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在小学中段作文中的妙用

2018-07-05 17:44倪国苏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素材积累小学作文

倪国苏

摘 要:基于小语专家吴立岗教授提出的观点: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素描作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观察在小学中段作文中的重要性并就如何进行有效地观察进行探讨,提出了比较实用的观察策略:随时随地聊新事,时时关注新热点,移花接木巧精记,就地取材用教材等,旨在让学生的作文更富有生活性、真实性和创造性。最后实践证明,巧妙的观察指导有很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小学作文;千眼观物;观察途径;素材积累

个人认为快节奏的生活侵蚀了学生部分观察的时间与能力,快餐文化的加剧让学生不再抬头看世界。加之以往淡化观察能力培养的作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变得难上加难。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讓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

一、观察的重要性

写作是需要智慧的,高尔基曾说过:“智慧素以千眼观物。”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础途径,也是解决如何“写具体”的最佳方法。可见,观察必不可少。

1.观察让写作言之有物

学生面对作文总是无话可写,仔细思考“写作本质失真的三种情况”,不难发现,空洞、胡乱编造的原因无非是没有用心观察。

2.观察让写作言之有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写作要求中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就告诉我们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要求,正所谓“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不同学生眼中的感受和想象着天壤之别,平时教学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多方位、仔细观察生活。

二、观察的有效途径

(一)随时随地趣聊新事

随时随地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眼睛发挥摄像头的作用,随时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其重点是突出“新”。有新意,鼓励学生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去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1.发现趣事——量力而行

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为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的习惯,需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并记住每天发生的新鲜事。在观察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能快速地找到很多事,而有些学生可能一天也找不到一件。这种数量上的悬殊让我想起了何福田教授所提出的“适量”原则,因人而异的学习适量,导致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怎样做到适量呢?我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探索:

(1)观察宜多,熟能生巧

作文无非是对日常见闻的一种概括和表达,要想写出真实感,必须要多加观察。生活中处处皆景。于是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多用眼睛去看,抓住每一个景物、人物、动物……观察多了,自然熟能生巧,但中间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简单地看加简单的描述,主要适用于不会观察的同学。

其次,仔细地看加复杂的描述,适用于中层程度的同学。

最后,对比地看加精彩描述,适用于程度好的同学。

三个环节可以互通,这样观察就会越来越细致,语言和思维也会得到发展,最重要的是学生不会出现厌烦情绪。

(2)观察宜思,智者见智

当“多多益善”的新事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陷入一个误区——人与亦云。如何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让自己变换角色。

其次,时间改变环境。教学中,我特意让学生观察早晨、中午、傍晚不同时段的太阳,带给了人们不同的感受,久而久之,作文中的情感也就培养起来了。

最后,心情决定景物。喜怒哀乐面前景物也有了感情,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不同的心情观察同一景物或事物。

2.诉说趣事——三思而行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趣说新事,有了观察,也就有了积累,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观察都适合写入作文,这就需要学会取舍。也就是观察的另一个层次,慢慢地学会让观察为作文服务。因此,我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交流一件或几件事情,让观察一步步的有针对性,让积累一点点的丰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趣说这一环节重在促进学生更好地观察并同时锻炼表达能力,需按部就班。

(1)前期培养观察兴趣

结合观察的步骤从“想说就说、文从字顺、表达优美、赋于情感”等层次慢慢地让学生的观察日渐丰盈起来,其方法和发现趣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就不再过多阐述了。

(2)后期重在学会取舍

当第一阶段的目标渐渐达成后,就要求学生在讲新事时要符合老师和作文的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摒除一些作用不大的观察。

(二)时时关注新热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平时的写作中,有些题目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这就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

(三)巧用教材

巧用教材,顾名思义就是从语文书中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营养,新一轮课改要求进行课程整合,让学生能更加系统地学习知识,这也为我们语文的观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不同的课观察的方法不同,乐趣也大相径庭。如果学生平时注重了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做到了课上及时观察和积累,作文的思路会更开阔,作文的立意也会更有深度。

作文是自我的表达,因人而异,与众不同才算成功。而通往成功的路上唯一相同的是离不开用心的观察。有了细心的观察素材积累也就简单了。坚持观察,让作文较弱者慢慢强大;千眼观物,让作文优异者彰显个性。

参考文献:

[1]黄丹丹.走进生活激发兴趣观察积累[J].读与写杂志,2010(6):156.

[2]范艳君.素材积累是作文的源头活水[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4):100-102,129.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素材积累小学作文
作文教学重在引导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浅议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高中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途径研究
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