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视角下新疆经济效率区域差异测评研究
——基于超效率DEA-Undesirable-SBM模型

2018-08-28 01:26朱金鹤韩晓乐
新疆农垦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梯度新疆效率

朱金鹤 韩晓乐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一、引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不仅是中国西向开放的窗口,更是国家安全保障的重要战略阵地。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发展带来的高能耗问题也应运而生。2013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对全国单位GDP能耗变化情况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新疆为一级预警省区之一。近年来,新疆虽然完成了单位GDP能耗降低10%的约束性目标,但远低于全国18.2%的均值。2012年,新疆政府做出到2020年“一个确保”“两个翻一番半”①“一个确保”: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番半”:一是到2020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半以上;二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半左右。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到2020年15%的节能减排目标,但受经济发展方式及能源回弹效应的影响,节能减排任务举步维艰。2016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将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即新疆经济发展不再是高污染、高能耗、粗放型的工业化,而是将资源环境因素作为发展约束的新型工业化。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作为核心区的新疆在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工业化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急需能源供给;加之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更进一步加大了碳排放量。基于此,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节能压力,新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本研究从低碳发展视角来探索新疆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问题,不仅对发展区域低碳经济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平衡新疆区域空间资源与环境、建设美丽新疆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始对经济效率的理论、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在经济效率理论方面,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经济效率”是考察投入与产出的关系[1][2],是对资源使用情况的一种衡量[3],表现为经济单位收入水平与相应成本状态的对比[4]。在测度方法方面,非参数DEA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测度经济效率的主要方法,主要受Pittman[5]在威斯康星洲造纸厂效率评价时对非期望产出首次引用的影响。另有学者主要围绕DEA模型测算我国省际生态经济效率[6]和我国省区[7-10]绿色经济效率;或将随机前沿模型[11-13]应用于碳排放经济效率的评价研究。关于影响经济效率的因素,学者为了更真实反映经济效率水平,在传统的劳动、资本、技术基础上引入环境因素,如王家庭[14]、张目等[15]在考虑环境因素情形下,实证考察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水平;钱争鸣等[16]则考虑资源环境因素测算了中国省市绿色经济效率。在经济效率的评价方面,李海东、吴波亮[17]对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效率评价最具代表性,其研究发现:剔除外生的环境和随机误差前后,我国经济效率分别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区域空间态势。对于经济效率的空间分异性及是否空间相关性的相关研究较少,刘建国[18]发现中国省域经济效率呈空间相关性,吕冰洋等[19]也发现中国特有的梯度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吉林省经济效率呈现出由中部地区向东、西部扩张的空间格局[20],而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从下游至上游的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21]。

综上所述,经济效率评价现有相关文献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国内学者对经济效率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东中部地区及省级层面,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的相关研究很少;二是多数学者在使用DEA模型拓展进行经济效率测度时并未考虑环境因素,即使少数学者考虑环境因素,但对经济效率值等于1的有效单元之间的效率高低进行比较的不多;三是对经济效率的空间分异研究相对不足,并未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基于此,本文在测度新疆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时借鉴经验、弥补不足,主要有以下改进:(1)将环境因素纳入经济效率中,选取超效率SBM来测度经济效率,以克服 BBC-CCR模型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的缺陷,从而计算出真实的经济效率数值,进而展开区域间经济效率差异的比较分析;(2)在模型选取上,采用Tone(2004)提出的既能合理处置“坏”产出又能解决松弛问题的Undesirable-SBM模型进行测算,摆脱径向和角度的桎梏;(3)用SE-USBM模型对新疆各地州经济效率测评分析,并用GIS图更直观显示空间分异性,对新疆的经济效率进行梯度化分及原因分析,提出提高经济效率的建议。

