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家庭教育,远离电子产品侵害

2018-07-14 02:05朱驹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玩游戏电子产品挫折

朱驹

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但是为了让孩子免受其害,家长应该掌握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积极预防,不要使孩子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或上瘾。家长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粗暴,避免引起逆反心理。家长可以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或干预。

一、明晰严重后果

犯错源于无知,让孩子知道沉迷电子产品的严重后果,这是使孩子从心理上远离电子产品的一种有效策略。身边的朋友发现了上中学的儿子开始沉迷上网,并有网恋的倾向,但他们没有直接找孩子指出这是不对的,担心这样会挫伤孩子自尊或引起逆反心理。夫妻商量后先是对儿子采取了经济制裁,把每月的零用钱减少一半。但是他们的儿子竟然把零用钱全部用在上网或玩游戏上。于是夫妻换了一种方法,在餐桌上看似不经意地演了一出教育儿子的戏:先是爸爸说起自己单位一个同事的孩子,原来在重点高中读书,高一时学习成绩很好,是家长和老师经常表扬的对象,但是三年后的高考考得很差,不但考不上重点大学,差点连普通大学都上不了,要提前走进社会。妈妈在旁很惋惜地问爸爸这孩子是怎么回事,爸爸说,这同事的孩子从高二起就沉迷上网,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学习上当然是无暇顾及,哪能学好呢!夫妻俩边吃饭边替那孩子唏嘘不已。妈妈也开始说她身边有个同事的孩子,沉迷上网玩游戏和交网友,因为上网玩游戏花费了不少钱,于是开始偷父母、亲戚朋友的钱,成绩一落千丈,同学都对他敬而远之。有次这孩子约网友见面,被网友抢光身上财物还把他困在废弃的房屋,后来被经过的群众解救出来……从头到尾他们都在说别人的故事,也没和自己的儿子扯上任何关系,但是他们的儿子听着听着,脸色凝重,一声不吭地沉思,后来,孩子上网的时间慢慢减少,几个月后恢复了常态,学习成绩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网恋危机也过去了。

二、减轻心理依赖

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当遇到不如意或者挫折时容易产生空虚感,他们需要在其他途径寻求心灵的慰籍,电子产品就是最好的依赖。科学家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带来的健康风险显而易见。高血压、高胆固醇、超重、肥胖等可能从青春期持续到成年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困难、社会行为障碍等问题可能随之出现。此外,互联网和手机为非法行为和危险行为提供了平台。现在每天有百万以上的人使用电脑、电脑网络,电脑对人体的危害却往往被人们忽视。据国外调查表明,长期使用电脑的操作人员,有75%的人视力下降、眼睛疲劳、眼睛发干或是流泪,易疲劳、厌食、记忆力减退、头痛脑胀。尤其是儿童对电脑的迷恋,使儿童的情绪急躁,性格孤僻自私,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发育。

当遇到依赖电子产品的孩子,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遇到了什么挫折和困难,帮助他们分析,寻求正确方法解决这些挫折和困难。孩子们的挫折和困难一般不会是多大的事,对于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给以亲情的关怀,使他们不会感到心灵受伤,不需要从电子产品中寻求慰藉。

三、转移注意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孩子被其它东西吸引,自然会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这样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就减少了。家长还可以多留意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发现孩子的爱好,用他们喜欢的健康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喜欢玩,家长可以陪他们玩耍,其实,有益的玩就是学,有趣的学就是玩,目的是引导孩子的注意力从沉迷游戏中转移出来。研究表明,孩子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例如打球、跑步、听音乐、制作航模、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等。

四、合理安排时间

家长对于孩子的休闲时间应该加以指导,让孩子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纽约每日新闻》统计称,40%两岁以下婴儿已经使用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美国《儿科》杂志称,8岁至18岁的美国孩子每天大约在电子设备上花费7小时。然而,美国儿科学会建议,3岁至18岁的孩子每天最多使用两小时电子屏幕,3岁以内的孩子应远离电子产品。所以,3岁以内的孩子家长应该不让他们接触电子产品,限制其它年龄段的孩子使用電子产品的时间。对于学龄段的孩子则加以指导,如孩子完成作业才可以玩游戏或上网,并限制时间,一般以每天半小时为宜。如果孩子遵守约定,给予表扬,予以强化;如果孩子违反约定时间就要批评,经常违反的要没收电子产品,一段时间内不让孩子玩游戏、上网。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家长应该为孩子建好“防护墙”,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还孩子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玩游戏电子产品挫折
挫折使我更坚强
回到古代玩游戏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