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广西D县精准扶贫中的介入研究

2018-07-31 09:25张孟见董旭洋苏六妹杨丽霞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9期
关键词:介入社会工作精准扶贫

张孟见 董旭洋 苏六妹 杨丽霞

摘 要 广西D县是“老少边山穷”地区,扶贫任务艰巨,脱贫工作难度大,要实现D县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必须要革新扶贫模式、创新扶贫方法、注入扶贫新理念。实施精准扶贫的手段既有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也有社会工作手段,目前政府组织扶贫开发占主导地位,但社会工作力量与方法介入扶贫开发比较薄弱。社会工作凭借其专业理念和方法,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专业优势,可以有效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更快、更好地实现。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精准扶贫 介入

作者简介:张孟见,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讲师;董旭洋,广西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党务专员;苏六妹、杨丽霞,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088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贫困现象较为严重且贫富差距大。在贫困问题呈现复杂化、交错化和多样化的背景下,无论是扶贫制度、还是监督上都存在较多问题。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精准扶贫”方略在我国正式出台和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作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已进人最后冲刺期。精准扶贫是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式扶贫而言的,主要是指针对不同贫困户状况、不同贫困区域环境,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贫困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扶贫方式。

2016年3月15日为第10个国际社工日,按照国家民政部的部署,全国以“发展专业社工、助力扶贫济困”为主题来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从专业角度上看,贫困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社会工作得以发展起来,故而反贫困跟社会工作从根本上就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社会工作在扶贫济困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具备的专业优势是无可比拟的。本文以广西D县为例来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相关问题。

二、D县精准扶贫的状况及现实问题

(一)D县基本概况

D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1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6.83万人,辖12个乡4个镇155个行政村3个居民社区。

1.经济发展状况。D县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水电业、旅游业为主。D县地处红水河中游,距南宁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水路交通便捷;水电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淡水养殖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拥有包容性的人文环境、优惠投资政策的优势,成为国内外企业家投资的理想之地。全年共种植了38万公顷的粮食作物,其中包括种植果树、粮食、甘蔗等,据统计,2016年实现农牧业总产值为1673.69万元;建成两座国家大型水力发电站,目前总装容量238.33万千瓦;D县拥有一个国家地质公园荣获国家级三级风景名胜区,另外还有不少于两个得天独厚的景区。

2.贫困状况。D县农村人口37.66万,占总人口的80.4%;库区人口10.7万,占总人口的22.8%;瑶族人口9562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42%,石山占全县总面积的90.1%,是全国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目前全县还有贫困人口数60622人,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家新时代扶贫开发重点。

表1:D县贫困人口基本信息统计表

表2:D县贫困户按主要致贫原因分类统计表

表3:D县按贫困户属性分类统计表

(注:表1、表2、表3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而绘制。)

3.D县精准扶贫的前期成绩。2017年,D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全局谋划、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D县按照“统筹三区发展”的工作思路,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强化突出“D特色”。目前,全县158个村(社区)均已成立农民合作社。针对2016年脱贫村、2017年预脱贫村,专门落实了每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50万元,同时,给予46个深度贫困村安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700万元。2016年、2017年脱贫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万元以上,已带动贫困户1375户5500人实现脱贫。

强力推动扶贫搬迁,精心打造“D县模式”。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完成投资12.44亿元,共建有安置点16个,已完成搬迁入住2950户13719人,超过了自治区下达的最低控制数。2017年5月,D县代表自治区接受国家专项检查驗收;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12月在D县召开;各安置点全部建成后,可提高全县城镇化率13%以上,其中城区面积将从现在的10.8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

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投入彰显“D县魄力”。D县整合资金同步全面实施水、电、通讯、住房、公共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2017年预脱贫村、预脱贫户各项设施建设指标任务已全部完成。同时,提前做好2018-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工程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预计2018年年底前,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2万人;2019年5月底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

注重扶贫档案管理。选派扶贫信息档案管理专责小组日常驻组人员,全程监督指导全县档案的整理归档,有效提高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目前,全县已建立县乡村精准脱贫档案室175个。

(二)D县精准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人口返贫现象严重。由于现扶贫政策和方式的局限性,返贫现象大幅度区域出现。D县的返贫情况严重,主要原因有资金缺乏、交通落后、疾病负担,加之本身贫困程度高,没有从根本上帮助脱贫,只能解决帮扶对象暂时的贫困情况。从严格意义上看,贫困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文化和精神问题。与经济贫困相比,文化与精神层面上的问题更难消除。因此,要消除贫困人口返贫困现象,单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2.资源有限。