二、指标体系、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新疆经济效率测评体系构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率体现经济的发展水平,突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秉承数据可得性与指标选取的全面性、规范性等原则,综合考虑选取新疆经济效率为一级指标,资本、劳动力、能源、科技与对外开放度为5个二级投入指标,人均GDP、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品总额为3个二级期望产出指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二级非期望产出指标,秉承指标数至多是样本数量的一半或投入产出指标数目的乘积不大于样本数的原则,另外考虑到科技(R&D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数据缺失值过多,将科技、社会消费品总额两个指标删去,由此建立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

其中,C为二氧化碳排放量,Ei为各地区能源消费量(折合成标准煤),i为能源种类。标准煤亦称煤当量,根据国家发改委《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碳排放系数,1吨标准煤的能量,约为0.7吨纯碳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0.7吨乘以3.7得出:消耗1吨标准煤的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6吨。本文选择15种能源来测算各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原煤、原油、焦炭、焦炉气、高炉气、洗精煤、炼厂干气、天然气、柴油、其他石油制品、燃料油、其他洗煤、液化石油气、汽油和

表1 新疆经济效率测评指标体系

1.投入指标。对于投入指标中的物质资本需要做出特别说明。根据以往研究,本文采用固定资本存量作为物质资本的投入,各地区物质资本以2005年为基期进行平减得出最终的测算数值。由于资本存量在统计年鉴中无法直接获取,因此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资本存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t为 t期的资本存量;It为 t期的投资,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替代;Kt-1为 t-1期的资本存量;δ为资本的折旧率;初始资本存量、折旧率以及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的计算均借鉴单豪杰[22]的做法。

2.产出指标。本文用各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代表非期望产出,由于各地二氧化碳排放量无法直接得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测算方法进行测算。基本算法如下:煤油、其他燃料。根据公式(2)测算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种线性规划模型,自从费莱尔分析单一投入与单一产出的技术效率以后,运筹学家查恩斯、康登、罗德兹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单位(部门)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

1.经济效率测评方法。本文使用在SBM模型发展起来的 Super-Undesired-SBM(SE-USBM)模型,既考虑非期望产出又能解决有效单元无法继续排序的问题。分别构造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模型1)和超效率SBM模型(模型2),由于它们都是非线性规划问题,可以通过Charnes和 Cooper(1978)的方法转换线性规划问题。具体测算步骤如下:

步骤一:为了合理处置“坏”产出、解决松弛问题和摆脱径向和角度的桎梏,采用Undesirable-SBM模型来测算经济效率。

依照 Tone(2004)提出的方法,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可写成:

步骤二:为了克服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影响,计算出真实的经济效率数值,选取超效率SBM来测度经济效率。

将非期望产出放入超效率SBM模型中得到生产可能性集合,即环境技术为:

则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如下:

其中,公式(3)中s表示投入、产出的松弛量,目标函数 ρ*关于 s-,sg,sb是严格递减的,并且0≤ρ*≤1。对于特定的被评价单元,当且仅当ρ*=1,即 s-=0,sg=0,sb=0 时是有效率的。如果 ρ*<1,则说明被评价单元是无效率的,存在投入产出上改进的必要;公式(5)中目标函数τ*的值一定不小于 1,且τ*越大表明该单元越有效率。公式(4)和(6)中λ是权重向量。

2.经济效率空间相关性分析。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极化效应还是涓滴效应,必然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莫兰指数是测算效率的趋同是否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一种检验方法。判断区域经济效率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一般可通过测算Moran's I值进行检验。其表达式为:

公式(7)中,W为n×n的空间权重矩阵,如果目的仅在于检测变量的空间自相关,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二元相关矩阵;W矩阵的值为:如果地区i和j边界相邻,W中元素Wij的值为1,否则为0。xi和xj为第i、j个地区值,x为各地区均值。在实际计算中,可以对W矩阵进行标准化,从而消去公式(7)中右边的首项,并使得Moran's I限于(-1,1)的区域内。由于的统计分布不能很好地用正态分布拟合,对Moran's I的统计检验通常采用随机排列的非参数检验。

