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本体性”提升课堂有效度

2018-06-30 06:30陈清萍
新教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讲故事本体教学内容

陈清萍

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教课文”现象仍然是一种常态,许多教师仍然辛勤耕耘在语文“非本体”教学内容上。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必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那么,如何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呢?

一、追溯根源,明晰“本体性”教学目标

只有心中明确追寻的是什么,我们才能向着“明亮的那方”奔跑!“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界的热词。在众多的素养中,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什么呢?毫无疑问,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必须把握这一根本,围绕语文“本体性”教学目标精耕细作,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语文方法(策略)、语文技能上的生长。遗憾的是,很多教师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作为主要目标。例如:《月光曲》这篇课文,有很多教师可能会将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于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这显然是侧重于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薛法根老师教学此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迁移运用这些语言;于永正老师教学此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则是体会和学习事物和联想的方法,并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可见,薛法根老师和于永正老师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直接指向语文元素的,教学目标非常精当简明,本体意识非常清楚,。

二、权衡轻重,选取“本体性”教学内容

1. 斟酌“这一类”,探究普遍性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要选择适切的语文本体性内容,首先要解读这一类文体的共同特征,挖掘其普遍性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小猴子下山》等童话故事时,我们不能将关注故事内容和思想教育作为本体性教学内容,而应抓住童话这一艺术特点,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听故事、入情入境地讲(读)故事、兴趣盎然地演故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积累词语、丰富词汇、训练思维、发展语言。这才是“这一类”文体所蕴涵的普遍性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而《鲸》是一篇说明文,如果把认识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那就会异化成常识课、科学课。这类课文的教学重点应当是教学生阅读说明文如何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学习说明文的写法。

2. 考虑“这一篇”,追寻个性化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即便是文体相同,但文本不同,其蕴含的本体性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再加上“这一篇”文本其所处的单元、所处的学段也不同,所以“这一篇”本体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便有了“个性”。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是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依据段落结构相同、内容相似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指导学生读故事、讲故事作为核心教学内容。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学讲第三自然段,发现并记住故事的结构,关注人物语气;同桌合作,尝试自己讲故事;创设情境——“小壁虎还会找谁借尾巴,怎么借,结果呢”,引导学生创编故事。整个教学过程聚焦于“讲”,让学生在“讲”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是个神话故事,也特别适合用来“讲”。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地》等,再加上这个故事内容浅显,所以了解内容并不难,难的是抓住语言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女娲的美好品质以及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因此,笔者将“初步掌握‘理清大框架—讲好小细节讲故事的方法”定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来展开教学:①回顾神话故事,感知神话特点;②教师示范讲故事,理清故事框架;③小组合作讲故事,讲好“神奇”的细节;④用闽南语讲故事,巧妙拓展延伸。这样的教学既有“类”的阅读思维与方法指导,又有“段”的衔接,共性中求个性,教学颇具张力与生长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有序提升。

三、聚焦效能,凸显“本体性”教学过程

1. 探寻规律,以点带面。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逻辑起点。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探寻规律,以点带面,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在《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生字“陶”字时,首先出示陶罐图,学生纷纷说陶罐易碎。笔者趁势追问:“陶”的偏旁为什么是左耳刀呢?紧接着结合图片介绍:“阜”本义是“土山”,最初的字形像土山的样子,现在是竖起来写的,单个字叫“阜”,“阜”字作偏旁时写在左边就是左耳刀;“陶”字左边这个代表土山,整个字的意思是从土山上取土烧制陶器。最后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了一串带有左耳刀的字。教学中善于把握规律,避免了逐字分析和机械记忆,实现了“一个”到“一串”的超越,不仅能促使学生正确书写,大大提高效率,還能认识与品味汉字的形体之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2. 关注实践,促成效度。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课堂上应该精讲多练,目的在于把时间还给学生实践。但在教学中教师讲得多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型赛课或是名师课堂中教师过度发挥的现象也很常见。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新的误区:过分强调语文方法策略的指导。当然,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是必要的,但实践比方法更重要,只有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方法和策略,他们才能去理解、感悟、运用。语文学习兴趣、能力、素养的形成,包括人文思想的熏陶,都不是靠教师的讲习得的,而是靠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习得的。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实践上,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度。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画鱼”的语段时,通过师生合作朗读,学生发现了“看到的+想到的”这一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样写好在哪里?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反复对比朗读,学生对这一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有了真切的体会。为了深化体会,笔者将学生引向全文,找出“看到的+想到的”的相关句子进行了品读。为了让学生一步加深印象,笔者还将本组略读课文《全神贯注》中运用这一写法的语段也整合进来,让学生找出来理解与体会,深化学生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学会这种表达方法呢?笔者引导学生将两课的相关语段进行横向比较,学生发现“看到的+想到的”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常是用“仿佛”“好像”“似乎”这一类的词语连接起来。最后,笔者选取了拔河比赛的画面,让学生运用“看到的+想到的”的表达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这样,在不同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学生语言能力迅速得以提高。整堂课,笔者努力凸显“本体性”,重点放在运用上,层次分明,梯度明显,既是“举一反三”,也是“举三反一”。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自己去发现与探究,自己去破解与感悟语言的秘妙,积极学以致用。学生就像一群快乐的鱼儿,畅游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清泉活水之中。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讲故事本体教学内容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