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2018-06-30 09:24杨翠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课堂

杨翠

[摘 要]课程标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现实性和时代性。为了让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再加工,超越课堂时空,上活综合实践课,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44-0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课程标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现实性和时代性。那么,我们怎样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呢?

一、教材再加工,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

人教版教材很多单元都有主题图,例题和习题图文并茂,注重生活情境化。但有些数学知识的教学,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增强内容的生活性,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从生活原型中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学习的内容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新知学习的素材,让学生能更具体地认识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好地建构和理解概念。

例如,在教学“垂直”一课时,我选取富有时代气息、学生感兴趣的“兴建工业园大道”作为教学资源。

师:禅城区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在张槎智慧新城兴建了一个工业园。大家看,这是工业园的规划图(如图1),工业园门前有一块空地,现在想从工业园门口修一条路通往大马路,可以怎样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然后展示交流。

生1:我们可在工业园门口左边修一条路连接大马路。

生2:我们可在工业园门口正前方直接开一条路通往大马路, 这样修路比较近。

生3:我们可在工业园门口右边修一条路通往大马路。

……

师:你们的设计方案有三种:分别是自工业园门口的左边、右边和正前方修路,如果我们把大马路看作直线a,大家所设计的路看作直线b,三种修路情况就形成以下三幅图(电脑动感闪烁,抽象成以下三幅图,屏幕显示),这三幅图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互相垂直”的概念后,我先要求学生观察教室,指出教室里互相垂直的现象,再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互相垂直的?”学生由于对“互相垂直”这个概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纷纷争着列举自己观察到的互相垂直的事例,学习气氛高涨。

我重组教材,先通过为工业园设计修路方案的活動,抽象出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判断,从而直观、生动而又严谨地建立“互相垂直”这一概念;再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教室和生活中找互相垂直的现象,使他们学会从自己熟悉的现实原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进而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以生活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常见的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符号化、比较等,平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知识,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我并不急着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例1,而是结合三年级学习分数和小数的知识,用课件显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的情境,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基础,看图马上说出“每人一份可以表示为0.5个,也可以表示为1/2个”。我顺势提问:“既然同样是半个月饼,可以用0.5表示又可以用1/2表示,说明这两个数的数值怎样?”学生立刻说出“0.5=1/2”。这样以形理解数,再通过数的变换,便可顺利掌握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

二、超越课堂时空,把教学内容模拟成生活情境

陶行知说得好:“生活即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学习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学生在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根据学生都有在家长的带领下购买过小额物品的经历,我创设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收款员和顾客,进行简单的付钱、找钱的买卖游戏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纸币和硬币的元、角、分,巩固了“1元=10角,1角=10分”的换算,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功能,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又如,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发现生活里的规律”这个环节,把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拍成录像,制作CAI课件,让学生观看:教室里有规律摆放的课桌椅、马路上有规律闪动的交通灯、家里有规律铺砌的地砖、石湾陶瓷上一些有规律的图案……最后课件显示家乡石湾陶瓷腰线(如图5),让学生讨论:在这组图案上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生1:一个西瓜、两个草莓、一个菠萝,一二一、一二一的很有规律。

生2:底图形状为方、圆、方,连续铺贴。

生3:底图颜色是紫、绿、红、黄为一组,重复铺贴。

生4:水果味道以甜、酸、酸为一组,水果的味道有规律。

生5:水果的表面是按光滑、粗糙、更粗糙排列,很有规律。

……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爱动脑筋,找到的规律真多,有的连老师也想不到。

这样通过CAI课件再现生活情境打破了课堂的时空局限,把生活数学带进课堂,让数学学习与儿童生活交融,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有序排列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辨识、分析等能力,激发学生爱数学、爱生活的情感。

三、上活综合实践课,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活味

人教版教材在一些单元后面新增综合实践课,它体现了地方区域性和时代性,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上活综合实践课,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这节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走一走,看一看,寻找身边的“白色污染”,并按下面问题进行调查:(1)“白色污染”指什么?(2)“白色污染”有什么危害?(3)你对“白色污染”的治理有什么好建议?(4)在调查中你还发现有哪些污染?(5)了解自己家中每天大约用多少个塑料袋?照这样计算,全校1300个家庭一天、一个月、一年分别共用多少个?(6)假如一个塑料袋占4平方分米,全校的家庭每年共用的塑料袋全铺开约占多大面积?想一想,怎么能少用一些塑料袋?课堂中小组合作对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讨论、计算,大家畅所欲言,学生不仅综合运用了“简单的数据整理”“求平均数”“多位数的乘法”“计算面积”等数学知识,运用了估计等数学技巧,还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亲历社会、感受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又如,教学“生活中的调查与统计”时,课前我根据能力差异将学生分为几个活动小组,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园中自己感兴趣的和熟悉的事物进行调查、统计,记录相关原始数据,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并对学校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由于做好調查的充分准备,课的伊始,各组学生马上展开讨论、检查解答结果是否正确、记录讨论情况等。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发现统计素材多样,有的到体育器材室统计器材,提出如何保管体育器材的问题;有的统计植物园种植中草药的种类,并建议学校管理组对不同类别植物采取不同时间的浇灌方法;还有的统计操场面积;等等。当每组汇报完,其他组学生提出困惑或相应问题,汇报组组员进行回答,对回答观点不完善的教师再补充。整节课人人参与,个个有任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课后学生的反馈信息知道,学生对这类实践性强的数学活动课更感兴趣,他们都认为这样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实用,更贴近生活,并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新数学检测,让评价与生活有机结合

根据教学内容,开发一些生活化的数学检测内容,不失为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个单元后,我布置学生制作各种形状的节日贺卡,并计算出贺卡的面积,作为单元测试的一项内容,学生热情高涨。又如,教学“找规律”后,我组织学生参观石湾中国陶瓷城,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陶瓷腰线,班级交流、展示、评价,把作品收进个人的档案袋内。通过设计活动,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提高了数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通过优秀作品的交流展示,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综上可知,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素材,通过生活事例理解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使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努力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让数学融入生活,实现数学课堂生活化。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生活化课堂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