(三)数据来源

文中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2016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各地州网站相关数据分析和整理。由于新疆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加之数据的统计可能存在障碍,数据收集过程中为确保样本量和数据可得性,采取平均法、加和法、替代法等方法来弥补数据的不足。

表2 新疆各地州经济效率测算值

三、新疆经济效率的时序变化分析

(一)新疆整体经济效率变化趋势

测算结果显示(见表2),新疆整体经济效率均值呈“波浪形”震荡上升趋势。2005-2015年全疆的经济效率均值为0.723,还有27.7%的节能减排空间,效率均值介于 0.490-1.108 之间,最大振幅 0.618,最大环比增速 42.86%,新疆经济效率均值整体呈递增趋势(见图1)。

图1 2005~2015年新疆经济效率变化趋势

2005-2007年新疆经济效率处于攀升阶段;2008-2013 年处于波动阶段;2013-2015 年为恢复增长阶段。具体来看,2008-2009年和2013年微小下降,但幅度不大(0.132 和 0.065),2008-2009年以均值9.06%的速度降到历史新低水平(0.631),尤其是 2008 年出现“断层”式急速下降;“十二五”期间先上下波动再恢复增长,2015年达到峰值(1.108)。新疆经济效率总体均值不高说明“高投入”是影响新疆经济效率的首要原因;“断层式”下降可能是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出现不可避免的经济效率下降;“十二五”期间经济效率均值呈现缓慢增长,这与新疆于“十二五”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承接东部产业(高耗能污染)转移有关;同时,2013年经济效率下降可能源于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国家整体经济形势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下新疆经济效率出现微降;随后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定位,使得新疆经济走上高速发展道路,经济效率又出现大幅度攀升。

(二)新疆经济效率变化趋势区域比较分析

新疆“三山夹两盆”独特的地形结构为区域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以“天山”为界将新疆分为南疆、北疆及东疆三大区域。根据新疆各地州经济效率值测算三大区域经济效率均值及增速,由表3可知,第一,从各区域的效率均值趋势看,2005-2015年三大区域均呈“波动增长”态势协同并进。北疆环比增速 173.39%,南疆 78.46%,东疆则为 71.08%;2007年南北差距达到最大值0.424,且北疆经济效率是南疆的 1.66 倍,2015 年南北疆差距有所缩小(0.345);2015年东北疆差距达最大值0.442,且北疆经济效率是东疆的1.53倍。整体而言,虽然南疆、北疆、东疆经济效率值并不高,且差异性严重,但依然呈同步增长态势。第二,从经济效率均值看,三大区域呈现出显著的“南高、东凹、北凸”的驼峰状分布特征。南疆(0.779)、北疆(0.725)和东疆(0.569)三大区域经济效率均值呈现出“南、北、东”依次递减趋势,与全国东、中、西经济效率递减趋势相悖,即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效率值高、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效率值低的状态相逆,新疆效率值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征,原因还需进一步探究。第三,从“十一五”和“十二五”(以下简称两期)效率均值的相对差距(差值)和绝对差距(比值)看,三大区域经济效率差异呈不断缩小态势。南北疆相对差距(0.022~0.086)和东北疆相对差距(0.17~0.179)、绝对差距都在1倍以上,反映出虽然整体上经济效率呈良好发展态势,相对差距在缩小,但整体经济效率值并不高(0.723);第四,从“两期”经济效率均值增速看,三大区域呈现出“南、北、东”依次递增趋势。南疆(11.1%)、北疆(19.0%)及东疆(25.2%)依次递增,北疆增长率是南疆的1.71倍,东疆是南疆的2.27倍;与全疆相比,东疆、北疆增速高于全疆,南疆增速低于全疆;依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念,此种经济效率状态不足以支撑实现各区域均衡发展。

