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逃兵人数考

2018-08-03 02:36罗玉明
安徽史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何应钦管区上将

罗玉明 李 科

(湘潭大学 历史系,湖南 湘潭 411105)

自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以来,学术界对于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国民党军队抗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近几年来,在寻找抗战老兵的热潮中,更是将这一评价由学术界推向了社会各界。我们不否认国民党大部分官兵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但是,同样也不能忽视,在大部分国民党官兵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的同时,也有一批国民党官兵罔顾民族大义,抛弃卫国卫民的责任,当了可耻的逃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究竟有多少逃兵,缺少一个确切的统计数据,连大概估计数据也没有。何应钦在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的军事报告中曾提及:“五年间伤亡病废,迄今二百五十余万人。而征调之壮丁,已及一千一百余万人,补入部队者八百余万,足见征调之兵,用以补充逃亡者为数实已可观。”*《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年版,第550页。从中可见国民党军队逃亡人数相当庞大,征兵与逃兵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按何应钦的说法,征调之兵用于补充逃亡之数“可观”,但可观到一个什么程度,尚需从各方面进行考察。笔者查阅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有关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各军师给军政部关于逃兵问题的零散报告,并进行了逐一的统计,但很难找到一个军或一个师在8年抗战中完整的统计数据,甚至连一个军或师在一个年度的统计数据都不完整。我们只能从不完整的统计数据中推算抗战8年中国民党军队的逃兵数量。

国民党军队逃兵大体经过四条途径逃跑。

一是从部队直接逃跑。

根据国民党第33集团军1942年逃兵数量的不完全统计来推测。如下表:

1942年第33集团军逃兵人数

资料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942年第33集团军逃兵人数表》,档案号:775-1240。A表示军,D表示师。

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1942年前11个月,第33集团军逃兵人数平均每月为958人,则第33集团军全年逃兵人数约为11500人,8年抗战中逃兵数约为92000人。根据1941年5月国民党军政部军务司统计,当时国民党军队有36个集团军,*②表35《全国陆军各部队人马编制数目统计表》(1941年5月),何应钦:《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二),1948年出版。则8年中国民党军队的逃兵总人数为3312000人。

根据1942年国民党第64军全年逃亡官兵统计数字进行推测,如下表: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军直属149204221250106298433614192176239433331564A155D321337406510641795307615495393376458565464A156D319154329403247404651789284238183525452664A159D4722023422921514434199735152063484363合 计1261897129814551145194018102991148610131146141617858

资料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942年国民党第64军全年逃亡官兵统计》,档案号:775-1253。

若上述统计属实,则第64军的逃兵人数相当惊人,一年之中就逃走17858人,则8年中逃兵人数为142864人。而1941年国民党军队的甲种军80个、特定编制军8个、原甲种军11个、原乙种军4个、未核定编制军2个,②总计105个军,以此来计算,8年之中,国民党军队的逃兵人数当在15000720人左右。

根据国民党军政部通缉逃亡官兵的数字来看,1941年9月,军政部通缉逃亡官兵,计校官63人,尉官989人,学员生71人,士兵12842人,其他132人,总计14097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军政部通缉逃亡官兵人数》(1941年9月),档案号:775-1264。这是一个月国民党军队逃亡官兵的人数,以此为计算,则一年之中国民党军队逃亡官兵人数约为169164人,8年则约为1353312人。

上述种种推算数字由于使用的参数不一样,因而差距很大,究竟哪一组数据较为接近事实呢?

第一组数据是国民党一个集团军的比较完整的逃兵记录,以它来估算国民党军队的逃兵情况应该是比较接近事实的,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仅仅是军队记录的逃兵情况,没有涉及到师管区和各野战补充团以及各部队在接新兵过程中的逃兵数量,以及因伤因病从医院逃亡官兵数量。

第二组数据根据国民党一个军的逃兵人数来进行推算,从一个军来讲,这种上报军政部的数字应该是准确的,但是,第64军是粤军,无论是部队的战斗力还是士气,各方面都不如国民党正规军,同时,这个军是三师制,而国民党军队有很多军是两师制,再加上各军师在管理水平上、部队凝聚力上的不同,因而逃兵的多少情况也就不同。因此,以它的逃兵人数来推算国民党军队的逃兵数量,并不具有代表性。事实也如此,以它作依据来推算国民党军队的逃兵人数即达到1500余万,若再加上战场牺牲和负伤、新兵途中逃跑、训练期间逃跑的数量,则8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的逃兵人数已大大超过1500万,这高出了8年抗战期间征集的壮丁总人数,显然,这个数字有些过大。

第三组数据是以军政部通缉的在逃官兵的数字来推算的,有根有据,以此来推算国民党军队逃兵的总体情况应该是可信的。但根据档案显示,它并没有包含国民党所有的军师,也就是说,它只是通缉了部分军队在逃的官兵,因而其数字也不完全准确。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以第一组数据即3312000人作为直接从军队逃亡的国民党官兵的总人数。

