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诵读中丰实儿童生命的底色

2018-07-03 11:50
名师在线 2018年13期
关键词:诗心母语古诗文

季 萍

(江苏省南通市郭里园新村小学校,江苏南通 226001)

引 言

人类是根,母语是花;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时,该如何引导、帮助儿童传承其中的优秀文化?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古诗文诵读中帮助学生丰盈生命底色,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一、诵读古诗文,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根植民族文化

小学语文的学科素养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书”的语文能力。从口语交际训练到写话练习,再到记日记、写习作,我们通过各种训练,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努力提升听、说、读、写、书的能力。一次偶然的学习机会,让我走近了“新经典”,让我发现了母语的生命之美、音韵之美,发现了母语“精、雅、神”的精神,更是发现了民族精神的基因: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杨柳依依的送别文化,软笔硬字的书法文化,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明月文化……带着收获的惊喜,我把“她”带进了我的语文教学中,和我的学生一起徜徉于这片优雅的世界,感受母语的无穷魅力。

春天是杨柳吐绿、百花争艳的季节。学生深受小古文《芦花》中描写的“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的影响,当他们置身于桃花林中,漫步在杨柳树下追寻春姑娘脚步时,竟然情不自禁地三五成句,脱口而出文言味十足的话语来:

“林中多桃花。春日开花,一片粉色,桃花灼灼,灿若云霞。”

“河畔多柳树。春日吐翠,一片碧绿,春风拂来,枝如长辫。”

“园中多花。春日绽放,一片璀璨,梨花如雪,樱花如霞,美不胜收。”

自然美景能令人情不自禁,有趣的画面也更能激发兴趣。记得孩子们在诵读了《猫斗》之后,都被文中精练的语言所描述的黄、白二猫之斗吸引,感叹这篇古文仅用46个字,生动形象地从二猫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将两只猫争斗时的那种紧张、激烈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也跃跃欲试,在观看了几幅图片之后,颇有《猫斗》之范的《狗斗》《鸡斗》《牛斗》等小文章相继出炉,“汪汪而鸣、哞哞而叫、耸毛摩爪、摇尾欲扑、怒目而视、怒目相向”等词语跃然纸上。

我欣喜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诵读古诗文,真的能丰盈学生的语言。在记诵过程中,学生已然深受吸引,由读到诵,由仿到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也自然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了。

二、赏析古诗文,助力思维提升,领悟生命价值

有人说,没有诗意,就没有灿烂的人生。我喜欢在每日晨间,带学生一起大声诵读古诗文,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含英咀华,领悟诗心。

诗心,即作诗之心,诗人之心。走进诗心,方能品得其中的精华。在诵读于谦的《石灰吟》后,学生们敬佩于诗人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明白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诗人的人生追求。于是我趁热打铁,又相继出示了王冕的《墨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李商隐的《无题》三首诗。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诵读三首诗,在组内谈谈读了这三首诗之后有什么感悟。各组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豁然发现这三首诗与之前所读的《石灰吟》非常相似:王冕借梅自喻,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表达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龚自珍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也隐喻了他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蕴含着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着,无私奉献。在各组学生交流之后,我告诉他们:这就是经典!这些古诗词的魅力,能让我们在诵读中揣摩,在揣摩中追寻,从而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随后,孩子们自己搜集、诵读了李白的《行路难》、杜甫的《望岳》、刘威的《遣怀寄欧阳秀才》、苏轼的《临江仙》等大量同类主题的古诗,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懂得了自我勉励的重要性,感悟了生命的价值。诵读感悟,思维碰撞,走进诗心,一气呵成!

三、品味古诗文,寻找道德细节,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都知道,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无比珍贵的精髓,能够使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我努力地让学生品读古诗文中渗透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蕴含着“孝敬父母”的道德细节;《弟子规》中,“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是要学生懂得“良好的行为就是为个人积累信誉和财富”,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了。对于借来的物品,一定要准时归还,以后如有急用,再借就不难了[1]。

古诗中也有道德细节。以元稹的《菊花》为例,一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道出了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令诗人爱不能舍,实则是菊花的高洁坚贞的道德品格令诗人热爱、敬佩。

小古文亦是如此。《论语·雍也第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在说明视、听、言、动都要遵守法律和礼仪的规定。《程门立雪》中杨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律己、敬人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明白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更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结 语

一遍遍的诵读,一次次的品味,让学生在经典徜徉的同时,捕捉到蕴含其间的道德细节,汲取其中的正能量,从而帮助自己增强道德行为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徜徉在古诗文的世界,传统优秀诗文真的是令人百读不厌!只要我们能坚持在教学中携着学生之手共同前行,与传统优秀诗文相伴,学生的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实而厚重的!

[1] 知行《弟子规》 学做有德人[J].基础教育论坛,2013,(09):62-64.

猜你喜欢
诗心母语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独酌
偶感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夜路吟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马莲花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