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阳”论任脉铺灸在脊柱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运用*

2018-08-09 09:22余杭英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扶阳任脉中焦

郭 敏,余杭英,王 斌

((浙江省淳安县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1700)

“重阳”“扶阳”为“火神派”治病之本的精髓,并认为“治病立法,重在扶阳”,临床上善以姜、桂、附治疗重病沉疴[1~2]。近年来,针灸临床也越来越重视“扶阳”的重要性。“灸”首当其冲并成为扶阳的重要方法。宋代医家窦材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把艾灸作为扶阳第一法[3~4]。我院通过多年的铺灸临床实践,认为扶阳“以艾为先,首推铺灸”,认为铺灸主要通过温通和温补的作用[5~7],从而达到“扶阳”的目的提高临床疗效,尤其在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中,以扶阳理论为基础的铺灸疗法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8~9]。目前大多研究侧重在督脉实行铺灸,认为“督脉”和“扶阳”关系最直接[8,10~12],而对“任脉”与“扶阳”的研究甚少。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任脉扶阳的效果亦显著。笔者通过下列几方面从“扶阳”角度阐述任脉铺灸在脊柱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运用。

1 铺灸的作用原理与扶阳的关系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最早提出了阳气的重要性。《中藏经》曰:“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可见阳气决定人的健康状况。扶阳派认为,“病有万端”皆与阳气的盈亏有关,确立“治病立法,首重扶阳”的指导思想。自古以来,艾灸被认为是培固人体阳气的良药。《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铺灸疗法又称“长蛇灸”,是现代灸药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式灸法,通过将灸与药协同增效的扶阳特性,以皮部-络脉-经脉-腑-脏为途径,达到调整脏腑虚实,平衡阴阳,使阴平阳秘[10,13]。铺灸主要目的就是扶阳,符合治病之法,故临床疗效可佳。

2 任脉的生理病理以及任脉铺灸的理论依据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胸腹为阴,其脉气与手足各阴经相交会,为阴经脉气所汇聚,称为“阴脉之海”。任脉主气,其汇集了三焦之气:上焦宗气,中焦水谷之气,下焦原气[16]。气为“阳”,任脉虽为“阴脉之海”,却亦在扶阳上,自古被重视,主要通过调节气来达到扶阳的目的。“关元”“气海”“神阙”等任脉穴位,其扶阳早在临床广泛使用,可见临床中任脉的扶阳效果亦显著。根据“气街理论”以及“从阴引阳”的理论,为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任脉铺灸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的理由有二:根据薄智云教授提出的腹针,认为中脘穴为头,关元穴为尾,下脘穴为颈,石门穴为骶。双侧滑肉门穴为肩,双侧外陵穴为髋,其理论依据为“生物全息学”,认为任脉(中脘-关元)对应整个脊柱[15-17],为任脉铺灸提供可行性;《素问·阴阳怪气应象大论》有言:“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属阴的物质居于体内,使属阳的功能的镇守者,由于疾病基本病理变化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而出现偏盛或偏衰状态,所以用表里经和阴阳互补治疗原则。《灵枢·邪客》中记载调整阴阳失衡,“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阴阳虽然是相对关系,但是其实阴握有支配阳的极大力量,阳越强,阴也会越强,阳越弱,阴也会越弱,所以在治疗上阳经有病要用阴经来治疗,阴经有病用阳经治疗,其效果自然就会显著[18~21]。这为脊柱相关性疾病施行任脉铺灸提供理论依据。脊柱相关性疾病病在阳经督脉,故用阴经任脉治疗效果更显著。

3 我院铺灸的治疗特色

我院针灸科为浙江省重点专科,科室开展督脉铺灸、任脉铺灸、药饼灸、脐疗、三伏贴、热敏灸、五行灸等灸疗项目,将灸疗广泛运用于脊柱相关性疾病和虚寒型脏腑疾病。我院对铺灸进行改良:特设铺灸盒,更便于实际操作,减少安全隐患。实行专病专方铺灸,最大化发挥灸与药的扶阳效果。对脊柱相关性疾病首创任脉铺灸,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4 典型病例

按语:督脉虚弱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经络学基础,督脉肾阳气弱是其基本的病因病机,风寒湿三气为诱因,血瘀痰浊是重要的环节。祛寒用川乌、草乌;祛湿用白术;祛风用桂枝;根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久病入络”,故祛瘀用乳香、没药、红花;祛痰用胆南星;补肾用杜仲、桑寄生;另加疏经通络的药威灵仙、鸡血藤、忍冬藤、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根据从阴引阳以及阳经有病要用阴经来治疗效果更显著的理论,采用任脉铺灸。因契合病机,故疗效显著。

例2:颈性眩晕:何×,女,49岁,反复发作性头晕3 a余。常因颈部活动诱发,发作时,颈项僵硬疼痛,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吐清水,四肢乏力伴下肢怕冷,近1 a来胃口下降,舌淡苔薄白腻,脉滑。颈椎CT示:C3~C7椎间盘轻度突出。TCD示: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减慢。中医诊断为颈性眩晕,痰湿中阻证。予任脉铺灸,铺灸药选葛根汤、芍药甘草、半夏白术天麻及苓桂术甘汤加减(葛根60 g,桂枝10 g,芍药30 g,白术30 g,制半夏12 g,天麻10 g,茯苓12 g,威灵仙10 g,秦艽12 g,鸡血藤30 g,川芎9 g,川牛膝15 g,炙甘草6 g)。先将用两包上述中药于热水中煮开,冷之温热,将药物放置铺灸盒,再在药物上铺上生姜,最后再在生姜上铺艾绒点燃,每次灸1 h。隔天1次,15次后,患者头晕明显改善。

按语:颈性眩晕为脊柱相关性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中焦脾胃为阴阳、气血、水火、气机升降的枢纽。若气机升降失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导致痰湿阻于中州,浊气上蒙清窍,而出现眩晕,此为“无痰不作眩”。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脾胃生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血虚而不能上荣于头面,清窍失养,而发为眩晕,此为“无虚不作眩”。中焦脾胃属土,脾土不足,亦可生风,中焦脾胃虚弱,土虚则肝木过旺,以致土虚木摇,内风动越,而出现眩晕。此为“无风不作眩”,亦与脾胃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眩晕应从中焦脾胃论治。任脉铺灸为中脘-关元段,正处中焦关键部位。由此我们推断任脉铺灸可以改善颈性眩晕的头晕症状及恶心呕吐等脾胃症状,可能优于督脉穴位的治疗。结合前面依据,任脉铺灸可以改善颈性眩晕患者颈部的症状,可能优于督脉穴位的治疗。方药予以半夏白术天麻、苓桂术甘汤为主调中焦气机,改善眩晕,以葛根汤、芍药甘草为主调节颈部症状。因契合病机,故疗效显著。

作者简介:

郭 敏(1988-),男,2016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历,医师。现在浙江省淳安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工作。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脑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扶阳任脉中焦
任脉释名浅析*
扶阳罐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扶阳针灸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从“扶阳”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