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手机阅读新模式

2018-09-13 04:58陈颖
职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

陈颖

摘 要:针对中职学生课外阅读量过小、数字阅读成为主要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碎片化的阅读特点,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利用互联网时代交互式软件的优势,开发手机阅读APP“悦享悦读”构建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手机阅读新模式,建立了家校联合的大阅读体系,通过网络联结家庭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了阅读评价。

关键词:互联网 手机阅读APP 大阅读 社交功能

温儒敏先生在《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书中指出,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素养的重要解决手段。

阅读素养是国际评价界关注的热点领域。自2000年起,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持的大规模国际性教育调查研究PISA,每三年都会对参评的OECD国家进行一次测评,测评重点分别有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PISA认为,阅读不是单向维度的技能,而是对获取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全方位能力的反馈。

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对语文教学及学生的自我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生课外阅读现状

面对中职三个年级的学生,笔者分别进行中职生阅读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职学生借助手机终端进行电子阅读,平均每年课外书阅读量为1~5本。

二、中职生课外阅读分析

1.中职生课外閱读的特点

(1)阅读量过小。犹太人年阅读量为64本,俄罗斯为55本,韩国年阅读量人均11本,新加坡为8.3本,日本为18本,美国为25本,而中国年阅读量人均不足1本。 年平均阅读量仅为2.4本的中职生的阅读量显然过少,甚至也远低于同龄高中生的阅读量。

(2)数字阅读成为主要阅读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购买和借阅纸质图书进行阅读的传统阅读方式日趋被更方便快捷的电子阅读所替代。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达到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有62.4%的成年国民在2016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3)阅读内容碎片化。阅读内容呈现碎片化特点,鲜少阅读经典作品。中职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是以微信为载体,阅读局限于订阅号推送文章,朋友圈分享文章,所以阅读呈现出浏览式的泛读特点。大多数学生喜欢轻松愉悦的浅度阅读,很少思考,极少有意识地进行摘录、注释或做读书笔记,排斥深度阅读。

2.中职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缺乏读书的习惯。中职生大多出自农村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庭活动常是打麻将、玩扑克、看电视、闲聊等,难以为学生做好阅读启蒙。受家庭影响,学生自幼时起便没有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购买书籍的习惯。

(2)缺乏读书的动力。调查显示,中职生对阅读课外书很感兴趣,也认同阅读很重要,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却非常少。一是由于作业偏多,课业较紧;二是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课余时间。没有约束,即使有读书的意愿,也不能实践。

(3)缺乏阅读的指导。学生不懂经典,不知该读什么。调查显示,只有6%的中职生愿意阅读名著。学生更倾向于阅读网络热门的言情、仙侠小说,选择阅读内容的标准是喜欢、有趣。教师在授课之余极少开具书单,更少组织学生就课外书籍进行讨论并予以指导。除了不知道应该读什么书之外,很多学生拒绝经典,他们在尝试阅读经典的过程当中感到枯燥。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碎片化阅读和浅层化的阅读层次使学生很难领会经典作品的魅力。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手机阅读新模式

数字阅读可以整合碎片化阅读时间,是现今中职生的主要阅读方式,在未来也仍将是发展趋势。

笔者学校顺应并利用这种趋势,开发了手机阅读APP“悦享悦读”,构建出适合互联网时代新的阅读模式。借助手机阅读APP的力量,让阅读无处不在。

研究表明:在面对同一阅读材料时,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对于简单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加工是没有差别的,但由于数字阅读更容易跳读和略读,所以在对复杂信息的加工上要弱于纸质阅读,内化阅读信息的能力要弱一些,记忆时长也更短一些。

鉴于数字阅读存在的弊端,笔者学校手机阅读APP “悦享悦读”致力于联通课上课下,将阅读变成一种社交的方式,通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即时交流实现互相激励、互相督促,对抗惰性,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在交流中深入探索,精读细读,内化信息。

1.构建家校联合的大阅读体系

(1)构建书香信息化校园。书香校园同时应该是信息化的校园。

第一,APP文章推送。在“悦享悦读”中,发布阅读书单、经典作品,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APP每日阅读推送,分享优秀的作品、书评、视频等;对分享的优秀作品,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探讨。

第二,APP扫码阅读。学校图书馆每周精选一批作品生成二维码,制作海报张贴于学校各处。学生在看到感兴趣的作品时,便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阅读,真正使阅读既可见可感,又触手可得。

(2)网络联结家庭的力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原生家庭的家风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对家庭阅读的指导,重视对家长的培训,营造书香家庭,对于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持续性都有很大的好处。

第一,APP推送家庭阅读大纲。为家庭阅读制定大纲,制定阅读计划,确定阅读内容。阅读内容由浅入深,既重视故事性、趣味性,又重视科学性和深入性。

第二,APP组织家庭阅读活动。抓住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APP组织家庭阅读活动,并上传分享,为阅读增加仪式感,既可以营造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的良好氛围,又可以增进彼此的亲密关系。

第三,节假日阅读。珍惜每一个节假日,母亲节组织举办“爱让我们在一起”的母子竞赛活动,进行读书分享;清明节组织举办“心在一起,家人就在一起”的读书活动,让每一个家庭的团聚时刻都充实而有意义。

第四,关键词阅读。每个周末,都确立一个关键词,可以指定一位作家,一部作品,或者一个主题,请每个家庭一起去分享一部作品。如:本周关键词是“成长”,家庭可以与教师沟通,从阅读大纲中挑选作品一起督促学习,孩子可以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家长可以读摩西奶奶的《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2.开放式的阅读体验

手机阅读APP“悦享悦读”鼓励深层次阅读,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个人日记、读书笔记及评论功能,将所感所思即时记录下来。

(1)个人日记。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是人与自身的对话,个人日记满足阅读的私密性,笔记内容只有作者可见。

(2)读书笔记。这一部分的读书笔记是面向大众公开的,可供同伴之间进行探讨、研究。同伴可就读书筆记内容进行评论。

(3)评论。对同伴的读书笔记进行评价或点赞。

空间上,交互式的阅读方式使学生之间无障碍地进行阅读交流;时间上,针对同一阅读材料,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一万小时定律。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

(2)一千小时阅读计划。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效果的体现,都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定践行。完成一千小时的阅读计划,阅读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之后,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悦享悦读” APP设立打卡签到功能,签到后自动开始计时;每当学生坚持签到一定量的时间,点亮相应会员徽章并予以奖励,每当学生阅读达到要求小时数,赠送相应的会员礼品,以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坚持阅读,直到完成一千小时的阅读目标。

4.促进性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它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阅读评价不应以阅读结果为依据,而应着眼于阅读的过程;阅读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诊断不足,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后期的坚持阅读和阅读提高。

“悦享悦读”的社交性特点为促进阅读评价提供了依据。学生自身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在交互式阅读讨论或辩论中开阔的视野,精彩言论得到点赞,同伴相互鼓励、相互监督。

四、小结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占领移动终端,就是占领了未来的阅读方式。手机阅读APP“悦享悦读”的使用,符合了学生整合碎片化阅读时间、方便快捷的阅读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加以个性化指导,整合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借助软件社交性的特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亦弛.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东南传播,2015(9).

[2]周永红,吴振賽.我国移动数字阅读市场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

[3]邓绪娟.当读书遇见社交——从微信读书APP看阅读形态大改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

[4]重构手机阅读管理平台的数据同步方案[J].张振华,朱晓民,王玉龙.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7(2).

[5]龚捷.场景时代移动阅读新需求与移动出版发展路径[J].编辑之友.2016(10).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猜你喜欢
互联网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