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08-11 09:19邱友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小学语文

邱友谊

【摘要】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枯燥的知识讲解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显得方枘圆凿。紧扣学习兴趣而展开的教学形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主流”。本文将小学生按年级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结合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特征,浅析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激发 学生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23-02

引言

语文是一门散发着浓郁人文魅力的学科,教师倘若授课形式过于机械,让语文课步入词、文分离的死课堂,那么那将会严重脱离语文的本质,也会让学生丧失兴趣感而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检索法综合考量小学生的心理、能力特征,进而阐述如何实行兴趣教学法。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首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幼,对周围一切事物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感。语文教师倘若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课堂环节,那么将会让语文课堂引领小学生走进“万物皆有灵性”的奇妙语文世界中,小学生必定兴趣盎然地学习。其次,低年级学生的认字能力弱、语感差,一些古文教学,学生理解相对费劲,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字、词障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兴趣地学习。再次,低年级学生学习依赖性心理极强,常常稍遇困难便求助教师。倘若教师态度亲切、和蔼,悉心为学生讲解,那么学生也必然对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更加愿意去学习。总而言之,低年级语文知识体系比较简单,教师可以不必耗费过多的时间在于教学内容上,因此教师不妨多设计兴趣教学、学习的课堂模式。

2.小学低年级学生兴趣学习模式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儿歌教学,如深受小孩子喜爱的《贝瓦儿歌》里面有许多诗歌内容,教师在讲授相应的古诗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在课前适度播放。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基础教学,拼音、识字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累积词汇、逐渐提升语文能力,从而让学生建构起语文学习信心,学生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感。再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爱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进行教学。如,《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融合《山海经》中“大禹与蚩尤大战”的故事进行教学。童话、寓言故事教学,形象生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深受他们的青睐。同时,童话、寓言的故事,是中外文学家的思想精髓,意蕴着深远的哲理,让人受益匪浅。并且,这种教学形式也为将来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埋下一个“伏笔”。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是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年级阶段有了一些提升。学生所积累的词汇量明显提升,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学习依旧自律性不强。对于喜欢的领域,不用教师监督,学生就能自主性地汲取其中的知识精髓。对于不喜欢的领域,即使教师再强迫,学生也难以持久保持注意力去学习。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生活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倘若教师不予有效指导则很难上升为文学创作。目前,作文是这个阶段学生薄弱的一个方面。基于此,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将作文与生活有机统一,让学生找到作文的兴趣点,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兴趣学习模式

一方面,教师可以巧妙运用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的风格更加诙谐幽默。在捧腹大笑之余,学生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认可,从而对语文内容产生了兴趣感。然而需要提及的是:当前不少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课堂气氛看似活跃,教师的言语听似诙谐,实则教学内容空洞,背离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本质。这归根究底在于教师对兴趣教学形式把握不适当,所谓“过犹而不及”的道理确实值得教师深思。一方面,教师可以筛选一些短小精悍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在语文课堂上适当穿插课外阅读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与其中的微妙,从而促使学生兴趣学习。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

首先,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具语文作品的赏析能力,但是却还不能形成一套科学的、固定的语文学习模式。平时,学生会依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学习的内容与学习时间的长短。其次,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倘若教师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适当的赞赏,学生就会萌发源自肺腑的自豪感、满足感。相反,倘若教师一味地责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愫,进而形成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兴趣地学习。根据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的模式,非常适应这个阶段的学生,因此,教师不妨利用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促使学生进行兴趣学习。此外,由于升学压力的缘由,学生的学习仅仅只局限于课本,学习形式单一,这样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学习。

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学习模式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赏析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当能够从独特的角度去品读文学作品之时,学生必然能够切身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喜欢文学、热爱语文。再次,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发组合成小组去完成。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层层深入而最终掌握全文。教师: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小女孩一共擦燃几次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什么?文章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教师让学生组合成小组,共同探讨、各抒已见。学生在群体中得到了自我认同感,并且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从而打开兴趣学习模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特点,教育者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学以促使学生兴趣学习。首先,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适度穿插儿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形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兴趣学习。其次,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巧妙运用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也可以融合进短小精悍的课外读物教学,让学生兴趣学习。最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共同交流、探讨,让学生兴趣学习。

参考文献:

[1]常永梅.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锦绣.2017,(8)

[2]金蓉.微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2017,(7)

[3]史雪玲.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吉林教育.2017,(30)

猜你喜欢
激发学习兴趣小学语文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