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18-08-03 05:16陈润红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陈润红

【摘要】本文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展开探究,提出了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走出教室贴近生活、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等四种促进小学课堂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141-02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促进小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将课堂向生活贴近,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单调枯燥的,他们不明白学会这么多的计算方法有何用处。其实,善于利用数字、善于挖掘数学闪光点的教师完全可以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无限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生活走进课堂,唤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相关知识时,笔者先用一个真实的情境导入新课:“昨天超市进行品牌牙刷促销活动,软毛牙刷一组4支,一共15.2元,儿童牙刷一组2支共7.8元,不参与活动单买牙刷每支4.2元,老师如果要采购50支牙刷,怎么买最划算?”逛超市是学生经常进行的活动,商品促销也是超市常见的活动之一,选择用这个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觉得既亲切又熟悉,学完之后还能在下次逛超市时有所收获。

购买物品的导入是较为常见也较为容易操作的,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也很适合在课堂导入上运用,即把新闻搬进课堂。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单位换算》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寸和英寸的区别,笔者出示了一则新闻:徐先生在商场购买了一台标签上写着“55寸”的液晶电视,可是电视送到家时,他用尺子测量了新电视的对角线长度后,把商家告上了法庭。这是怎么回事呢?

接下来,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这则新闻:按照标准,1寸约为3.33厘米,那么140除以3.33约等于42,1英寸等于2.54厘米,140除以2.54约等于55。由此说明这台电視机的尺寸应该是55英寸或者说是42寸,而不是55寸。原来,商家耍了一些小聪明,在宣传时故意混淆了寸和英寸,据此,买家认为商家欺骗了消费者,要求商家赔偿,最后经法院审理认定,商家存在虚假宣传,构成了欺诈经营,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样教学,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来解决,不仅让学生萌生了数学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习惯。

二、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由于教材的编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偏差,书面语言、数学用语较多,导致学生对新课的理解难度加大。教师成功运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之后,还要让教学情境生活化,即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在教学《小数除法》相关内容时,笔者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老师昨天在超市买了3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一共花了16.5元,回到家后发现,老师的妈妈也在超市买了3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一共花了10.5元,同学们,你知道这家超市的苹果每千克卖多少元吗?”这道题初看简单,但是仔细读题后就会发现,运用学生熟悉的求单价的公式“单价=总价/数量”并不能求出答案,因为题目并没有给出苹果的总价和数量。这时,学生产生了疑惑。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比较两次购物所花的总费用。学生观察后发现,两次购买的总费用之差正好是2千克梨的价钱,先求出梨的单价,再把梨的价格带入题目中的任一条件,就可以求出苹果的价格。

可见,让生活走进课堂,学生更容易接受,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三、走出教室,主动贴近生活

数学课堂不应该局限于教室之中,因为生活处处充满数学。教师不但要深谙此理,还要把这一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到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测量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测量方法,笔者带着学生来到运动场,让学生自己寻找测量工具,测量运动场跑道上某段距离的长度。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有的小组先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脚长,再用脚步丈量,最后用乘法算出了结果;有的小组直接用身高测量,虽然结果没有这么精确,却也得到了相近的结果。此时,笔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跑道我们可以用身体上的尺子直接测量,但如果要测量教学楼的高度,你们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难住了。笔者拿出一根杆子,立在教学楼旁边,让学生观察杆子的影子与教学楼的影子,这时,有学生想到了运用比例的知识来求出教学楼的高度。经过计算,学生都得出了教学楼的高度,并知道了测量更高更大的物体时可以采用此类方法来解决。

此外,笔者还让学生在运动会时记录下每一组选手的成绩,然后计算出平均成绩;或者让学生做校园绿化设计师,设计出校园绿化面积最大的方案;又或者让学生安排元旦晚会的彩旗等。通过多样化的室外活动,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也变得更广阔,对数学的兴趣也更浓厚了。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

除了课堂教学,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发现课堂外的数学魅力。因此,教师要适当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笔者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写数学周记。

如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尝试写数学周记:把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趣事写下来,不一定要求出答案,只要叙述的过程包含有数学的内容即可。不久,笔者收到了一份关于“抽屉原理”的数学周记——

“今天晚饭结束后,妈妈让我收拾书桌上的绘本。突然,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要把这7本绘本都放进6层书架里,能有几种不同的放法?我尝试了几次后发现,不管我怎么放,始终有一层书架要放两本绘本,只是摆放的位置不同而已。见我如此苦恼,爸爸在一旁说,其实这就是数学中的抽屉原理。看到我还是不理解,爸爸又拿出了6本绘本,让我把这13本绘本平均放进书架里。我笑着说不可能,因为13除以6根本除不尽,爸爸接着问:那么至少有一层书架会有几本绘本?我毫不犹豫地回答3本。因为13除以6等于2余1,那么多出来的一本绘本无论放在哪一层书架上,那一层书架都会有3本绘本。爸爸给我竖起了大拇指。原来,数学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呀!”

该生通过一次偶然的事件,在家长的引导下,初步接触并了解了“抽屉原理”,进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次暑假结束后,有一名学生上交了一篇暑假日记,记录了假期与爸爸妈妈去日本旅行时在免税店发生的趣事,因为看错了货币符号,错把价值2500美元的手表看成了2500日元,按照日元汇率计算,这块手表还不到200元人民币呢!结果妈妈仔细一看才发现,价格标签上标的是美元,不是日元,按照当时的美元汇率,这块手表要16500元人民币呢!这篇日记记录的是学生假期里啼笑皆非的故事,仔细分析,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

学生学会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故事,不但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发现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由此可见,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十分重要。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不正是这样吗?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同样也离不开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真正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做”数学,真切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