表3 新疆经济效率变化测度的区域比较

从结果来看,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低碳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转型升级,三大区域经济效率呈递增趋势,区域差距缩小;南疆、北疆和东疆经济效率均值与全国东、中、西经济效率递减相悖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通过原始数据可以看出,南疆地区碳排放总量远“逊色”于北疆和东疆,可能与本文选取二氧化碳作为“坏”产出有关,造成经济效率较低;(2)北疆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中心,经济发展方式虽在不断转变但工业比重仍然较大,可能与“碳排量”居高不下有关。(3)东疆经济效率最低可能源于长期以来该地区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且地理位置决定其为高排产业转移承载区,经济效率最低是一种现实结果。

(三)新疆各地州市经济效率变化趋势

图2 不同时期新疆各地州市经济效率均值变化趋势

从表2和图2的各地州11年经济效率综合趋势来看,除克州经济效率小幅度下降外,2005-2015年其他各地州市经济效率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呈现“跳跃式”“稳定”增长及“波动式”增长的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1.新疆8个地州市经济效率呈“跳跃式”递增态势,且增降幅参差不齐。其中,2008-2012年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市经济效率呈“跳跃”波动增长,2013-2015 年则保持在 1.0 以上;2005-2010年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经济效率值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1-2015年则不断下降,整体呈倒“U”形波动趋势;2005-2015年阿克苏、阿勒泰、博州、塔城地区经济效率变化趋势与喀什、和田趋同,但整体呈“N”形增长态势,且增、降辐呈“跳跃式”,2015年则出现跳跃式增长至1.2以上。这8个地州经济效率值较高主要得益于本地区人力资本以及物质资本投入不存在冗余,相比较其他地区而言,服务业水平较高和技术条件较好,在资本投入较少情况下,获得了较高期望产出和较低非期望产出。

图3 新疆各地州经济效率的空间分布

2.石河子、吐鲁番、巴州、伊犁和哈密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呈缓慢递增态势。其中,2005-2015年,石河子(0.470)、伊犁(0.485)11 年经济效率均值最低,环比增速分别为26.38%和39.9%,巴州、吐鲁番和哈密地区经济效率呈倾斜“一字形”波动增长态势且增幅较小,环比增速均在30%左右。根据测算结果,半干旱地区的资源环境、资源型产业发展、高耗能产业投入过多和非期望产出过大,是这几个地区经济效率增长较慢且不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济发展方式在不断优化改进,经济效率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克州经济效率均值最高(1.197),但整体态势呈“波动式”下降。“十一五”期间效率值均高于1.000,主要源于本地区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工业水平较低,“十二五”期间呈“波动式”下降(最小值0.666)与2010年中央新疆经济工作会议后,南疆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使得克州在“十二五”期间碳排放量不断升高,经济效率不断下降。

四、新疆经济效率区域分布与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一)新疆经济效率的空间区域分布特征

著名经济学家Hoover(1971)指出,由于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这三个条件的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借助ArcGIS10.2.3软件进行数值矢量化得出的各地州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经济效率分布图(见图 3),并用 Geoda软件测出 2005、2010、2015 年莫兰指数来检验空间相关性。

1.从区域分布看,除空白部分(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外均为研究区;从赋色深浅看,经济效率的高低与颜色深浅呈反向关系。2005-2015年,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沿线石河子市、伊犁州和昌吉州等地区颜色较深、差异性不大,属经济效率较低的地区;从图例可界定经济效率的划分标准,且图中能清楚分辨各地州经济效率的梯度划分,除空白区域外整体可分为三个层级,且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东弱”特征,逐渐形成“东、北、南”的梯度发展格局。

2.从莫兰指数结果可看出,低碳发展视角下新疆区域间经济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非相关性。2005 年莫兰指数 Moran’I=0.005,p=0.478;2010年莫兰指数 Moran’I=-0.075,p=0.478;2015 年莫兰指数 Moran’I=0.081,p=0.208。经济效率呈现空间非相关性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可能与新疆各地州分区域经济“激励政策”刺激发展模式、资源环境异质性与地理位置偏隅性相关;第二,本文考虑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致使邻近地区间经济效率彼此相关性不大。

