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道德责任感教育的研究意义

2018-08-18 09:09蒋晓婷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研究意义中职生

蒋晓婷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中职生道德责任感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也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此,本文从理论高度和实践维度阐明中职生道德责任感研究对于伦理学发展、职校德育工作推进、中职生道德主体塑造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生;道德责任感教育;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0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15

一、道德责任感的内涵

探究中职生道德责任感教育的研究意义,首先要明确道德责任感的内涵。鉴于未有相对权威的科学定义,本文从道德责任的内涵谈起,对道德责任感进行概念界定。

道德责任,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在一定道德情感和意识支配下,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产生的行为是否善恶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康德认为人的道德责任应该是先天就有的,因为人从根本上是道德主体,具有先天的 “善良意志”和“绝对命令”。“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任何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1],“只有出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一个出于责任的行为,其道德价值不取决于它所要实现的意图,而取决于它所规定的准则”[2]。道德责任意味着“做应该做的事”,属于伦理学上的善的“应当”,这种行为的“应当”是每个中职学生都应该遵守的,这对于培养中职生完善的人格具有重大意义。

道德责任本质上是对外在的道德义务的内心认同。道德责任是人们主动意识到的义务,如同孟子所说的“四端”,“良心”。道德义务与道德责任是同一种道德“命令”在人之外和人之内的两种表现形式[3]。道德责任不仅是对行为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更是一种自觉自愿履行责任所形成的良好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道德责任是意志自由对道德必然的认识,是依照外在道德规范的标准,形成地对外在道德义务的内心认同。而道德责任感是人具有的自觉承担对他人、社会和自然道德责任的内在情感自觉,是一种道德责任的“应当”。

二、作为伦理学基本范畴,丰富道德情感论伦理学研究方向

随着责任引入伦理学的研究领域,探讨道德责任感成为当代伦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潮。在国内的道德责任感研究著作中,一部分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将重点放在道德责任、道德责任感的现状、原因或培养上分析;还有一部分是从微观的某个群体对象领域出发进行研究,如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高中生的道德责任感。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内著作中,对中职生道德责任感的理论研究较少。这源于传统思维下国人对职业教育的忽视,甚至是偏见。事实上,中职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作用。

中职生道德责任感研究作为一个当代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道德情感论伦理学的研究方向。道德情感论伦理学将情感作为道德基础,如安东尼·艾释黎·库柏·沙甫茨伯利独创“道德感”概念,他认为惟人具有美德,人天生就有能感悟道德善恶的“内在感官”——“道德感”,人们对道德的价值判断,是人的内在感官的直接感悟[4]。这种感知善恶的道德感具有自然性、直接性以及理性基础。人们之所以能够感受道德善恶,能进行行为善的判断,是因为人具有道德感。他的不足之处在于割裂内在道德感和外在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而道德责任感的研究弥补了这一不足,是对“道德感”概念的深入研究。道德责任感是认识外在道德必然(外在道德规范)基础上产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是意志自由和道德必然的辩证统一。道德责任感在主体行为选择过程中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是人选择善的行为的内在感官。

三、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职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中职生道德责任感研究在整个国家教育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需要。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5]。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品德,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完整的人”。教育是“成人”和“成才”、“做人”和“做事”的统一。但从逻辑上说,“成人”比 “成才”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

中职生道德责任感教育是基于中职生的道德现状和特点提出的教育目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生经常被贴上应试教育“失败品”标签。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中职生的自我贬值。这种自我贬值不仅体现在对学习的不上心,也体现在对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的无视与回避。中职生道德水平相对薄弱的现状,必然要求我们德育工作中要重视并加快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中职生道德责任感研究能够丰富学校德育的理论知识,为教师实际的德育教学工作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伦理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它的精髓和意义在于指导实践,它是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加强中职生道德责任感研究能帮助教师更加清晰地理解什么是道德责任感,以及如何才能使中职生道德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得到缓解,使整个职校学生的道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

四、有利于塑造中职生自由全面的道德本体

道德责任感教育是中职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柱,对于中职生的道德人格的完善至关重要。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要求教师以各种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强调情感共鸣的作用。道德责任感是道德情感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责任感的强弱是中职生能否养成坚定的道德意志,在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的指导下从事道德行为,做出道德选择的关键。

“道德人格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及其过程的集合体”,“道德认识和情感是基础”[6]。作为道德情感核心的道德责任感对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形成是起着基础性作用。正因为道德责任感、道德情感的存在,人才拥有“人之为人”的道德自觉,它是人的内在感官。“道德情感作为道德人格的外露部分,并且总是伴随着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最能表现道德人格的高低”[7],培养中职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有助于中职生道德本体的塑造。

五、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十九大报告为我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并着重强调了全体社会成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中职生来说,要肩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有对个人、集体、国家的道德责任感。“任何一种生活,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事业的还是家庭的,所作所为只关系到个人的还是牵涉他人的,都不可能没有其道德责任;因为生活中的一切有德之事均由履行这种责任而出,而一切无行之事皆因忽视这种责任所致”[8],也就是说中职生参与到社会生活国家生活中,必须要先培养起对社会和国家的道德责任感。这有助于中职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身体力行地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中职生道德责任感培養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职生是祖国未来产业变革的生力军,没有中职生道德责任感的普遍增强,美好的社会理想也将无法成为现实。只有加强新时代中职生的道德责任感培养,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或价值观,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2] 康德.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6,49.

[3] 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341.

[4] 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17.

[5]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教育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6.

[6][7]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445,444.

[8] 西塞罗.徐奕春译.西塞罗三论: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1.

猜你喜欢
研究意义中职生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