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成就语文自主课堂初探

2018-06-16 06:07俞芳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文课堂自主学习

俞芳

摘 要:教师应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语文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68-1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一个“师道尊严”的老夫子,一个压抑沉闷的课堂是无法引导学生成功地进行自主探究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与体验的情境,去更好服务于语文教学。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作了如下探索:

一、链接生活,走向文本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我在上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时,考虑到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于是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我然后直接引入萧红描写的儿时的乐园——和祖父一起的那个大花园的重点文段:“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用成人的眼光看来课文中的内容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我引导学生通过分生动的分析、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欢乐天真的稚气。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乐园生活,与在与萧红的苦难经历进行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这一深刻主题。

二、借助媒体,亲近作者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以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幻灯机和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以视听的方式再现情景,使学生学习语文由使用静的画面发展到使用动的画面,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进入文章设置的情景中,这对于他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學中可以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其在诗词的教学中,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于诗词的意境中。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是新格律诗“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代表作,在朗读的时候可以配上肖邦的《别离曲》,在轻柔优美又略带感伤的旋律中让学生细细去品味诗人那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比如在教鲁迅的《雪》时,我精心选择了几幅图片,《江南的雪景》、《雪中玩耍》、《北国大雪奋飞》,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进行全班交流、评价。学生们兴致被激起了,纷纷举手,要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

三、学做结合,主动参与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陶行知指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因此,在课堂上,我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采访名人、作文大赛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我在上《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编排剧本,以桌椅、报纸等物品为道具,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互相协作表演皇帝、大臣、骗子、小孩、观众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童话语言,通过对故事内容的了解,把握了故事的主题。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四、质疑解疑,自主阅读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好方式,也是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的治学思想。陶先生在《每事问》、《问到底》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因此,我们教师要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大胆质疑。如在阅读初三下学期的名著推荐书目《朝花夕拾》时,同学都反映该书内容枯燥难懂,我在上阅读课时就鼓励学生提问:“我相信同学们都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了。现在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这本书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哪个同学的问题多,说明哪位同学看得认真,钻研得深。”这样一来,学生的恐惧心理没有了,提出的问题也就多了。问题提出来后,再经过全班交流解答,同学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就掌握了《朝花夕拾》中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达到了名著推荐阅读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点浅薄的探索,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坚持以陶行知理论和思想为指导,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领域里不断地“上下求索”,完善自我,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语文课堂自主学习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