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诗香秋夜永
——读《云根诗词》

2018-09-11 08:06贾来发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8年8期
关键词:诗词

贾来发

还未与云根先生相识前,我就从各类报纸杂志和网络上读到了他的一些诗词作品,并被他的作品打动和感染,只是片鳞半爪,难窥全貌。近日拜读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根诗词》,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云根诗词》共选入云根先生从1970年至2008年期间创作的200多首诗词作品。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雅,尤其是《祭聂耳》《抗浪鱼》《花腰卜少》等古风诗作,更是其诗词作品的一大亮点,彰显出作者驾驭传统诗词创作的出众才华和深厚功力。

云根先生不仅是一位身肩重任的地方官员,同时还是一位佳作不断的优秀诗人。作为“既坐官员位,心当系万民”(《五十岁感怀》)的地方官,云根先生在他执政玉溪期间,怀着“甘为孺子牛”和“殚心聚韬略,竭力解民忧”(《闻张全景一言得诗》)的公仆情怀,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作为“往圣风骚孰承继,新声待谱竞千帆”(《秀山》)的诗人词家,云根先生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犁笺爬格,寄情诗文,创作了许多令人激赏的诗词歌赋。他的作品,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异域风光的礼赞,也有对弱势群体的悲吟和对社会时弊的针砭,但更多的是作者把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历史、人文的赞美与兴叹,对亲情和友情的依恋和感激,用精练和隽永的诗句表达和倾诉出来,其情真而意长,让读者于美的享受中产生心灵的共鸣。

云根先生出生于彩云之南、状元之乡,由于受家庭的熏陶和影响,自幼即随父母吟诗作对,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养成了他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习诗纪事抒怀的高尚情趣。他当过农民、军人、教师和基层干部,曾任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宏观经济研究员,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知识素养,可以说,这是作者进行诗词创作的宝贵财富,是作者诗思喷涌的不竭源泉。云根先生信奉诗可以“和性情,厚人伦,促和谐”。他的诗词,恪守声韵格律,致力于正格之中创新,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以旧声律形式抒写新时代生活,赋予了中华传统诗词旧瓶装新酒的丰富内涵。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云根先生关心民生疾苦,经常深入边远山区访贫问苦,开展实地调研,研究解决问题。一次他到哀牢山彝族村寨调研时,为这里的荒凉和贫困所揪心和牵怀,写下了《访哀牢山彝族村》:

鲁奎山险路难修,玉米稀疏水断流。

土掌房歪梁下坠,蓬蒿墙裂火烟煪。

锣锅一口是家当,薯芋三餐不见油。

十个男儿五光棍,相思入梦醒发愁。

赤贫如此吾心愧,守土岂能无良谋!

而作于1985年冬的七古《彝族妇女》,作者则用带泪的诗句描写了深山老林彝族妇女靠背柴卖柴为生的艰辛生活,字里行间闪烁着作者悲吟的泪花。“年年月月愁生计,柴不卖出米不来。”每读此诗,我就会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只是卖炭翁的影子现已变成了作者笔下的山区老妪:

夕阳西下归山寨,前背娃娃后背柴。

年年月月愁生计,柴不卖出米不来。

枷子背烂知多少,背脊背弯肉裂开。

为育儿女成龙凤,不惜朱颜独自衰。

目睹老妪暗垂泪,我娘身影忽入怀。

其实,在云根先生的诗词作品中,还有许多诸如《打工妇女》《深山教师》《菜农》《彝寨穷孩》《上大学》等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关心、同情弱势群体的诗作。面对贫穷落后,面对弱势群体,云根先生更多的不只是哀叹和悲吟,而是用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心愿。“赤贫如此吾心愧,守土岂能无良谋”,其情若此,令人感佩。

叶燮在《说诗啐语》中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云根先生“沉浮无碍心安然”(《选票》)的豁达心胸和“苦瘦腰身勤酿蜜,甜贻万户不矜功”(《蜜蜂》)的高尚品质由此可见一斑。其襟怀学识非同寻常,故其诗、其词情真意切,所写所诉,均为肺腑,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令人深思。