二是从医院逃跑。

据军政部统计,军政部所属各医院从抗战初到1940年5月逃兵人数如下表:

国民政府军政部各医院自抗战以来至1940年5月底止出入院伤病官兵人数统计表

资料来源:何应钦:《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一),附表23,1948年出版。

由上表可知,因伤逃革的官兵52929人,因病入院逃革的官兵67274人,两者合计达120203人,平均每月逃亡约为3535人,则8年约逃339396人。*《军政部各医院自抗战以来至二十九年五月底止出入医院伤病官兵人数统计表》,何应钦:《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一),附表23,1948年出版。

根据国民党军队所属各医院1941年1月至11月30日不完全统计,逃兵人数如下表:

国民党军队伤病官兵统计(1941年1月—11月30日)

资料来源:何应钦:《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二),附表11,1948年出版。

从上表可知,1941年1月至11月30日,各师野战医院逃亡1429人、荣誉处所属各单位逃亡5228人、军医处所属各单位逃亡48995人,总计55472人。*《伤病官兵统计(1941年1月—11月30日)》,何应钦:《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二),附表11。平均每月逃亡5043人,若依此计算,则8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从医院逃亡的官兵约为484119人。

根据何应钦在《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中的统计,因伤因病的逃兵数为598107人,见下表:

国民党军队官兵因伤病消耗数目统计表

资料来源: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1946年出版。

从上表可知,国民党军队伤病官兵1380957人,其中死亡468189人,占33.90%;残废314661人,占22.79%;逃亡598107人,占43.31%;逃兵人数高出死亡人数27.75%。在因伤的443398人中,逃亡官兵274671人,占61.95%,超过了因伤死亡和残废官兵的总和;在因病的937559人中,逃亡官兵323436人,占34.50%。在逃亡的598107人中,因伤逃亡274671人,占45.92%,因病逃亡323436人,占54.08%,因病逃亡比例远远高于因伤逃亡比例。抗战8年中,国民党负伤官兵1761335人,*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第403页。则可推出8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因伤因病逃兵人数约为762384人。

上述三组数据中,第一、二组数字是1940年和1941年不完整的统计。一般来说,1940年以前,征募的壮丁补充部队尚少,战场上作战的主体是抗战初期的国民党军队,因而逃兵相对较少,但随着战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进入1941年以后,国民党军队的逃兵越来越多,1941年国民党军队的逃兵每月即达5043人,*根据《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二),附表11《伤病官兵统计(1941年1月—11月30日)》统计计算得出。比1940年每月3535人多出1508人,高出29.9%,所以,根据这两组数据推算出来的国民党军队逃兵总人数不准确。而第三组数据则是根据8年抗战期间国民党负伤官兵总数推算出来,较为准确,因而以762384人作为8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官兵从医院逃亡总人数。

三是训练中逃跑。

战时对国民党军队新兵训练主要由两个机构进行,即全国各师管区、军政部所属新兵补充训练处。在训练中,新兵因受不了训练之苦而大量逃跑。

从各师管区情况来看,由于师管区与新征士兵家乡近,士兵的逃亡率不是很高,如1945年4月恩宜师管区有兵4148人,逃走133人,逃亡率为3.2%;1945年4月田武师管区第2补充团有兵1499人,是月逃跑27人,占1.8%;第三补充团有兵1825人,逃走118人,占6.4%,平均4.36%。当然逃兵现象严重的师管区也有,如平秦师管区,到1941年8月已逃走11086人,9月又逃走141人。其他师管区也几乎每年每月都有逃兵,如豫南师管区1941年8月逃11人,同月夔绥师管区逃157人,10月丽云师管区后方补充团逃14人,南舞师管区逃26人,11月长潭师管区逃9人。1942年1月,长潭师管区第1补充团逃16人,11月岳澧师管区逃43人。1943年1月,镇独师管区逃34人,2 月逃39人,3月逃189人,10月逃86人,12月逃68人。1943年1月,桂乐师管区第一补充团逃115人,2月郧均师管区逃201人,南抚师管区逃96人,商宁师管区逃51人,潢商师管区逃30人,汝平师管区4月逃28人,5月逃37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各师管区逃亡人数统计》,档案号:775-1264。若以恩宜师管区和田武师管区逃兵平均率3.78%为计算标准,每个师管区以3580人为计算,每个师管区每月逃135人,每年逃1620人,则8年逃12960人。当时全国每年平均有75个师管区,*各时期师管区设置数量不一致,抗战初期有15个师管区,19个预备师管区;1941年有100个师管区,50个预备师管区;1943年有军管区16个,师管区111个,独立团管区2个,征兵事务所15个。(参见何应钦:《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第279、448、559页。)本处计算取3个时段师管区的平均值。则8年抗战期间逃兵人数约为972000人。

从军政部所属各补充训练处的情况来看,如下表:

