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2018-07-14 02:05王小朋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老师教育

王小朋

教育,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视的根基大业。而教师作为一线工作者,是这一伟大事业的细胞。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能量,不可避免地要探讨当下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与教育的效果息息相关,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它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认知和情感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推动教学的开展,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当下网络时代,文化激荡,百家争鸣。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师的授课;网络也渗透到了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将网络新媒体等新兴形式引入课堂也是稀松平常之事。而在这些急剧变化的形势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挑战,大部分人的观念往往跟不上科技变化的步伐,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这也就导致了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新型师生关系上存在疑惑。

一、现状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根据领导方式的不同,将教师分为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命令、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采取专制的作风,承担全部的责任,计划班级的学习活动,安排学生的学习,控制学生的行为,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严格地要求学生无条件的接受一切命令,并且很少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这与中华民族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有相似之处。教师被纳入“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学生只能恭敬从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稍有违犯,就会受到教师的责打。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以民主的方式教学,尊重学生的意见,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并指导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在这样的管理下,学生喜欢学习,可以互相鼓励,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放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放任的作风,不负任何责任,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也不给予任何的指导,这种管理下的学生很难有明确的目标,进而表现得较为懒散、缺乏责任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三种类型的师生关系都存在。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也会发现不同性格的教师会选择自己比较能够驾驭的师生关系类型。这种师生关系的不同往往取决于教师的选择,而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遇见了什么样的老师,就要接受这个老师习惯去维持师生关系。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为了让学生们同样地享受到新型师生关系的“红利”,作为教师,首先要调整自我心理定位,要尝试去“变”,积极地去探索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具备了这种主观能动性之后,再去探索和实践方法。

1.遵循两大原则

两大原则即理解和尊重。这两大原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蓝本,同样也适用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由于学生与老师的年龄差异,往往导致两者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上存在隔膜与分歧。而教师作为一个理智成熟的独立社会人,肩负着培育学生的使命,也有足够的能力来调整自我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可以通過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用丰富的理论学习来夯实自己的行为基础,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来理解学生的看似偏激的行为,挖掘其行为背后的意识原因。另一方面,也要利用有效沟通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老师。只有二者相互理解,才能推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尊重是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石。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是由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强调尊师敬长,却忽略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去对待。做到不唯我独尊,不凭主观印象办事,不独断专行。师生无亲疏,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长处,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

2.巧借新媒体态势,减少师生隔阂

在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趋向于随时随地化,解决了物理隔阂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时间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时间、学校之地。在假期里,也可以通过朋友圈来了解学生动态,通过班级群来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生活,增进学生于老师的双向了解。网络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种形式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畏惧感。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捕捉到与学生个体相关的海量化信息,从而对实现学生个体化培养也有帮助。当学生发觉到老师来到了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则会对老师产生更多的亲近感、认同感。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也会助力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3.提升人格魅力,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较长的职业群体,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持学习进取的劲头。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凭借的不是责打等硬性措施让学生心服口服,而是以自身的软实力去获得学生的信服。当今时代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他们敢于说出自己认为对的观点。对于有主见的学生,最好的师生关系,便是老师通过自己高尚的道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大的教学能力来展现自己,学生便会以老师为榜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双赢性,也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一大特点。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需要各位同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的。要构建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最重要的还是怀着一颗真挚的心去对待学生,去尊重“教师”这个职业。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六·一放假么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