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矛盾,发掘真情

2018-09-01 09:40曹叶娟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合欢树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曹叶娟

散文是情思的浓缩,每一篇散文,都浓缩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史铁生的《合欢树》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经典散文。这篇文章的语言淡雅、朴素,却在字里行间潜藏着深刻隽永的真情。如何在平淡的语言中发掘出刻骨深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紧扣文章语言的“矛盾处”,层层剖析,细细品味,发掘出深切的母爱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悲痛之情。课堂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个性展示等形式,由学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教师调动学生思考、表述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

《合欢树》的语言淡雅、朴素,连对深切的母爱的感念也是娓娓道来,就仿佛和读者在聊天时不经意间谈起母亲,说起合欢树一般,内心的深情没有像蓄势待发的洪水般喷涌而出,仍是如涓涓细流,闲话常谈,怀念、悲痛之情潜藏于字里行间。思绪所往,笔触所至,深刻隽永的真情蕴涵其中,等待有心人细细咀嚼。

通过《我与地坛》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通过品味语言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这篇散文的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真正做到“小切入,深挖掘”。这对学生今后鉴赏散文有重要的作用。

我所教学生为高一学生,班级中男女各占一半。女生的心思细腻敏感,容易体会蕴藏在文字中的情感,而男生却比较粗犷,不喜欢咬文嚼字。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在独立思考之后还安排了小组讨论,来促使人人参与,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章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品味语言,体会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及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小切入,深挖掘”,通过剖析文章语言的“矛盾处 ”,发掘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个性展示等形式,促使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亲情,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小切入,深挖掘”,通过剖析文章语言的“矛盾处 ”,发掘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以及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

二、确定教法学法

(一)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人人参与。因此,拟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个性展示、师生对话等合作探究方式。

1.情境导入法:情境法既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开展课堂内的主题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解决困难的习惯。

3.个性展示法:个性展示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探讨的积极性,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4.拓展延伸法:介绍作者,让学生知人论世,走进作者内心世界,领悟文本主题,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5.师生互动法:通过“小切入,深挖掘”,课中讨论的方式展开双边活动。

(二)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

1.以学案为载体,讲练结合。

2.“小切入,深挖掘”,剖析语言的“矛盾处”,发掘作者的真情。

3.層层深入,反复揣摩,合作探究,提升感悟。

三、设想教学过程《合欢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含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以史铁生生平为素材,准备演讲),并点评

2.导入课文1.推荐学生上台演讲

2.学生自由点评将课堂演讲与文章导入相结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二、整体感知1.浏览全文,根据叙述对象的不同,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1.快速浏览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2.自主回答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三、研习文本1.找出第一部分中的三个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写了这三个阶段和母亲的哪些事

2.再次浏览7、8两小节,找出“我”和合欢树经历的相似点(边看边画)。

3.结合上两题,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1.研习,独立思考,进行文字表达

2.小组讨论,总结订正

3.小组发言代表口头展示或者多媒体投屏展示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表达思想、展示自我的能力四、合作探究鉴赏语言,发现“矛盾处”

1.母亲两次对待“我”早年作文获奖的态度是否矛盾

2.“我”是如何对待合欢树的,前后是否矛盾1.研习,独立思考,进行文字表达

2.小组讨论,总结订正

3.小组发言代表口头展示或者多媒体投屏展示1.培养学生“小切入,深挖掘”的鉴赏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表达思想、展示自我的能力五、拓展延伸谈谈最后一小节的作用(动笔写一写,再小组讨论)1.独立思考,文字表达

2.小组讨论,总结订正

3.小组发言代表展示1.培养学生从内容、结构、手法、主旨等角度解答作用题的能

2.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七、课堂小结合欢树是母爱的具体体现物,也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这篇文章语言淡雅、朴素,情感真挚。史铁生的文章都有这一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美、情感美的能力八、作业布置阅读史铁生的其他文学作品,相互推荐、交流,并整理,形成专题阅读阅读、推荐、交流、整理培养学生系统阅读和整理的习惯

四、板书设计

“小切入,深挖掘”

剖析语言的“矛盾处”

发掘母子间的深情

五、教学思考

如何做好“小切入,深挖掘”,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一大问题。笔者认为,根据这篇散文的特点,从剖析语言的“矛盾处”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进而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214211)

猜你喜欢
合欢树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合欢树
合欢树
合欢树
谈独立思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谈独立思考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