1941—1943年各补充兵训练处逃兵人数统计表

资料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775-1278、775-1229、775-1249。

上述数据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计算,一是以1942年5月为统计标准,该月7个处(第37、4042、22、46、43处)逃兵总数为664人,平均每处每月逃95人,军政部所属各补充兵训练处以46处为计算单位,则每月逃兵约为4370人,1年约为52440人,8年约为419520人。二是以1942年第37处逃兵人数为标准,该年3月—11月9个月中第37处逃兵总数为832人,平均每月逃93人,平均每年逃1116人,8年逃8928人,则46个处逃兵总数约为410688人。两种计算方式的结果差别不大。

四是新兵交接途中逃跑。

1941年4月第2军第90补充团往遵义接领新兵547人,在遵义驻地及沿途逃亡新兵数达190人,占新兵总数的34.9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各师管区逃亡人数统计》,档案号:775-1263。1944年5月镇独师管区第1团出发新兵2064人,逃162人,占7.85%;第 2团出发新兵2248人,逃11人,约占0.49%;第3团出发新兵2114人,逃73人,约占3.45%;第4团出发新兵2306人,逃73人,约3.1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各师管区逃亡人数统计》,档案号:775-1264。平均逃亡率约为3.74%。第2军第90补充团接新兵过程中的新兵逃亡率是个特例,为数不多,而镇独师管区移交新兵过程中的逃亡率则带有普遍性,以镇独师管区新兵逃亡率的3.74%为计算标准,8年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向全国各地征集壮丁约为13558493人,补充各部队缺额11691210人,*何应钦:《对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第653页。在各地补充训练处和各地军、师管区接受训练、尚未入伍的壮丁约1867283人,*国民党征募壮丁和补充部队人数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据何应钦统计,截止到1942年2月,全国各省共征募壮丁7898139人,自抗战到1942年2月,各战区补充兵员为4946897人,其尚未补充的新兵约为7898139-4946897=3156542人[何应钦:《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二)之表45《抗战以来各省征募壮丁人数统计表》(1937年8月—1941年2月)、表46《抗战以来各战区兵员人数补充统计表》(1937—1941年2月)]。另据何应钦对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的报告,至1942年10月,全国已征调之壮丁1100余万人,补入部队者800余万人,其尚未补充的壮丁约300余万人。[何应钦:《对五届十中全会军事报告》,《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第550页。]而何应钦对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做军事报告中对8年抗战时期壮丁征募数和补充部队数统计为:征募壮丁13558493人,补充部队约11691210人,则尚未补充部队的壮丁约1867283人。(《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第653页。)则8年逃兵人数为437251人。

将上述各组统计数字相加,相应得出抗战8年国民党军队逃兵总人数约5894323人。这个数字与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征集的壮丁总数和消耗数比较接近。抗战8年,国民党政府共征集壮丁约为13558493万人,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共约210万人,8年抗战国民党官兵阵亡人数为1319958人,另在各地补充训练处和各地军、师管区接受训练、尚未入伍的壮丁约1867283人,1944年国民党整肃军队,由650万人整缩至570万人,整缩80万人;*何应钦:《对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第652页。到1945年4月,570万国民党军队整缩为470万人,减少100万人。*抗战开始时,国民党军队有198个师、52个旅,共210万人,到1941年,国民党军队总兵力 4108171人,其中特种兵1064990人,301个步兵师、14个独立旅、2个新编旅、1个特务旅另4个特务团以及各战区、集团军和军直属部队,共计总兵力304万。[参见《全国陆军各部队人马编制数目统计表》(1941年5月军务司编),见何应钦:《何上将抗战军事报告》(二),1948年出版。]到1945年5月,国民党军队470余万人。(参见何应钦:《何上将抗战军事报告》,第652页。)六者之间的差额约为5971252人。*13558493+210万-1319958-1867283-80万-100万-470万=5971252人。据此可知,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的逃兵总人数在589.4—597.1万人左右,约占国民党总兵力13558423*13558493+210万-80万-100万=13558423人。人的43.47%—44.04%。

面对如此庞大的国民党军队的逃兵,何应钦在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上哀叹道:“因逃亡之多,而征调频繁”,“因逃亡而随时补充,甫补充而复逃亡”,所以,“如何防止逃兵,实为目前一个相当重要之问题”。*《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第449—550页。什么因素造成了这么庞大的国民党军队的逃兵,它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和当时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另专文论述,在此不赘述。

猜你喜欢
何应钦管区上将
行政包干制:乡镇“管区”治理的逻辑与机制
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何应钦与一九三七年川康整军
蒋介石对何应钦亲密背后的嫌隙
日本为争钓鱼岛备14艘驱逐舰 一旦有事快速驰援
日本海上保安厅卷入风暴眼
萧克上将与共和国元帅
越南战争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上将
才子上将 统战楷模——萧华统战工作二三事
《好主任钟期光上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