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

2018-08-07 08:04雷琳
科教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雷琳

摘 要 高职教育无论从院校数量上还是在学生人数上都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高职生的特点都客观反映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程度,而课程建设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了描述,继而提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最后就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78

Research on Career Planning Cours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EI Lin

(Henan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occupied half of the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no matter the number of institutions or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he positio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ll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focus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vocational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professional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vocational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construc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career planning; course construction

由于高校擴招、经济下行、新科技新技术等各种复杂原因,导致我国高职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传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已经不能很好地为高职生解决就业及职业发展等问题。对于高职生来说,在大学期间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在择业时具有核心竞争力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1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概述

课程是现代教学活动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快速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最佳手段,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资料,借助有资质的授课老师,快速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良好效果。课程设置往往是针对某类课程的设计与安排,是对各专业教学科目、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及其进程和校园教育情境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控协调的过程。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指贯穿于高职生在校期间,使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能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各种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一门系统性课程。从学习内容来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包含理论的系统指导,还包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拓展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和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重组、整合;二是具体课程设置、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与评价课程等阶段。两者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高职生理性认识自己,对自己一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2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之所以需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除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以外,还取决于高职院校的客观需求。

2.1 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无论从院校数量上还是在学生人数上都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例如,在河南省135所高校中,高职院校占到67所,所以说,高职生是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与本科院校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导致我国的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办学定位不准确,“职业”不突出,与社会需求相背离。但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逐步找准自身定位,与本科院校实行区别发展,走自己的特色道路。

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是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的。在我国,高职教育不仅区别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还区别于本科的学科教育,它是针对从事某项具体社会工作的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了这个导向,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衡量标准等方面就要突出为就业服务的理念。紧跟社会需求办学办专业,提高就业率,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任务。

高职毕业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中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乎毕业生自身的利益和命运,而且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高职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促进高职生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而职业省规划课程建设无疑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因此,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完善课题体系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

2.2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表现出有不同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导致其心理和行为表现出以下特点:

(1)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自从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后,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校园,高考录取率逐年上升,从2011年起我国的高招录取率每年均能达到70%以上,这使得我国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类院校的生源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以前“精英化”教育时期难以录取的低分数考生现在都有了学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高中时期学习较差的低分学生都进入了高职院校,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在高中,甚至初中、小学时期的学习表现较差,主动性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视野较窄,创新性不强。高职院校的生源中,以来自农村的学生居多,据调研,其比例平均能达到65%以上,这些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有业余兴趣特长的学生较少,见识较少,对时政、经济、文化、教育、职业等社会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思路较为狭隘,这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甚至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其较低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求发展的现代社会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3)自我管制能力较差。智能手机已经在大学校园中得到基本普及,手机已然成为大多数高职生在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通过手机玩游戏、看电视、聊微信,发QQ,与本科院校的学生通过手机看新闻知实事,上论坛表看法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手机更多的是消遣娱乐,更为关键的是,手机对课堂的影响。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自控力较差,上课玩手机现象极其普遍,已经严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质量。

高职生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高职院校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题,例如:学生出勤情况较差,请假旷课现象严重,课堂秩序较差,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转变高职生的观念入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自觉地、积极地、充實地度过校园生活,成功转变为“职业人”,而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3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意见

3.1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首先,从学习时间安排上,要秉持连续性原则,并将重心前倾。即高职生在校期间,每学年都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但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其中入学第一年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点阶段。在大一阶段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内容学习,强调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估,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兴趣与爱好所在,并初步进行社会认知,确立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大二阶段侧重于社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与实施。在这个阶段,专业课程相继开设,学生对即将从事的相关工作已经有了逐步的认识,可以不断进行职业探索,丰富和调整规划。大三时期,基本以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为主,本阶段可以明确进行职业选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实施。

其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全面的教学计划。第一,分配相应的学分,并严格管理,给予和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第二,组建教学团队,集体讨论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撰写配套的教学资料,例如授课进度表、讲稿讲义、作业布置等。同时,制定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落实。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门课程能否顺利结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状态,更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密切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是高职生的“职业领航师”,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科学合理高效的专职教师队伍。作为一项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专任教师应该具有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等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熟悉学生工作和专业前景,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人才供求关系、人才资源使用、相关劳动人事制度等内容,另外还要具有扎实的实践工作经验和强烈的责任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这门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只有带着兴趣去工作,才能充满热情和激情,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做成能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教育。

3.3 充足的经费保障

经费投入的多少,可以说是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受重视的隐性指标之一,经费金额越大,往往受重视程度越高。同时,课程建设确实离不开经费支持,课程设备、教材资料、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方法创新等等需要大量的经费。如果没有经费支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将是空中楼阁。因此,高职院校每年都要有计划地投入一定的经费,并明确经费的开支项目及用途。而且还能从经费的分配中,发现课程建设存在哪些短板,并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3.4 创新教学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是否客观真实,不仅取决于评价者操作水平,更与评价方法紧密相连。职业生涯规划是理论与实践属性并存,因此应将两种属性区分开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首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理论知识适合传统的考试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掌握一般理论知识,并且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对于实践环节,应变通考试方法。例如,可以将企业引进来,进行场景模拟,甚至和其他课程的顶岗实习、假期实习环节联系起来,采取联合考试的方式,让用人单位参与到评价中来。

基金项目:2017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规划项目,《河南省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ZJB17164号

参考文献

[1] 于华龙,邰凤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中丽.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3] 谢腾云.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基于郑州市3所高职院校的调查[D].郑州:郑州大学,2015.

[4] 赵季秋.试论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研究[J].神州,2014(3).

[5] 符茂.高职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建设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