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帮扶” 培养“说”的能力

2018-07-05 17:44王飞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帮扶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王飞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但在现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却忽略了对“说”能力的培养。认识到学生“说”的重要性,在《守株待兔》一课多次的磨课中实践和思考如何巧妙地帮扶学生,培养他们“说”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说故事;“帮扶”策略

缘起:一节失败的试教课

2006年3月笔者接到学校安排的任务,作为太炎小学代表参加杭州市小管会语文优质课的评比。接到任务后,笔者最后选定了《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守株待兔》一课。第一次试教课虽热热闹闹,却没有实质的学习成果,针对学校磨课团队提出的意见,笔者陷入深深的思考……

初次试教《守株待兔》表象热热闹闹,实则一无所获

【案例】

一、谈话导入,观图解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看了这个题目之后,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1)谁在守株待兔?

(2)他为什么要守株待兔?

(3)他是怎么等的?

(4)结果怎样?

2.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用多种方法检查生字词的情况:指名生带读、走迷宫游戏读、青蛙跳伞识字游戏等等。

4.读过课文后,理解题目“守株待兔”每个字的意思,大概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

三、图文结合,理解故事

1.师:种田人怎么会想到去守株待兔呢?你能不能找一个很关键的字来说明这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的原因?是哪个字呢?(窜)

2.体会“窜”,读好句子“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死了”。

3.师:这一切的发生让你感觉怎么样?(巧)

4.师:种田人看到这一切,他是怎么想的?把种田人的想法用括号括起来,然后反复地读一读。

5.师:种田人是这样想的,那是怎么样做的呢?理解“整体”,读好种田人做法的句子。

四、拓展升华,书写指导

1.师:故事讲完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呢?你可以赶紧对种田人说一说,劝一劝他,也可以说一说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习书写“此”和“丢”两个生字。

3.你能说一说《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吗?

从设计的过程看,整节课结构完整,对生字学习也花了力气,用了各种形式训练孩子识字。在细学的阶段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故事的内容和主旨,也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看似这是一节不错的课。但事实上,这堂课中学生读的氛围活跃热闹,到了最后拓展课文主旨环节,孩子们对种田人批评满满,也点出了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可是真正到让孩子说一说整个故事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被难住了,几个优秀的孩子也是无头绪地说了几句,无法串联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反思】

课后结合学校磨课团队给我的意见,笔者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一课是否有一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老师并不是教语文课文,而是借助语文课文培养语文素质。每篇课文各有各的训练点,而这篇课文在课后要求中就提出了“自己说一说故事”的要求,所以《守株待兔》一课训练的语文素质就是“说”。而反观我整节课,花了30分钟的时间读故事,理解故事,升华主旨,却只花了2分钟的时间意图让孩子说出故事。孩子心中虽然知道故事的大概内容,但是一下子将要求提高到自己能说出来,他们感觉到如同攀上山峰摘果子一样困难。所以在课堂上能举起手来说故事的寥寥无几,能把故事说清楚,说得有意思的孩子更是没有了。

二、“说不出”的原因

为什么孩子们无法达到我预设的“说出故事”的目标?不是孩子不能干,而是我的目标设置太高,或者说是我没有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二年级孩子本就还在写话的初级阶段,心急的我希望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出口成好故事,这就如同让孩子去摘大树上的苹果,孩子们拼命蹦奋力跳都无法够到,这个苹果对孩子们来说也立刻失去了吸引力。在试教课中我虽有让孩子抓重点字词感悟故事,读好句子。所以孩子对故事还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要提升到“表达”的高度还需要分步训练。

三、“帮”的时机和方法

“说”故事是较高的能力要求的语文素质,它要求故事在孩子心中内化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在试教课的课堂中,笔者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帮助他们通过与农夫的对话促进他们思考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一切的“帮”都只停留在幫助孩子内化故事,并没有帮助他们学习表述。孩子的语言本就是基于模仿的,在试教课中我有没有呈现让孩子模仿的学习榜样?没有!我有没有让孩子知道怎样才是“说故事”?仅仅是背出故事?仅仅是把故事概括出来?都没有!所以在这节课中笔者错失了许多该“帮”他们的时机,也并没有设计较好地帮助他们说的方法。孩子面对“说”手足无措,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审视:寓言教学中较普遍的现象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青年教师追求好的课堂氛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歌曲、绘画等的引入,显得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积极性高涨;有些青年教师认为只要是阅读课,就要将读置于目标的高顶,你读、我读、他读、小组读、合作读、表演读,课堂上从头读到尾,孩子们有些读得兴奋,乱了纪律,有些则读得哈欠连天。阅读教学常常变成了信息提取课、表演课、朗读课、师生对话课。

