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研究

2018-09-13 04:58谢岳辉
职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新能源汽车课程设置

谢岳辉

摘 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关新能源产业链(市场)对具有汽车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大。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各职业院校为汽车制造厂的前段产业及后端产业输送了大量汽车技能型专业人才。但由于各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与产业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本文对目前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针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设想。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国家政策的出台,我国的电动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以整车制造及研发为主线,以研发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电动机及其管理系统作为支撑,以轻质高强度车用材料及专用电池材料为配套,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融合为发展方向,以制造与服务相互配合为基础。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制造、核心零部件及售后服务等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装调、检测维修、试验维护、质量检验、充电桩安装维护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大,需要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国家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职业院校,其当务之急就是根据社会及市场的需求,不断发展建设相应教学体系的新能源汽车专业。

一、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国务院于2016年11月29日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水平,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至2020年,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单从广东省内看,目前有新能源汽车企业58家,其中整车的研发制造企业14家,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和材料研发制造企业29家,电动机及其管理系统与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6家,充电研发制造企业5家,其他新能源配套零件企业4家。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但是具有新能源汽车新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现状卻不乐观。

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产业转变过来,研发制造的过程中涉及很多新技术装调、检测维修、试验维护、质量检验、充电桩维护等人员稀缺。

第二,目前各4S 店由于缺失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导致无法对新能源汽车故障进行独立的诊断与排除,只能依靠返厂或厂家派技术员来店进行维修,大大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效率。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综合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都十分巨大,培养新能源汽车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

二、新能源汽车岗位需求分析

1.数量的需求

目前国内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职业院校较少,各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于市场对具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导致具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需要各职业院校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2.综合素质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操守、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团结合作,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努力创新;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能及时跟踪获取行业信息的能力;能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划。

3.专业知识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应具有良好专业英语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应用知识,掌握新能源相关机械原理、电子电工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各控制部件的管理系统工作原理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的维护、电动机及其管理系统的检修、综合性能检测、底盘检修、综合故障检修等专业知识。

4.能力素质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以及使用专业软件的能力;懂得基本专业英语;具有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动机及管理系统、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维修技能;具有一定的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具有一定的新能源汽车的后市管理能力。

5.新能源汽车的岗位需求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驱动电动机及管理系统维护员、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维护员、充电桩及管理系统维护员、新能源汽车检修员、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试员、二手车鉴定与估价、新能源汽车销售员、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顾问等人才。

三、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学校应深入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探索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体制机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引进企业入校合作共建“校中厂”,校企合作建设互聘共培的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学校以该专业建设的成果为基础,依托合作单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风向标教育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结合原有的汽车维修技术、汽车钣喷技术以及汽车商务等专业,构建一个全能型高技能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广东省乃至全国汽车产业。在建设新专业时,需要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下的“新型学徒制”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职业岗位能力增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分段式“工学交替”的方式组织教学,即先在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再到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不断轮换工作岗位交替学习,将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与学校系统学习紧密结合,在“新型学徒制”下培养新能源汽车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跟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需要适当调整,使得学生的就业岗位既有广泛性,又有针对性,做到培养专业目标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使课程设置内容与岗位技术管理要求相衔接,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最终让学生成为扎实掌握汽车理论知识及新能源汽车工艺、专业技术、设备维护和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操技能和拓展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教学资源配置

(1)以电动汽车技术模块构成为依托,由大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建立培训基地,建立订单式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不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技能新要求的教学需要。除了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外,还需要重点培养教师吸收先进的职教理念的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安排骨干教师到职教理念先进、模式成熟的地方进行学习,鼓励教师勇于尝试教学改革,逐步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教研教改能力,确保教学改革创新顺利进行。

(2)加大实训场地工位建设的投入,配置实用的实训设备和工具,配备实训资料及作业工单,提升专业设备配套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实训场地应具备教学和承担实际工作任务的实训条件,同时具備技术开发、技能鉴定与培训等功能,成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的主要基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配置必要的相关资料,包括维修手册、网络资源、教学录像、仿真实训教学软件等。不断完善专业课程的精品课程、电子维修手册、微课视频、仿真实训教学软件等,为企业、师生和其他兄弟院校提供专业资讯。

四、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的设置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参照,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对教学内容中的基本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重点讲授并加强技能操作训练,让学生牢牢掌握实用性知识,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操技能。

1.实战性强

以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维修为开发契机,邀请企业培训专家以及维修技师作为主导进行课程开发,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对新能源汽车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使课程贴近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及职业教育的特点。

2.适用性强

组织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调研,结合当前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对课程的结构进行全面把控,使课程不但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合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的学生使用,也适用其他汽车专业方向学生学习新能源汽车知识和技能。

3.配套资源丰富

组织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教材,使教材能与教学设备相符合,编制相关配套的教材,分为知识强化、获取技能的学生手册和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学习的任务工单,并且配套相关资源。

五、小结

近几年来,国家的大力支持使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全面发展,相关产业链对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的需求巨大。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表明,必须构建具有培养良好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较高技术水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陈荣英.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技能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2]卢宗霞.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5.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新能源汽车课程设置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