(二)新疆各地州经济效率空间分异特征

新疆各地州经济效率呈显著的空间梯度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呈现出“点、带、片、区”特征。根据图3、图4和表4所示,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新疆各地州经济效率在空间上主要可划分为三个梯度,“十一五”和“十二五”期末第一、二、三梯度经济效率空间分布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第一、二梯度区域变化性较大,第三梯度变化不大。经济效率的三个梯度分别如下:

1.第一梯度区域主要聚集在南疆经济落后地区及北疆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经济效率较高,在南北区域分布呈“南北双高”沙漏式分布。11年间,克拉玛依、塔城地区和博州经济效率始终保持在第一梯度,这与北疆拥有疆内优势资源、人才、资金且较为集中有必然关系,造成经济效率呈递增趋势;“十一五”期末,乌鲁木齐、阿克苏地区经济效率从第二梯度上升到第一梯度,阿勒泰地区降为第二梯度;“十二五”末出现三个地区都在第一梯度的结果,喀什和哈密地区也分别由第二和第三梯度升到第一梯度且经济效率增幅较大,其主要原因可能与“退二进三”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不断转型优化升级有关。

2.第二梯度区域分布呈现集聚带状片区型分布,且经济效率差距相对较大。11年间和田地区经济效率一直保持在第二梯度,主要是由其“区域政策独立性”和新疆经济发展的梯度模式所决定;巴州经济效率“十一五”期末由第三梯度升到第二梯度,且一直保持到“十二五”期末与其地理位置及经济方式转变有关;“十二五”末,克州经济效率由“十一五”末第一梯度降为第二梯度,可能是由于早期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而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致使碳排量增大,造成经济效率不可避免下降。

图4 新疆各地州市经济效率变化状况

表4 新疆各地州疆经济效率梯度划分

3.第三梯度区域呈“轴带侧点散状与区块式交错”分布特征,且经济效率最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两侧的昌吉州、吐鲁番、石河子和伊犁州直属市(县)一直处于第三梯度,吐鲁番“十一五”一直在第二梯度,“十二五”期末则由第二梯度降为第三梯度。石河子、昌吉州、吐鲁番、伊犁州直属市(县)属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发展长期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粗放型”发展模式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升高、污染严重,且年降水少、风力强,造林面积有限导致其经济效率相对处于低“常态”。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数据包络技术(DEA)研究方法,使用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SE-USBM),测算新疆各地州市2005-2015年的经济效率及投入产出优势;结合新疆特有的区域发展模式评价了各地州经济效率、空间分异特征、经济效率的空间梯度,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分析新疆经济效率的时序变化,发现新疆整体经济效率均值呈震荡上升趋势,11年内经济效率均值呈“W”形态分布;除克州外的其他地州市经济效率均呈现波动型增长的态势,但就升速而言呈现“北快-南慢-东最缓”的特点。经济效率增速差异性突出了南北差异的始终存在,同时反映出随着经济“协调”发展,经济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现过程可能将任重而道远。

2.从经济效率均值看,三大区域呈现出显著的“南高、东凹、北凸”的驼峰状分布特征。同时,南疆、北疆及东疆经济效率均值依次递减,与全国东、中、西效率递减相悖,即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效率值高、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效率值低相逆;就增速而言,“十二五”期间,新疆经济效率和经济改革展现出一种梯度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增长极形成的“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影响下,呈现出正常的“东、北、南”依次递减趋势。