首先,D县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九分石头,一分地”,D县的喀斯特地貌塑造了景色优美的环境,但是也为农民带来一些生活阻碍,一是山路崎岖,修路难度大,导致农产品滞销,无法“走出去”;二是可耕种面积少,粮食产量小;三是长年严重缺水,很多村庄无法供给自来水,主要靠雨水蓄池供给。

其次,扶贫开展不可避免地涉及技术、信息、知识、物资、资金、市场等各方面的资源。从总体来看,资金是扶贫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社会上的绝大部分优质资源由政府掌控,且扶贫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从政府的财政资金而来,扶贫资金与当地经济情况密切相关。地方财政的薄弱,对当地的扶贫力度有较大阻碍,造成相关的扶贫措施和扶贫脱贫活动无法进一步开展。

最后,村民人际关系网络简单,交际圈子仅限于亲朋好友、邻居,社会资本非常匮乏。D县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经济不发达,政府财政状况有限,面临数目极多的帮扶对象,各贫困户可分到的资源十分有限,调动和利用外来资源的能力却也有限。

3.政府投入精力有限。对于D县政府而言,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到精准扶贫相关工作中,正所谓“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除了扶贫工作外,这些人员还负责其他大量行政工作,难免出现分身乏术的情况。这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D县政府只能将有限的时间及精力致力于精准扶贫的推进中,或是牺牲其它行政事务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矛盾下,如果单靠政府力量,D县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存在着不少阻力。

4.从事扶贫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有待改进。精准扶贫的推进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而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复杂工程。调查发现,D县精准扶贫的相关工作人员虽有着较好的学历背景,但专业结构不完善,缺乏行政管理、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人才,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例如缺乏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不了解帮扶对象真正的需求,无法对症下药,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以至于不能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在人性化和服务意识方面,调研中发现扶贫工作人员存在应付现象:D县中许多群众反映干部对他们的关注和服务不够,缺乏对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的关注,忽略了扶贫对象潜能的发挥。在扶贫项目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导致扶贫项目与贫困户实际需求有所偏离。部分扶贫工作人员片面追求脱贫政绩,而忽略了当地实际情况。

5.贫困者自身脱贫观念薄弱。一是政府长期的扶贫工作促使部分贫困者形成依赖心理,被动且理所当然地等待政府救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D县教育相对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程度不高,以至于无法正确理解扶贫政策,认为扶贫无法真正帮助自己,不配合扶贫工作。

三、社会工作介入D县精准扶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1.精准扶贫的困境。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的一项扶贫政策,其具有美好的初衷,目前精准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在实践中仍然会遭遇种种的困境,存在着返贫现象严重、资金和资源有限、工作的专业性不足、贫困者脱贫意识差等问题。

2.丰富精准扶贫模式的需要。摆脱单方面的“救济式扶贫”和“产业化扶贫”模式,借助各种契合文化传承、社会互助、公共参与和生态保育的社会经济扶贫策略(包括城乡合作模式),与城乡社区居民一起协办摆脱贫困的社会生活处境。现扶贫主要以物质帮扶为主,忽略了精神上的供给,这会大大削弱扶贫工作的成效。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1.我国政策对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支持。2012年10月,民政部出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项计划实施方案》,计划从2012年到2020年,每年指导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三区”工作或服务,每年支持“三区”培养5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三区”社会工作事业。2015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略的决定》就明确提出了“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的计划”。2016年民政部办公厅将国际社工日的主题明确为“发展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可见政府对于社会工作介入扶贫工作的重视。

2.社会工作者在精准扶贫中扮演重要角色。社会工作者是重要的资源链接者,在被帮扶群体信息获取能力弱的情形下,社会工作者以第三方角色介入,能更有效地把社区、医院、学校、法院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等相关资源链接起来,并可针对性地进行个案帮扶。社会工作者是服务提供者,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关的需求评估,有针对性的拟好生计发展、能力提升、精神关爱等相关介入方案,并同步落实好社会融入、心理疏导等所需服务。社会工作者还可兼顾评估及监督者的角色,彰显着第三方的优势。

3.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占优势。自 1601 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颁布至今,社会工作一直秉承着“扶贫济困、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主张激发贫困者的改变意愿,促进贫困者能力提升,达到真正的脱贫。在實践中,社会工作者以个别化、差异化的原则,根据贫困者的不同需求开展针对化的服务,推动贫困者的发展。社会工作者接纳、尊重的原则,可以平等地接纳贫困者的想法和行为,更容易取得贫困者的信任,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社会工作是遵循“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观,在开展助贫工作时客观地对待每一位贫困者,将资源与服务公正地配备到贫困者手中。

