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审辩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2018-09-10 07:22韩萍
南北桥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韩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扩充了新的内容,即审辩性思维这一新的历史思维概念,也被称为批判性思维,其具有更广阔和深入的思维内涵,培养学生审辩思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质疑、逻辑、创新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审辩思维培养的现状,并提出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审辩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入深入环节,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判断和运用实证史料客观辩证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并提出学生应对相关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合理的反思和质疑,辩证看待历史解释,形成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人格和思维品质[1]。这其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要让学生学会对历史问题进行合理反思和怀疑,对于可靠史料进行分析和实证,掌握逻辑的探究方法,运用理性观点处理历史问题,并形成相关的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辩思维的培养,促进其成为综合性人才。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审辩思维培养的现状

(一)反思、质疑教学缺失

在高中历史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产生怀疑,即便有所怀疑的历史知识,学生也很少去主动探索和证实,这主要是是受传统教育影响,学生对教材及教师的权威性缺乏质疑。高中历史教学中,反思、质疑类教学较为缺失,阻碍学生敢于发现并处理问题能力的形成[2]。反思和质疑教学的缺失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有限,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缺乏思考的动力,教师主导性导致学生质疑主动性缺乏。学生对所学历史内容缺乏反思和质疑,也导致其审辩性思维发展受限。

(二)科学论证教学缺失

科学论证是学生发展审辩性思维的实践过程,但高中生要面对高考,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主动求知和思考的积极性缺乏,很少会主动去探索和论证历史问题。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论证教学的缺失表现在学生缺乏探索和论证历史问题的兴趣,缺乏科学探究与论证的技能,科学论证教学不受重视等。

(三)自主探究教学缺失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探究教学流于形式,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模式还未完全形成、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都导致了自主探究教学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后无法将其应用在解决社会问题中,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辩思维的策略

(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审辩性思维

教学设计是指在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为了实现预期课程目标,采取系统方法系統性规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将审辩性思维纳入课堂教学设计中,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资源的选用、情境创设、课件制作等诸多方面中体现审辩性思维,并针对审辩性历史问题进行合理教学组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审辩性意味浓重的教学设计,积极运用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制造认知冲突,为学生怀疑、质疑历史问题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审辩性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论证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3]。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时,还应保证具有“气质”意识,在设计中体现高中历史意识,设计出严谨但开放的历史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审辩性思维。例如: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培养学生史料研读、主动思考、研究问题能力的目标,进行审辩性思维教学设计,通过史料、视频等资料展示“民族工业曲折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史实。

(二)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审辩思维

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研究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并采用科学论证方法解决问题的活动,不仅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相应历史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而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审辩思维要注意审辩性研究问题具备认知冲突,研究性方法具备严谨性等。教师可以在问题式教学中提供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反省问题,对问题产生怀疑,引导其进行进一步探索,从而产生质疑并证实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审辩思维[4]。例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袁世凯统治时期背景材料,并引出袁世凯复辟时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良好发展的疑问,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引起学生对历史问题产生疑问,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审辩思维。

(三)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审辩思维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相关背景材料创设有效的历史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直观展示,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探索审辩问题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创设历史概念的教学情境、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史料教学情境等培养学生审辩思维。

三、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社会问题,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辩证看待历史问题,形成审辩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将审辩性思维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创设多样性历史教学情境,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融入审辩性思维等策略培养学生审辩思维,让学生逐渐拥有质疑和批判意识,运用理性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华荣.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审辩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4(5):111-112.

[2]杨静.高中历史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18,12(6):101-102.

[3]张燕.高中历史教学中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刘炽焱.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