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重建锁定接骨板治疗肩胛骨骨折28例临床效果评价

2018-07-25 06:22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三角肌肩胛肩胛骨

席 武

肩胛骨骨折是骨科中并不常见的一种类型, 但由于肩胛骨关节解剖学结构较为复杂, 肌肉附着量比较大, 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临床中一般不建议采用手术治疗, 尤其是体部骨折。近几年, 医学技术发展迅速, 临床中对肩胛骨骨折的损伤机制、临床特点等相关方面的认识不断加深, 越来越多的业内认识认为手术治疗应当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式, 以帮助恢复患者关节功能[1]。为了明确重建锁定接骨板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此次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为肩胛骨骨折, 其中男16例, 女12例;致伤原因:暴力击打致伤患者5例, 坠落致伤患者7例, 车祸致伤患者6例, 跌倒致伤患者10例;合并症:4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患者, 3例合并锁骨骨折患者, 5例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治疗同意书, 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本研究获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具有实施条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积极对外部组织挫伤和出血进行处理, 并辅助患者进行CT、X线等影像学检查, 确认骨折位置和类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实施重建锁定接骨板术,手术方案如下:确认患者肩胛骨骨折处后, 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患者作俯卧位, 于患侧肩胛骨后侧进入, 逐层切开患者皮肤, 切口依次从肩胛冈内侧, 向肩胛冈外侧、肩峰后角以及肩胛骨外侧切开, 切开后可见肩胛冈的三角肌起点, 而后从起点切断三角肌, 但保留肩胛冈下部的部分三角肌筋膜,向外下方向翻转三角肌肌瓣, 显露下方小圆肌与冈下肌, 明确二者间间隙位置, 然后进行钝性分离, 安全显露肩胛骨外侧缘和肩胛颈, 清除血肿后对肩胛骨外侧缘进行复位, 并向内探查肩胛骨体部, 若体部平面无损伤, 则在肩胛骨外缘固定4~9孔锁定重建接骨板。整个操作过程中, 应当注意保持复位关节的生理弧度, 完成固定后, 检查关节活动状况, 确认无异常后, 对切口进行常规冲洗消毒, 内置引流管, 而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行抗感染与抗炎治疗, 加强并发症观察,待患者恢复肌肉力量之后, 逐步开展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使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后24个月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包括优、良、一般3个维度, 优:肩关节活动正常, 不受限制, 肩周基本无疼痛感, 外展肌力评级为5级;良:肩关节活动略微受限, 但影响生活, 肩周有轻微疼痛, 外展肌力评级为4级;一般:肩关节活动受限, 但肩周疼痛不强烈, 外展肌力评级≤3级。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来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 同时统计患者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28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86%(26/28), 其中优患者占71.43%(20/28)、良患者占21.43%(6/28)、一般患者占7.14%(2/28)。

2.2 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28例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为(2.1±0.5)分少于治疗前的(5.4±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随访24个月内, 未见任何不良事件和并发症。

表1 28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

表1 28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

注 :与治疗前比较 , aP<0.05

?

3 讨论

肩胛骨骨折, 尤其是体部骨折, 一般来说, 骨折位置比较深, 表面有大量的肌肉组织, 一般情况下不存在骨折, 但在遭受车祸、高处坠落等较大暴力伤害后, 就容易出现骨折[2]。

肩胛骨骨折一般会合并肩胛骨表面平滑性与完整性损坏, 胸壁间存在血肿。在传统的治疗方式下, 大量附着的肌肉会影响患者的肩关节活动, 使肌肉张力和长度减小, 从而引发肌无力[3-5]。

而本次所采用的重建锁定接骨板术, 对肩胛冈三角肌进行了切除, 只保留了部分肌肉与筋膜, 这样既不会因肌肉张力减小而影响到今后的关节活动, 又能保证骨折复位符合肩关节的生理结构, 更加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也可以清除血肿问题, 缩短了肩关节制动时间, 接骨板则可以有效防止关节畸形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6-8]。

在本次研究中, 经治疗后, 28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86%(26/28), 其中优患者占71.43%(20/28)、良的患者占21.43%(6/28)、一般的患者占7.14%(2/28)。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为(2.1±0.5)分少于治疗前的(5.4±1.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内, 未见任何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在张军等[4]的研究中同样指出“重建接骨板治疗肩胛骨折患者肩关节恢复的优良率可达92.3%, 且未见并发症”, 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 均说明了重建锁定接骨板术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重建锁定接骨板治疗肩胛骨骨折能够帮助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有效减轻骨折疼痛, 且并发症和骨折位移等不良事件较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三角肌肩胛肩胛骨
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后肩胛骨切迹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劈开三角肌入路治疗肩胛颈骨折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肩胛下肌损伤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肩胛舌骨肌的超声解剖及临床应用价值
肩胛下旋综合征研究进展
肩胛骨运动康复训练干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研究进展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