四、社会工作介入D县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

本研究以社会工作的四大方法为切入点,对社会工作介入D县精准扶贫的过程和方法等进行探讨。

(一) 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路径

深入村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入村到户与村民结对子。可以从以下工作入手:评估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帮助贫困群众增强信心,帮助贫困群众链接资源,做好致富引路人,开展“个案管理”结对帮扶工作的推进。重视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及人际沟通技巧。对个别因长期处于贫困环境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帮扶对象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动机式访谈法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及精神层面的需求。定期有针对性地以个案形式缓解其心理压力,引导其重塑积极的人生态度。根据扶贫政策,提供再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社会工作者以入户家访、调研或服务对象自动求助、社区居委会请求介入的形式进行接案,了解贫困原因、评估家庭及家庭成员能力及资源。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就业资源并给予他们技术上的培训与支持;帮助他们学会链接外部资源,如照顾资源、就业资源等,鼓励服务对象就业或创业。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路径

1.针对扶贫对象开展小组工作。重点要聚焦于:消除帮扶对象的悲观情绪、消极心理,建立自信心,改善组员的心理健康,在求职和就业方面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调整工作不切实际的期待,挖掘自我潜能;掌握实在的就业技术,以一技之长迈向社会。例如,成立以“勤创业,齐脱贫”为主题的小组,招募有意向创业的建档立卡中青年,第一步初步认识,建立关系;第二步增加团队凝聚力;第三步掌握技能,邀请专家开展现代农业知识讲座,介绍农业与科技的结合运用以及现政策对建档立卡农民创业的支持,邀请农业局、畜牧局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学种植、养殖技术,邀请计算机老师传授基本电脑操作技能;第四步通过学习激发信念,安排观看创业励志视频;第五步总结学习成果、分享感悟,并各自拟一份创业计划书。

2.针对扶贫工作人员开展小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扶贫工作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组织深入学习国家扶贫政策,定期对社工理念和方法的教育培训。充分提升扶贫者的素质及其积极性。例如,开展以“学习扶贫政策,争当扶贫模范”的小组,通过组织第一书记、村干部学习国家最新的扶贫政策,由这些领头人把国家政策普及到各个群众,让扶贫政策深入人心的同时,运用政策发家致富。

(三)社区工作方法的介入路径

社会工作者要注重受助者的能力建设,以社区教育的方式增加受助居民的知识技能和个人能力从而使个人及社区得以发展。同时要教育并推进居民的自助组织的发展,为贫困居民营造良好社区环境。例如:在扶贫政策学习层面,以扩大人民群众对扶贫认知、实现有效监督为目的,开展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知识学习活动,以知识竞赛、扶贫政策路演、扶贫知识讲座等社区活动,帮助居民详细了解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内容,居民可享有的权利等。引导居民学会根据扶贫政策主动争取福利,监督扶贫对象审核标准及扶贫的具体实施状况,保证政府精准扶贫的公平性,真正为有需要的居民服务。在开展培训层面,开展创业知识培训、经济作物种植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社会认知培训等,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脱贫途径,实现精准扶贫的后续发展,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社区社会工作者还应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咨询服务等活动,并通过对扶贫对象点对点、面对面的定期走访,充分直观的了解到受助者在脱贫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他们自身的想法,从而为他们提供切实的服务。

(四)社会工作行政方法的介入路徑

1.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府购买社工岗位,将扶贫救助和社会工作结合起来,以项目形式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救助的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将扶贫工作的部分内容授予社会工作者去推行与落实。此工作过程中,政府主要担任监督者与协调者角色,定期评估和反馈社区社会工作者的扶贫工作,包括扶贫对象的核实、扶贫政策相关知识的介绍、贫困者的就业技能培训与创业能力培养、贫困者心理的介入与疏导等。

2.进行政策倡导。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发现扶贫实践的不足、存在的阻力以及社会大众的反馈等,撰写扶贫工作报告和改进方案,向有关扶贫工作管理部门反映,促进扶贫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社会工作10年巡礼之九]会工作引领扶贫济困“精准”时代.http://mzzt.mca.gov.cn/article/sggzzsn/shgzsnxl/201611/20161100887316.shtml.2016-11-07.

[2]王振海.社会工作参与农村扶贫政策执行研究.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赵纪林、王永亮.社会工作理论在扶贫攻坚战中的运用.中国社会报.2016-08-29.

[4]陈晓宇、杨扬、郭颖.专业社会工作如何助力精准扶贫.赤子:上中旬.2016(18).

[5]陈成文.社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的推进器.社会工作.2016(3).

猜你喜欢
介入社会工作精准扶贫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