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的策略建构

2018-07-05 17:44滕幼新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滕幼新

摘 要:在“写作本位”的教学理论统领下,以“追索还原,体悟写作的遴选生成;切己体察,体悟写作的灵性抒发;结构勾勒,体悟写作的精巧构思”为操作策略,诠释“写作和表达是阅读教学的价值旨归”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写作本位;阅读教学;策略建构

我认为,学习一篇文章,既要厘清它“写什么”,又要知晓是“怎么写”的,还要体悟“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语文学习,就从教“内容”走向教“表达”,是指向语用的学习实践,学生能慢慢地建构起自己的语言世界,走上自我实现的言语人生。那么,我们在操作层面上该怎样落实这个理念呢?我做了一些思考和践履。

一、追索还原,体悟写作的遴选生成

作品的内容安排,都是作家对写作材料的整理、遴选、秩序、结构、整合和权衡之后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课文的选材,选择适当的“价值点”进行教学定位,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选材的、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领会作者的选材意图和文章的表达技巧,在阅读实践中内化写作方法。

【课例呈现:《松鼠》的教学片段】

师:布封对松鼠那么喜欢,为什么只写松鼠的面孔和尾巴呢?也应该写写怎样的四肢,怎样的嘴巴,难道不是更好吗?

生1:是因为它的面孔和尾巴给作者的印象最深。

生2:因为它最惹人注目的是面孔和尾巴。

生3:松鼠的面孔小、尾巴大,应该是它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部分,老师不是说,写人物、动物要找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来写吗。

师:你们体会得真妙!用硕大的尾巴衬托玲珑的小面孔就更可爱了,作者就是抓住松鼠最引人注目的两个身体部位来写的,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生4:写外貌的时候,只要抓住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來写就可以了,这样才能写得更加活灵活现。

师:这种方法可以用到你课前写的“你喜爱的动物”的修改之中。

本课例抓住“为什么只写松鼠的面孔和尾巴”这个学习主题,在“激疑、解疑、得法、启思”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重新经历从纷繁的写作素材中遴选有表现价值的写作材料,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体悟到作家抓住“特点”写作的精妙,并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在写作实践中进行尝试和运用。

二、切己体察,体悟写作的灵性抒发

“切己体察”,是一种自我对话能力,是一种反观于己的内省,是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建构的,是一种真正从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真感悟。它要求教师把眼前所读的文字与学生心中早已贮存的种种感知和理解相沟通,用类似的生活经历有创意地恢复语文文本所描述的场景,用接近的情感体验模拟语文文本中所传达的情感信息,用智慧的灵感对接语文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散发出来的思想情趣,从而抵达作者的心灵,破译句子的写作密码。

【课例呈现:《祖父的园子》的教学片段】

1.我们要学会默读和跳读,寻找有点“啰嗦”、但又有点意思的句子,用波浪线将它画出来。

2.学生大声读,投影出示:“一切都活了……太阳也不知道。”

3.背下这句话,想尽一切办法找找规律。

4.这些句子有没有很相似的地方?

5.特别的写法蕴含特别的情感,萧红这样反反复复地写,肯定有她的目的,我们也这样反反复复地读,你发现了什么?

6.课文中还有哪些“反复”的地方?我们把它找出来。

这段话应用“要……就……”“愿意……就……”“一会儿……一会儿……”等关联句式和反复修辞,让学生熟读成诵,不断地去捕捉、去寻思、去体悟,夹注在这种有个性和创意的语言形式中的自由、悠闲和惬意的生活情趣,使其从朦胧走向清晰再走向显豁;同时,也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验到作者这种“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还能使朗读更具鲜明的节奏。

三、结构勾勒,体悟写作的精巧构思

就写作构思来说,它是语言、结构秩序的建立,是文学写作中主题的确立及其展开,是在缔造表现内容价值方面的精神秩序。因此,文本的篇章结构的安排有一定的方向感、价值感、合理性,在写作性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从整体上去揣摩文章是怎样一步一步写出来的,为什么这样构思,从而理清脉络,把握结构,体味语言的独到,品味谋篇布局的精妙。

【课例呈现:《刷子李》的教学片段】

1.请同学们梳理一下这篇课文各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生1:粉刷的技术好到能身上不粘一个白点。

生2:这是个传说,大家都不信。

生3:徒弟不信师傅的那手绝活。

生4:干活派头足,果然身穿黑衣服。

生5:师傅刷墙顶的技术高超,徒弟最关心身上有没有白点。

……

2.师傅的本事,徒弟的怀疑,使我们在阅读时的心情一下子相信一下子怀疑,根据上面的主要内容,画画你的心情变化曲线图。

3.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课文内容?它有什么好处?

本课例对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根据上述提纲,让学生勾勒心情变化曲线。学生马上体认到作者对课文内容的设置并不是呈直线延伸的,相反它的“文序”是呈曲线起伏的。这样的内容设置会更大程度吸引读者去怀疑,去探究,去深思,同时也使读者的情思随着故事的展开而波动。这种表达方法值得学生习得内化。

如果我们能将这种基于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有可能在未来的表达情景中有话语权有决策权有力行权。我希望学生能在未来的语用情景中建构起个性化的慧心锦口的言语世界,走上言语表达的自我实现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04.

[2]潘新和.语文:表现和存在[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06.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