云根先生善泳,哪怕在“冽冽晨风追晓月,皑皑白雪静深山”(《冬雪游泳》)的隆冬季节,还是除夕之夜,他都或戏水于城东之外,或畅游于湖泊之中。在《定风波·游泳遇风雨》中作者写道:

“电闪雷鸣天地惊,乌云滚滚疾翻腾,裂岸狂涛奔万马,谁怕?弄潮大海亦平平。

浪起浪沉身自正,神定,畅游俯仰似闲庭。一瞬长空飞彩练,光灿,骄阳脉脉碧波澄。”

这首词是作者在傍晚时分畅游中国第二深水湖——抚仙湖时忽遇风雨而作。全词充满了处变不惊,迎浪而上,弄潮大海的豪迈情怀。

山水是诗词的养料,诗词是山水的灵魂。山水题材的诗词在云根先生的作品集中同样让人眼亮。他的一首首山水诗篇,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风光画卷,散发出独有的艺术馨香。像《抚仙湖怀古》《夏游异龙湖》《苍山》《北疆行》《黄山日出》《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探险》等诗作,读来清新自然,语新意深,使人陶醉,令人遐想。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诗人的云根先生,自然也对茶情有独钟。在《云根诗词》中,仅茶诗就有17首之多。透过其品茶、咏茶、悟茶诗作,我们不难发现,云根先生不仅是写茶高手,而且还是品茶行家。君不见“火上铜锅滚雪花,云闲月朗品春茶”(《茶山品茶》),又不闻“一株茶树定终身,孰记将成百岁人”(《百岁茶娘》)。在作者眼里,茶一经铜锅慢炒和素手轻搓,便妙不可言,令作者“三杯茗饮涌神思”(《半杯茶》),吟就了散发着茶叶一样清香的优美诗章。

《云根诗词》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精警之句颇多,这也是云根诗词的另一重要艺术特色,如《蟋蟀》中的“敢与公鸡斗,舍身争太平”,写的虽是对蟋蟀敢与公鸡争斗的歌咏,实则是以鸡喻人,赞颂不畏强暴和为太平而敢于奋争的精神。在《赞王昭君》诗中,作者对千古美人王昭君羞于行贿而宁老大漠的刚烈品格大加赞赏,写下了令龌龊者而汗颜的“美人自爱羞行贿,大漠苍茫宁不归”的诗句。此外,还有许多类似的诗例:

“敢忘先贤生死以,继承遗志看今朝”(《谒林则徐像》);“若不推陈出新秀,何来民主固江山”(《选票》);“游鱼贪美味,岂料送身亡”(《垂钓》);“雷声阵阵偏无雨,误了栽秧又一年”(《报告》);“空话三时众低语,官阶几晋不增才”(《开会》)等等,不仅夺人眼目,醒人心志,而且含不尽之意于诗外,耐人反思和咀嚼。

云根先生的诗词,不论是吟咏山水之作,还是怀古抒情之诗,抑或娱乐愁怨之章,寄托情思雅怀之词,都自成风格,自有境界。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而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纵观云根诗词,大多俱得三境之妙,其于政务缠身之余,拨冗觅句,吟诗填词,其勤勉之至,作品之多,造诣之高,实在令人景仰和折服。

读后《云根诗词》,不知问什么,竟然触发了我创作诗词的冲动。在乡村的秋夜,我依窗朗吟;

先生从政也从文,感物情真弥足珍。

掩卷诗香秋夜永,碧空朗月证斯人。

一卷诗文誉九州,吟风弄月啸云楼。

书中警句惊人眼,守土当能有远谋。

诗遵格律定乾坤,法宋师唐万古存。

信笔写来无阻碍,意从心涌似流云。

云根先生诗词,并非没有缺点和不足,相信云根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会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美诗词。

宜 之 油画 青橘之一

猜你喜欢
诗词
诗词里的节日
诗词里的节日
毛泽东诗词抄录(书法)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家庭“诗词大会”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猜诗词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