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8-08-23 11:13任梦梦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现状对策

任梦梦

摘要: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朗读教学既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朗读教学手段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初期,这一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利用朗读教学手段,则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将更易于实现。基于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将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和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对策

引言:

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当前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是当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任务之一。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是重点教学任务,但是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效果显然不理想,需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者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善和创新。

一、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尽管当前很多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识,但是在实际朗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无法制定明确的朗读教学目标。这种教学背景下,小学生的朗读学习就是机械性的朗读,情感投入不够[1],也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科学的朗读学习方法。

(二)偏重讲和问

很多小学低年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总是担心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也将讲和问作为核心教学环节,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朗读学习积极性被剥夺,朗读情感不到位,朗读时间不充足,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

(三)教学指导和评价不合理

传统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的一般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后,选择一两名学生泛读,以此抽查学生的朗读结果,然后实施评价。但是很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容易忽视朗读指导,对学生的情感表达、停顿、朗读重音等缺乏重视。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朗读目标,强化朗读技能训练

新课标要求下朗读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基于上述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授学生朗读技巧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在朗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2]。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避免盲目进行朗读教学。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针对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提出了三项朗读训练的要求:(1)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音、重停顿,不加字、不漏字,把握住语速;(2)细读课文,品味小壁虎性格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边读边展开想象,继续补充故事。这样的朗读目标不仅定位准确、要求具体,而且把朗读技能技巧贯穿其中,有效避免了朗读教学过程中的随意陛和盲目性,达到了通过朗读理解内容、把握情感的目标。

(二)范读,激发朗读兴趣

在课堂中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境,而激情的美读使教师成为孩子们学习模仿的榜样[3]。如在学习《笋芽儿》时,应抓住朗读此篇的基调,示范朗读出笋芽儿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笋芽儿不可阻挡的气势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品质。并请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相关画面。这样一来,音画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不畏艰难,破土而出、顽强生长的情景。只有通过范读,学生才能领会,提高认识,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三)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用表演元素

小学生的表现欲较强,并且肢体动作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朗读内容引导学生加入表演。通过肢体律动和表情变化优化朗读效果。如教学《荷葉圆圆》中的小水珠一段时,我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小水珠?有学生说:喜欢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然后她读这段话时,边读边用手做出“眨”的动作,还把“亮晶晶”这个词读得特别响亮;也有学生说喜欢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的样子。在孩子们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中,巧妙地利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和稚嫩的肢体语言,能够使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结合插图,看图朗读

低年级课文中有不少插图,它们色彩鲜艳、浅显易懂,将课文内容生动地展示了出来。适时地运用插图配合朗读,会事半功倍[4]。如《四季》这篇课文,就可以先通过观察图画,再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脑海中先留下印象,然后再“放电影”。用笔头把脑海中的情景画下来,形象地理解草芽尖尖,荷叶圆圆等。有了头脑中的画面,再引导学生读书,才能读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弯弯”要读得轻而缓,“圆圆”要读得轻松活泼。通过感官中的印象,学生读得轻松,背得也容易了。

结束语:

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效果并不是太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显,学生不明白朗读的意义是什么,对朗读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是由于老师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懂正确的朗读技巧和方法,导致朗读的时候不自信,然后丧失了朗读的兴趣。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并且分析了其原因之后,得出以下的解决对策。老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朗读的热情;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技巧,比如教会学生什么时候用重音读,如何合理地把握朗读的速度,如何把握语调和词调等等,这些对于学生朗读时正确地抒发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熊宝红,李会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4,11(10):147-148.

[2]彭连国.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4):214-215.

[3]朱晓零.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J].才智,2014,8(14):222-223.

[4]王风兰.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14,11(48):214-215.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