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爱伴成长

2018-07-05 17:44林凤玲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宽容教育

林凤玲

摘 要:如何把握宽严之间的尺度,关键还是要看具体对象的认知、接受水平,要以人为本,标准定得要适当,对不同学生要求的标准应有所不同。

关键词:教育;宽容;严格

教育,是塑造人的科学,也是升华心灵的艺术。宽容和严格是教育艺术的两个重要方面,体现着教育的智慧、修养、境界和执行力。“过犹不及”,宽容也要有底线,过度的宽容实际上就是变相的纵容;严格要看学生的承受能力,如果严格超出学生承受能力,极容易导致师生之间“撕破脸皮”,教育效果也就没有了。而如何把握宽严之间的尺度,关键还是要看具体对象的认知、接受水平,要以人为本,标准定得要适当,对不同学生要求的标准应有所不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2015—2016学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新学期开学不久,由于连续三天欠交作业,班里一个文静乖巧的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前两次她都推说作业遗漏在家,中午补交,然后就不了了之。第三天的数学课刚好是放学前一节,我让她放学后跟我去办公室谈谈,在去办公室的途中,这个文静漂亮的小女孩突然转身就跑,一溜烟逃出了校门,留下我一个人瞠目结舌地站在了原地……

跟老师、同学没半点争执,甚至连一句温和的责备也没有,她就逃了?从教二十年,我还是第一回碰到这么极端的个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我急忙联系了她的妈妈,在确定了她平安到家后,我挂掉了电话,立刻开始了走访工作。孩子的家庭背景逐渐铺开在我的面前:单亲家庭,幼年丧父,由年过50的姑姑和母亲照顾。家长担心孩子被别人瞧不起,对孩子是既宠溺又严苛,尽管家庭生活拮据,在生活上对孩子的要求却是有求必应,为孩子提供最优裕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学习上是苦口婆心,严格要求,希望孩子要争气,有出息。偏偏小姑娘资质有限,成绩平平,又贪玩,家长恨铁不成钢,于是在家里棍棒相加是常常有之,但为了“保护”孩子,又容不得别人说孩子半句不是,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表面温顺、内心叛逆的性格,而且说谎成性,哪怕当面被拆穿,也死磕到底。老师们谈起这个孩子,无不摇头。

我敏锐地觉察,对于这样一个敏感、叛逆而又缺乏真正关爱的孩子,宽容比苛责的力量大得多了。因为这件小事,孩子顺势逃了两天学。利用这两天时间,我跟班里的孩子们做好了心理建设,希望孩子们能和她做朋友,哪怕她曾经经常撒谎,但也要给机会让她改过。回来以后,我没有找她谈心,在课堂上跟她正常互动,一如从前,就像她从来没缺席一般。一天又一天,孩子眼里的戒备逐渐消退了,在课堂上也偶尔举手回答问题了。我抓住她的一点小进步适时表扬,孩子的表现渐趋正常。当小组长再次把她欠交作业的名单递到我面前,我意识到不能再纵容她了,我必须帮助她改变,帮助她进步,因为成绩是她重新树立信心的基础。这一次我没有再给她撒谎的机会,我温和地跟她说,能把作业再做一次吗?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好。孩子虽然有点无奈,但因为师生关系有点“铁”了,她还是在我的帮助下把作业完成了。如此几次,孩子再也不欠交作业了。我抓住机会又在班上表扬了她,并且经常通过家长微信群集体表扬、拍照展示作业等方式肯定孩子的进步,家长感到欣慰,对孩子的笑脸多了,孩子的心情放松了许多,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在课堂上专注了许多,慢慢地作业也不欠交了。但是,孩子依然会不时给我一点意外,比如小女孩所在校外补习班老师会突然致电给我,劈头就说,“×××今天没来补习,说你不让她来我这里补课,是这样吗?”偶尔还会接到家长的电话,“她说考了50分已经很不错啦!全班最高分就59分。”……類似这样的事情,隔段时间就会发生一次,我不跟孩子较真儿,一方面包容着她偶尔的小任性,一方面加大对她学习的辅导力度,对她学习上严格要求,热情帮助。随着知识点的疏通,孩子逐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整个学年,她没有再逃学了,跟家人、老师、同学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期末考试,这个开学初数学只有30来分的小女孩居然考了86.5分,还获得了成绩进步奖。

现在,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偶尔会来办公室找我。前几天,我正埋头工作,小女孩推门而进,递给我一颗巧克力,笑盈盈地说:“老师,给,酒心巧克力!”“哦!今天可不是什么节日,怎么想起要给老师送礼物呀?”“感谢您的教育之恩呀!”女孩说得自然而然。“太感谢了,老师很喜欢这份礼物。”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孩子的脸红了,轻轻地吐出了一句:“老师,你怎么不骂我?”“你这么乖,我干吗骂你?”我温和地注视她的眼睛。孩子低下了头,眼底,却分明有泪光闪过。

宽容与严格,只有与师爱相伴,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宽容的氛围中,培育出的将不仅仅是学业出类拔萃的后起之秀,而是心理成熟、心胸豁达、心地善良、富有人格力量的一代新人,更是用宽容回报宽容的实践者。当然,宽容并不排斥严格,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或消极迁就,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听之任之。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应该以爱为前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这样的教育才有力量。

参考文献:

[1]马玉辉.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5(11).

[2]高文凤.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宽容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南风直须吹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