3.从空间布局看,全疆经济效率空间格局呈显著的“点、带、片、区”特征,各地州市经济效率呈“南高北低东最弱”的空间分异状态,三大区域呈梯度发展模式。其中:经济效率较高的第一梯度区域主要聚集在南疆经济落后地区及北疆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在南北区域分布呈“南北双高”沙漏式分布;经济效率差距相对较大的第二梯度区域分布呈现集聚带状片区型分布,经济效率最低的第三梯度区域呈“轴带侧点散状与区块式交错”分布特征。11年间,新疆经济效率排序前十的地州有5个一直位于南疆,而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石河子、昌吉州和伊犁州则落后于其他地州,与新疆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梯度优先序、“优惠政策”多寡及规模以上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有关。

(二)对策建议

为实现新疆地区经济效率提升、发展低碳经济和缩小区域经济效率差异,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节能减排目标要体现区域差异性,实施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战略。在区域经济“差异性”背景下,提高经济效率的关键在于节能减排和能源消费结构转变。首先,各区域(特别是资源型、传统工业地区)需要树立“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绿色发展宣传和教育,并根据二产比重制定“差异化”的节能减排目标(自治区为15%);北疆地区可以通过摒弃靠能源投入刺激经济发展的粗放模式,走集约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南疆通过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无污染”产业和提升“服务业”比重,来促进节能减排。其次,建议各区域利用“开源节流”的办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力度。如利用新疆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水能、天然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代替煤炭、石油,实施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战略。最后,建立并完善环保监察机制,对新建设项目提高环保标准,对迈过环保“门槛”的企业和项目加紧约束,严格控制高排、高污染项目向新疆转移。

2.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打造新疆低碳经济升级版。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经济效率提升迫切要求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首先,新疆正处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关键阶段,应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来促进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区域经济效率。其次,按照新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各区域应前瞻性的考虑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作为推动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的新引擎。最后,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及口岸”和“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机遇,北疆(阿勒泰、乌昌石经济区,伊犁)以规划统筹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南疆(喀什、和田、克州)以引进借鉴孕育经济发展新模式,以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策保障,打造新疆低碳经济升级版,促进各区域经济效率提高。

3.优化配置各区域资源要素,夯实经济效率的载荷基础。根据前文分析,新疆南北疆各区域存在不同程度资源投入冗余和浪费现象,提升各区域的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但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层次,还可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效率提高。基于此,一方面,北疆西北部阿勒泰、塔城应抓住面向中欧、东亚桥头堡建设的有利时机,深化“开放”“协调”发展理念,加强与中亚、乌昌石地区交流与合作意识和能力。此外,还要尽快建立以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喀什、库尔勒为中心现代化的资源要素服务体系,加大资源要素的集聚度和融合度,提升各区域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新疆应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和完善南北疆统一的资源要素市场,全力打造资源要素定价中心、信息中心、外汇结算中心、征信数据中心等高端服务业,引导投入要素资源合理的跨区域流动和集聚,使资源要素的空间分布趋于均衡,进而实现各区域资源要素优势互补、有效配置。

4.发挥中心城市功能辐射作用,缩小区域经济效率的空间差异。对于新疆大部分区域,尤其是对南疆四地州(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和北疆(阿勒泰、塔城)而言,缩小区域经济效率差异,关键在中心城市的功能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区域经济效率协同发展。基于此,一方面,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库尔勒、喀什中心城市功能辐射要发展以点促线,以线带面经济区。利用“一核两片多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助推中心城市人才、资金及产业向周围地区转移,以铁路线为轴带动沿线、沿面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借助“特殊经济开发区”建设机遇,打造“泛中心城市经济圈”(如泛喀什经济圈)。喀什和阿克苏可以借鉴乌鲁木齐的成功经验,逐步调整中心城市功能布局,有计划地限制部分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在中心城区的扩张,引导部分政府及城市职能部门搬迁至城市外围,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同时,阿勒泰、塔城应坚持“退二进三”发展方式,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中心城市的积极性,以点带群,由点及线,加强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促进各区域经济效率提高。

猜你喜欢
梯度新疆效率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随机加速梯度算法的回归学习收敛速度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跟踪导练(一)2
新疆多怪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