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初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8-11 09:21鄂艳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摘 要】新课标理念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提出发现、探索探究性的自主学习方法。课堂讲授采用“个人、小组、全班”三结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实现师生间真正的“精神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会—会学—要学”,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依据新课程精神,我在课堂讲授中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以达到学生能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例如在课题学习“最短路径”这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理论进行探究。如果直接拿出几何图形讲解作图方法,学生也可以理解接受这部分新知识,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不会存在疑问,但是学生学习热情并不高,但是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所以本节课通过设计牧马人饮马这一生活实例,让学生想象如何使牧马人从A地出发到笔直的河边饮完马然后到B地所走的路径最短?学生带着这样的实际问题挑战,就会更有兴趣,挑战成功的同学会更加有积极性参与课堂,同时小组间合作自主探究使得数学学习效率有所提高。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我们要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此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们要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将笔直的河抽象为一条直线,A地和B地看成两个点,小组间讨论得出结论: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点A、B分别是直线同侧的两个点,如何在上找一个点,使得这个点到点A、点B的距离和最短?”接下来小组间继续探究这样的几何问题就能解决这道题了。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讲授知识,而且要渗透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在课堂讲解时,适时的引用一些典故来引入课题,介绍一些数学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例如在勾股定理讲解时,我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历史以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所作出的贡献。在课堂导入时,我向同学们出示了一道古代勾股定理的计算题:“平平湖水清可鉴,荷共半尺出水面,忽来一阵狂风急,吹到荷花水中低,湖面之一木复见人秋渔翁始发现列花离根地尺选,试问水深尺若干?”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思维的火花迅速被点燃,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对本節课产生的强烈的探究欲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寻找解决古代算术题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最后独立解决了古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心灵上带来了成功感,让学生感受到今天他们探过的问题,就是当年数学家研究的问题,从而增进学生的求知欲。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鼓励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自主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多向思维。例如在三角形相似练习题时:在Rt△ABC与Rt△ADC中,∠B=∠DAC=90°,问增加什么条件能使△ABC与△DAC相似?这一题目属于典型的实践探究题,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小组合作竞争、比赛,归纳中出现了二十多种增添方案,学生的思维达到高峰。因此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中探索总结知识才会有最好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探究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确保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成功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不同的观点发出碰撞,引发思维的冲突,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目的,思维更加丰富与全面。

我将全班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各组相邻两块桌子的学生中均由“一好、二中、一差”组成,全班搭配成若干个这样的同质学习小组,为课堂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各组民主推选一位小组长负责学习小组的具体工作,课前检查本组成员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组织开展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课后指导本组成员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

在《菱形》一课讲授时,我也将问题设计成开放式,给出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你能添加一个条件使之成为菱形吗?此题,可以通过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等多种思路得出自己的答案,鼓励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比较小组间得出答案的准确性和数量进行评比,得出优胜小组,有利于分组教学的开展和实施。有时在合作探究时也会发现问题,有些同学在探索、尝试时解题也会出现错误,首先组间讨论,一般会得到帮助和解决,当然如果组间讨论未能解决此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也未必都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逐渐的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四、巧设分层练习,深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分层练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新知,形成技能获得能力培养,深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因此教师在组织练习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围绕知识、技能、方法、思维和能力从多角度,全方位设置几组强化练习题,包括引伸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发展求异思维。以起点低、解法多、能体现不同思维层次的练习为主,让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成功。又包括思考性练习,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使自主探究精神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继承走向创造,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创新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顾汉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研究中学教学参考,2013(34)

【作者简介】

鄂艳艳,女,1990年9月生,本科学历,2014年到盘山县古城子学校任教,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生本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