例如,一位年轻老师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连环画形式引导孩子读故事,理解故事,同时进行随文识字。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后,40分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接着该老师进行了写字教学。粗看这一节课,识字写字的目标都完成了,但细思之下我们也发现学生没有进行“说话”训练,实际上该文本是非常利于训练孩子说的能力的。这样的课堂非常多,甚至已经成为现在语文教学的常态,但这是畸形的常态,孩子们该获得的语文素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锻炼。

再教《守株待兔》,多次帮扶培养“说”的语文素质

带着对如何帮扶孩子达成“说故事”的目标,笔者再一次试教了《守株待兔》。教学过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寓言,读准题目,说好开场白。

2.说题目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和句子。

(1)撞 树桩

(2)又肥又大 乐滋滋

(3)从此 锄头

三、细读课文

1.抓住窜的特点,读好句子“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2.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开头,提醒可用上“从前、很久很久以前”等词语,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增加讲故事的韵味。

3.找出种田人的想法和做法,抓“整体”体会种田人的愚蠢,读好想法和做法的句子。能借助图片把种田人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

4.说说故事的结尾和故事的道理。

四、能力拓展

故事接龙游戏。

【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我们经常用成语“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等形容人很会说话,这就说明了“说”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说”的能力在实际生活、学习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这样的观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那么要想让孩子从理解的层次一下子攀越到“表达”的高峰,那么老师适时且巧妙的“帮扶”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就应该分割文本,先局部后整体;以读奠基,多形式接触文本;添砖加瓦,说出故事的味道;循序渐进,“合作”到“个人秀”。

一、分割文本,先局部后整体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让他们“囫囵吞枣”只会导致“消化不良”。一下子让孩子说整个故事,这个目标难达成,那么老师就应帮助孩子把文本进行合理的分割,一小块一小块地说清楚,才能达成说整篇的终极目标。那么文本的分割规律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是以起因、经过、结果的事情发展顺序,也可以以时间顺序等逻辑顺序分割文本。像《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事件类文章则可以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来分割文本,让孩子分三块内容先说清楚,最后再合起来说。而像《扁鹊治病》《纪昌学射》等则可以使用时间顺序对文本进行一定的分割,让孩子分块练习说。

二、以读奠基,多形式读文本

说故事本就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达成,对于经过这一大块的内容,本就只在初读阶段读了一遍,文本都还不一定熟悉,何谈理解?“说”出经过更是成了空中楼阁。所以“读”是“说”的基础,“说”是“读”的继续。要想使学生把潜在的语言或某一事物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就必须在头脑中积存丰富的词汇和语言。那么词汇和语言的来源得靠读书。因而教学中的“读”是促“说”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说”的目的,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多读,反复读,不厌其烦。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激发兴趣、诱发求知欲,每一遍读都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去讀。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多读,读有所得,并让学生说说。

这是笔者第二次试教《守株待兔》的片段:

1.师:农夫看到这一切,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白又大的野兔。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他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来把书拿起来将123页上种田人的想法用“____”画起来,种田人的做法用波浪线画起来。然后反复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反馈,指名明确“想法”和“做法”的句子。

3.师:孩子们,咱们一起来读读种田人的想法吧!(齐读想法—指名读想法—看看图中种田人的动作,谁能加上动作来说一说,指名2人,齐表演)

4.师:你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

生:愚蠢。因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很偶然的事情(教师板书“偶然”)。

5.师:种田人的想法很愚蠢,那他的做法呢?咱们先来读一读。生齐读做法。

6.师:这里有个“整天”,谁能来说说整天是什么意思呀?

