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内皮微粒及血小板微粒的影响

2018-08-06 03:01朱振忠赖长春王云乡胡智星童跃锋吕炜俊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瑞舒伐微粒内皮细胞

朱振忠,赖长春,王云乡,胡智星,童跃锋,吕炜俊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ACS的病理主要是内皮损伤和修复之间动态平衡遭破坏。当内皮细胞激活、损伤和(或)凋亡时,向细胞外释放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增加。 血小板活化在ACS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活化的血小板可形成大量的血小板微粒 (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所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血液中的EMP和PMP会增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因术中导丝、球囊、支架的应用可损害血管内皮、诱发炎症反应,故围手术期血液中EMP、PMP将进一步升高。本研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内给予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观察手术前后体内EMP及PMP的水平,为该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ACS并行PCI的患者100例。ACS的诊断参照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指南[1]。排除标准:脑梗死、周围动脉栓塞、恶性肿瘤、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肌病及心肌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半年内有手术和重大外伤史、继发性或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3个月内使用过他汀类药物者。本组共 100例,其中男 54例,女 46例,年龄(66±9)岁,在常规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PCI手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续表1

1.2 方法 PCI治疗前3天起,对照组予安慰剂每晚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20mg/d,晚间口服,并在PCI术前3天和术后24小时采集两组静脉血,测定EMP、PMP含量及肌钙蛋白(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

1.3 指标检测

1.3.1 PMP检测 主要试剂和仪器为FITCCD41(BioLegend 公司);直径为 3.0μm 和 0.8μm标准乳胶微球(美国Sigma公司)。所有病例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和未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参考文献[2],应用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分析仪为美国BD公司)对PMP进行检测,测定结果为每毫升血浆中所含PMP的绝对量。

1.3.2 EMP检测 将所采集的静脉血离心10分钟,去除血细胞沉淀,得到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再次将上述血浆离心6分钟,得到乏血小板血浆。取25μL上清液,分别加入4μL的FITC-CD31抗体及PE-CD42。于40℃ 暗处孵育20分钟,加入0.5mL PBS后上机检测。以1μm乳胶微球标示大小范围以排除残余血小板对结果的影响,以相应的CD31、CD42同型对照抗体设门,流式细胞仪上显示CD31+CD42-微粒即为EMP数,并获取最终的CD31+CD42-微粒浓度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通过对数转化成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术前 TnI、CK-MB、EMP、PM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小时瑞舒伐他汀组 TnI、CK-MB、EMP、PMP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24小时心肌标志物及EMP、PMP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须接受PCI治疗,但PCI围手术期有心肌梗死、微循环栓塞、无复流及术后再狭窄等并发症。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减少PCI引起的内皮损伤、减少心肌梗死的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5]。

循环微粒(CMPS)是从细胞活化及凋亡过程中脱落到血流中的细微膜囊,多来源于血栓疾病机制细胞,如内皮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主要为EMP及PMP[6]。健康人血浆中有少量的循环微粒,心血管疾病患者其数量明显增加[7]。正常的内皮细胞能够防止血细胞的黏附、凝血的发生以及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受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等刺激,则内皮细胞释放EMP增加[8]。EMP水平增高除了是内皮细胞严重损坏的标志外,其本身又能通过组织因子、血小板因子3、细胞黏附分子激活的白细胞等促发血栓形成及炎性反应。研究证实,ACS人群EMP与PMP升高[9],与内皮细胞的炎性反应和功能异常致内皮细胞剥脱和粥样斑块破裂,促进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黏附以及凝血因子的激活,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PMP 是内质网衍生的囊泡, 大小为 0.02~0.10μm,由激活的血小板所产生,占循环微粒的70%~90%。血小板活化在动脉血栓形成和ACS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活化的血小板可形成大量的PMP。PMP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与含有黏附聚集相关的糖蛋白聚合,形成比血小板更密集的凝血因子,比血小板更具有促凝活性、促进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血浆水平可以用作评价血小板活化的指标。研究显示,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的临床情况下,PMP水平明显升高,证明高PM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等血栓性疾病、系统炎性反应密切相关[10]。

内皮细胞中的小GTP Rho家族是细胞黏附和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蛋白质,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Rho蛋白的异戊二烯化介导从而防止Rho的膜附着和下游效应物如Rho kinase的激活,稳定内皮细胞,减少EMP的释放,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11]。同时,他汀类治疗的多效性能降低PMP水平,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两组术前EMP、PM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 P>0.05),术后 24小时瑞舒伐他汀组EMP、PMP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均 P<0.05),提示瑞舒伐他汀治疗能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EMP和PMP的产生。

TnI和CK-MB升高是心肌损伤的标志。本文两组术前TnI、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术后 24 小时瑞舒伐他汀组 TnI、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均 P<0.05),同样说明 PCI治疗前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确改善心肌受损。

ACS患者PCI围手术期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减少了术后EMP及PMP的产生,降低了术后炎症反应,缓解促凝状态,对患者微循环栓塞、无复流、心肌梗死及术后再狭窄等风险有积极的防治意义。

猜你喜欢
瑞舒伐微粒内皮细胞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