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模式的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018-08-14 14:35李祎兵
文理导航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实践与反思学生能力课堂模式

李祎兵

【摘 要】理论脱离于实际乃现代教育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为了能够帮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尽快的接触音乐课堂模式、认识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发展音乐教学能力,本文从课堂模式的观察、反思、实践入手,旨在为整体音乐教学论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课堂模式;教学观察;学生能力;实践与反思

一、课堂模式的教学观察

基于课堂模式的教学观察实质上是以影像形式为主导的观摩型课堂模式教学,观察音乐课堂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学生获取需求的教学信息。

(一)课程模式缩小音乐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很多的音乐专业学生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实质并未存在清晰的认知,多数目的是为能够取得优异高考成绩,继而开展音乐课程的学习。而在正式步入该专业的学习中,许多乐器、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又占据了他们主要的吸引力,属于音乐教师的教学与他们本身的关系又面临着遥远的模糊感,使得他们对于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负面感。所以,为了能够促使他们重新接纳、了解音乐课程模式的教学形式,多多接触音乐本身,采用课堂教学观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途径和学习方式。课堂模式的教学观察的有多种,可以选择进入高校课程进行观察,也可选择观看教学录像形式进行。资源的择取可以在高校在职教师的实录,也可以在学生参观实习教学的音乐录像。而且由于本身学生属性以及相关经历,使得他们往往在观看实习教师的音乐录像时更容易深刻感触,产生共鸣。往往会不自觉的将自身设想为在职实习教师,感同深受,并且还可尝试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对于处理课堂上各种突发问题的产生情境,也能够更加积极的探索最适宜的办法。而且对于录像课堂突发事件的问题之道,在为实习教师教学中的神来之笔而高兴同时,也为实习教师部分失误倍感惋惜。基于音乐课程模式的教学观察不但可以促使学生直观的享受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从准备阶段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与音乐课堂教学拉近心理距离,促使他们积极参与音乐课程的意愿,也会高效的提升彼此之间的音乐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学术性。

(二)在观察中了解音乐课堂生活的复杂性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新式的教育理念相继面世,随之各种音乐教学的教材也汗牛充栋,某些教育的教学编制同实践紧密结合的较好,但是也不乏某些教材严重脱轨,使原本的生动、有趣、丰富的课堂生活转向为空白的、稀缺的、乏味的理论体系。以此,当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到这些简化了的教材往往只能习得脱离实际的理论碎片,毫无用处。

因此,为了有效的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最好是将音乐课堂模式教学同日常生活中实践结合, 且具备高复杂性、实践性和完整性。如此,在一系列的教学欣赏、演奏、创作、讯问等音乐活动环节中,师生与学生之间是彼此互助、相互影响的,以此将会生成各种可预见的以及不可预见到课堂教学状况。从而形成学生音乐教育学习实践能力。而学生在学习音乐教育理论伊始,就应该告诫其认识到音乐课堂模式的复杂性,因为这将影响学生学习音乐课堂教学理论技能的学习模式。同时,也会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本质存在深刻的认知。运用课堂模式的观察可以使得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真实、确切的看到教学情境中尽可能事件的产生,这些事件的组成再现了音乐课堂的本源面貌,虽然只是间接性感知到音乐课堂生活,不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足以使得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到逼真的、有用的、大量的教学信息,并同音乐教师的眼光去审视音乐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探寻音乐教育的本质与规律,以便于更好的提升自我。

二、基于音乐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育现象学提出,教学是课堂情境中产生的现象,而要确切了解教学,就必需要渗透到教学情境之中,并关注所出现的事件。因而,从此层面上说,实践是为了促成反思,而反思又间接的主导实践提升。

(一)为“学”而教

从教育现象学上获知,高校的音乐课程教学论应该是涵盖实践中的教学活动以及教育实践环节中的實习活动组成。两者在本质功能存在不同,前者是在步入到音乐课堂学习时期的阶段模拟性以及适应性的教学实践,而后者是组成了相关的学科课程和教育课程之后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说,教育实习的根本在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的教学实践过程是为从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的学习,这时所谓的“教”其实是为了更加有效的“学”。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学习实践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模拟性教学实践;第二种是实战性教学实践。模拟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范围一般是在学校课堂内组织,除了“微格教学”外,模拟性教学实践还可有机嵌入到高校音乐课程整体教学中,不管是在钢琴的演奏、曲乐的吟唱、欣赏的奏乐课、创造的音符等,亦或是在教师的评价体系中,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均可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并模仿模型性的教学体验。

(二)在反思中学习

常言所述,实践与反思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所以,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中,必须要让其积累亲身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加以实质性的经验总结。不过对于从未经历的实践活动的学生在历经“实战性实践活动”时,无疑为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以及技能考验,他们必须要以真正的音乐教师们的思维方式面对音乐课堂产生得任何事件,而且近可能完成教学决策任务。鉴于此,笔者观察到,很多的学生在参加了音乐课堂上的实战性教学实践后,会急于查看自己的课堂实录,并且会反复斟酌同伴们对于自身的教学评价,会因为点滴的成功而奋外高兴,也会因为兴许的失误而倍感遗憾,如此的教学体验,往往给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带来负面的感情色彩,基于此,笔者认为,正确的音乐课堂实践的反思应至少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实施:

第一,记录课堂实践中的一切与之相关的音乐教学事件并由此类事件组成的反思所想,此为反思性学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学体验者进行课堂的教学实践体验时,其余的同学便可以承担教学记录工作,可以选择做笔录,也可选择一些录音设备或者视听设备进行时时录像,以便成为音乐教育课堂的整体记录过程。然后,对于课堂教学的体验者,可以选择教学案例模式的编写来对音乐课堂进行记录、反思,挑选认为自身印象深刻的课堂事件着重分析。

第二,实现音乐课堂模式经历评价。可以说,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评估工作是反思实践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音乐教学专业的学生进入深层次的课堂实践时,本质上是拥有初始音乐课堂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能够促使他们自身的音乐理念是构建在真实课堂实践基础之上的课堂实践。其次,对于本身的音乐课程的教学属性以及实践性的经验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在已有思维体系观念上展现的音乐教学模式以及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与评估,以此,加快反思思维的建立。

第三,需提前做好理论学习的预备。通常来说,理论所代表的是音乐课堂实践的基础,同时也是各种教育活动的伊始,对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平时课堂实践的回忆、叙述、分析总结等反思行为中,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会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根本的就是取决于对音乐教学理论的认知程度。当然,也可能与他们本身的自我修养相关。但是这种理论的学习是从本质上是将学生内心深处自我感性认知的个别性生活体验转向至共同性、普遍性的理论认知发展。而且,笔者在实践调查中得知,通过这种音乐课程模式的反思体验后,音乐课程的学习大大促进了学生同课堂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学习音乐教学理论时间缩减,同时对于学习的动机与兴趣越加的热烈,学习目的与方向也更为明晰、显著。

【参考文献】

[1]马克斯·范梅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丁国蓉.默会认识论:影像媒介教育的一个视角[J].新闻界,2008(6)

[3]李玉峰.美国教师教育方法技能类课程发展动向及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实践与反思学生能力课堂模式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中实施德育多元化分层作业的实践与反思
微课模式支持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反思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小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