初中生生活”这一基本条件和出发点,才能更好地设计出初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的方案,才能促进高效教学在课堂层面的落实。

早在上世纪初期,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化教育”的理念。“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直至今日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实践观的教育,是人本化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原则。它强调的是“教学做合一”,并注重来自生活的原始教育力量,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知识“活”起来。政治课在发挥传递知识、熏陶思想、培养观念的功能之时,要充分贯彻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将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生活情境紧密相连,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实际上,政治与生活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至于在政治课中贯彻人本化的教育理念更切合课程自身的特点。

一、生活化的起点引导教与学

政治课教学的起点是什么?生活教学思维的回答是:生活。师生互动从生活开始,等于在课堂初期营造一个“教学场”。这个“场”以师生为互动主体,以生活情景为背景,以知识为素材,共同推动教学在真实的场景催化之下高效推进。以生活为主题内容的载体有很多,如情境故事、生活问题、结构化案例等。具体选择何种形式的实例,以课堂内容特点和教学需要为准。例如“学会与人合作”一课内容,教师可以以班级建设为例,回顾班集体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出版报、一起举办元旦晚会的过程,并例举多种反例进行对比,继而从中导出本节课的主旨内容。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问题可以更好的为全体学生所接受,从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生活化的实例贯穿教与学

生活化的实例,指的是与政治生活相关的,能够较好的反应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运用效果的案例。这些案例覆盖范围广(从国际到班级)、涉及主题多(从国际关系到日常琐事)、表现形式丰富(从一个历史事件到一小段真实对话),其核心价值在于将所学知识具象化,并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过程的推进。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实例,可以高效的促进学生建构关于某一领域知识的体系,并快速的形成具有自我认知特点的知识图式。这一点与案例教学法有相似之处,只是在生活化教学思想的介入下,所选案例应该是基于真实生活的,具有生活代表性的,为学生所接受的案例,这些案例以国际时事政治、国内关注度较高的社会事件、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發生和接触的社会事件等典型性生活案例为主。例如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一课中,教师可以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及趋势图、亚投行的举办、中国小米手机走向世界等时效性较强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也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周围生活当中的外国货”,以此感受“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这一核心论点。

三、生活化的感受启发教与学

营造情境的重要功能在于学生能够借情境的元素进行迁移,迁移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情感,也可以是思维、方法。生活化教学思维强调的就是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产生生活化的感受,让学生以强烈的“代入感”对所学内容产生“感同身受”之效果。这种感受是形式知识向默会知识过渡的关键阶段,也是后一个升华阶段前的准备工作。在这一环节之中,“启发式问题”是实现生活化感受的主要媒介。问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迁移的效果。例如《成长在社会》一课中的“领略现代文明”,教师在例举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建设的重大成就后,可以启发学生从自己生活的角度出发阐释对现代文明的理解,如“同学们,你的生活当中有哪些可以体现现代文明的事物?可以是物品,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现象。”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系列例举,学生从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现代文明的优越性及其背后的动因,从而将现代文明的概念与影响迁移到了对自己生活的期盼与建设之中。

四、生活化的实践升华教与学

正如课标所言,初中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初中政治课程开设的有效与否,直接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政治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可以是关于一个现象的困惑(如对某种经济现象的理解、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也可以是现实生活当中一个具体的困难(如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些简单的法律问题、公民权利问题),总之,如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所阐述的那样,“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达到所学与所为的高度融合与互相促进。教学的升华阶段,教师应借助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内化为品质、能力和观念,从而让政治课堂的高效开展“走好最后一公里”。例如在学习完“广泛的民主权利”一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书面提交一份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或意见,由教师汇总并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以此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其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提高参与民主实践的能力。

猜你喜欢
政治生活高效教学初中政治
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优化路径研究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政治生活》中几个难点问题的破解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研究
巧抓主语归类设问5招玩转《政治生活》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