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

2018-08-06 03:01占园园徐志君彭颖颖王莉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分阶段母乳喂养效能

占园园,徐志君,彭颖颖,王莉

(衢州市人民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0)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倡导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1]。然而2011年WHO调查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少于50%[2],我国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18.9%[3]。阶段性护理是以整体护理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制定的分阶段护理措施,医护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给予个性化护理[4]。本研究通过对围产期初产妇采用分阶段护理,探讨围产期分阶段护理干预对其母乳喂养的影响,为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提供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7月本院分娩的13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阶段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6例。纳入标准:(1)足月(孕周≥37 周)单胎妊娠;(2)有母乳喂养意愿;(3)无精神疾患;(4)能够配合研究过程中的电话随访;(5)分娩后住院时间<5天。排除标准:(1)有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其他疾病者;(2)母婴分离。两组在年龄、学历、人均月收入、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本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分阶段护理 护理方法如下:(1)成立分阶段护理研究小组,由2名产科医生、8名产科护士组成。产科医生负责实施常规的产前检查和孕期健康指导;产科护士负责针对产妇在不同阶段的具体状况,开展针对性护理,填写产前及产后1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5],收集产后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产后母乳喂养电话随访并统计纯母乳喂养率。(2)实施分阶段护理[6]具体方法:产前2~4周收集产妇基本信息,组织填写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明确干扰产妇母乳喂养的原因,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并结合知识手册,一对一及时解答问题,发放材料使孕妇及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并接受母乳喂养方式,指导孕妇进行乳房护理;产后1-2天,护理人员床边讲解初乳的优点、早吸吮的重要性及如何促进乳汁分泌,示范母乳喂养的体位、托起乳房的方法、含接乳房的姿势等,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及时进行效果评价;产后3-4天,重点关注产妇心理状态,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及时组织相关专家疏导;产后第5天至出院后,电话随访了解产妇恢复水平和母乳喂养情况,激发产妇母乳喂养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巩固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以及保持充足乳汁的措施。

1.2.2 常规护理 产前行常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时间、频率,讲解母乳喂养后排空乳房的挤奶手法等。出院前细致指导及完善出院后产妇母乳喂养交接工作,护理人员于产后1、4、12、24周电话随访并记录母乳喂养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价。记录两组产前1周和产后1周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采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5],包含32个条目,为Likert 5级自评量表,总分32-160分,得分高者提示较高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2)纯母乳喂养情况。统计产后1、4、12、24周的纯母乳喂养率。(3)护理满意度。采取本院自定义问卷调查,包括医技水平、工作态度、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关心度、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以及医院病房环境,共5个条目,每个条目0-10分,得分高者提示较高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干预前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周,分阶段护理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比较(分)

2.2 纯母乳喂养情况 产后分阶段护理组各随访时段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产后纯母乳喂养情况[n(%)]

2.3 护理满意度 分阶段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母乳中含有婴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成分,被认为是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最理想食物[7]。本研究采用从入院至分娩后出院全过程分阶段护理干预,满足了孕产妇不同阶段的身心需求,能及时解决不同时期所遇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水平,增强母乳喂养的科学性。

相关研究[8]表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价对产妇母乳喂养有预测作用。通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调查发现,产妇对具体母乳喂养方法存在一定的疑惑,如无法确定新生儿含接,以及对正确的喂养姿势。根据这一调查结果,护理人员针对量表中得分较低的条目,开展一对一指导,帮助产妇完善产前准备,鼓励其产后主动实践,提高母乳喂养自信心。观察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实施分阶段护理后,产妇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分析原因在于常规护理中未主动针对产妇的不同需求进行同步、实质性干预,而分阶段干预根据孕产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实施针对性同步干预。从孕期开始无意识阶段的认知干预、有意识期的态度、信念干预,到准备期、行动期的行为干预,维持期的依从性干预,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干预贯穿于生产全程,不但为成功进行母乳喂养做好充分、有效准备,更能够针对、具体、及时地解决喂养过程的各种困难,帮助提高母乳喂养率。陶坚红[6]发现,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良好发挥后,在定时、按需喂养影响下,可进一步促进乳量,形成良性循坏。

此外,研究还发现分阶段护理过程中,产妇对护理工作的各方面满意度大大提升。牛晓芬[9]认为,分阶段护理不仅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减轻孕产妇及家属的心理负担,调动孕产妇主观能动性,更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信心,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综上,分阶段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纯母乳喂养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分阶段母乳喂养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