生:整天说明每天。

生:整天说明时间很长,是从早到晚的。

7.师进行语言补白:早上六点,别的农夫扛着锄头出门干活,可是这个种田人却?中午十二点,别的农夫干活干得累了正吃饭休息,可是这个种田人还在?傍晚五点,农夫们扛着成果回家休息,可是这个种田人还在?晚上九点,别人已经进入梦乡,可是这个种田人还在?总结:就是这样从早到晚、每时每刻地守着树桩。

8.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种田人愚蠢的做法。(齐读句子,读好整天)

9.你能看着图来说一说这个傻种田人的做法吗?提供(从此丢下锄头 整天坐)等词语,引导加上动作。自由说—指名说—说给同桌听。

经过以上处理,孩子们在笔者设计下将课文的二、三、四三个段落以默读、朗读、情感读的方式读了4遍,在这样的朗读基础上,再给孩子们提供几个关键词他们就能轻轻松松地将故事的经过说得清清楚楚的了!

三、添砖加瓦,说出故事的味道

有条理、完整地说,这只是达到了“说”最基本的目标,但故事是有趣生动的,这就要求故事讲得吸引人。怎么样让孩子们说的故事“吸引人”?这不仅要求孩子能带上丰富的表情和动作配合故事的讲述,有时候还需要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有时则需要加上一些变化丰富的修饰词,而在一些文本空白处则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进去。

这是笔者第三次试教《守株待兔》的片段:

师:孩子们,这只兔子撞死的原因哪一段写了?哪个字能概括其死因?

生:课文第一段。

生2:因为兔子是“窜”出来的。

师:是呀,就是因为这只兔子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才会撞死。“窜”这个字给你什么感觉啊?

生:速度快,很突然。

师:那咱们就读出窜的快。指名2生朗读句子“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师:就是这样快,不知怎么的。

生:接读“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师:一只野兔刚好从树林里窜出来,刚好撞在树桩上,刚好死了,刚好被这个种田人看到,故事发生的这一切让你觉得?

生:好神奇。

生:好巧。

师:讲到这儿,咱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很巧的开头吧!王老师给你们个建议。咱们讲故事时可以说“古时候”也可以说“从前、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古代”,另外你要是能配上动作和表情,那就更好啦!讲的时候你可以用上这4个词。(PPT展示:忽然 窜出来 撞 树桩)王老师忍不住也想先来讲讲故事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农夫去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死了,这可真是太巧了”,请你自己试着学我的样子说一说好吗?

(师引导加上刚好,以及动作)——指名说(引导加上自己的想法:这只兔子真是太傻了;这可真是巧啊!这可真奇怪啊!)

生互相说给同桌听一听。

课堂上学生有了模仿的范本,在自己训练的时候模仿着老师的样子说,有几個能干的孩子还进行了改进。全班交流时,一个个踊跃讲故事,我看着心里窃喜!

四、循序渐进,“合作”到“个人秀”

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孩子分块会说了,要想连起来把故事说好,也需要老师给几个帮扶的台阶。笔者认为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跟老师学,同学之间互相学也是非常好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可以让孩子四人小组合作,接着提升到同桌合作,最后一人完成独秀。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帮助孩子减小了“说”的难度。

以下是笔者第四次教学《守株待兔》的片段:

师:小家伙们,接下来我们连起来讲讲故事吧!看,王老师提供了四幅图片,四人小组每人选择一幅,选择第一幅的小朋友要加上开场白,选择最后一幅的小朋友要说一说故事的道理。但我想故事大王一定是那些用上表情和动作来讲故事的孩子啦!能干的你如果能不看图,那就更棒啦!

选择准备较充分的一组上台展示。

师:你们这么厉害,王老师要提高要求,同桌两人合作,每个人可得说两幅图,两人配合说完整个故事。

选一组同桌进行展示。

师:看看我们班有没有讲故事大王能一个人连起来说四幅图,把整个故事说完整。这样一个步步递进的练习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不仅降低了难度,给了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训练机会,更让孩子们体会到自己从不会到会、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他们能感受到:能力就是这样慢慢培养的,每个人都是从不会到会的。

思考:如何落实在教材中培养学生“说”的素养这一理念。

2016年5月这节课在富阳实验小学上完后获得在场所有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获得杭州市小管会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此次磨课给了笔者非常多的思考:恰当的帮扶,学生才能有能力的大提升,每节课上学生有能力的提升,这才是扎实高效的课堂。可是笔者也开始思考,怎样的阅读教材适合学生读,怎样的阅读教材适合培养学生说呢?材料如何解读和处理能让“读”和“说”相得益彰呢?

为了这,我在思考,我在实践!

参考文献:

[1]高翔.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2010(7):48.

[2]伍咏梅.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2):75.

[3]孔令法.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36):191.

[4]周启平.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J].教育界,2011(19).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帮扶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