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捕捉大众图书选题策划契机

2018-09-13 11:31彭琳毕克成
出版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选题策划契机

彭琳 毕克成

[摘 要] 在当今出版业竞争白热化的现状下,大众图书选题策划能力成为衡量出版社选题策划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综合前人研究对大众图书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阐释大众图书的时代属性:大众性、现实性、时效性、周期性、商业性与趋同性并存,指出大众图书选题策划应抓住事件、潮流文化及自身优势三个契机,以提高有效性。

[关键词] 大众图书 时代属性 选题策划 契机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4-0028-04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erce competition in publishing industry, the ability of selecting and planning topics for popular book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selecting and planning topics for publishing houses. In view of that present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general public book is redefined. It explains the time attribute of popular books: popularity, reality, timeliness, periodicity, commerciality and convergence coexist. It was indicate that that planning of the choice of the popular book should take three opportunity of the events, the trend culture and its own advanta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Popular books Time attribute Planning of the choice Opportunity

1 大众图书的概念

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在《中国书史简编》中提出:“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于一定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1]这一表述说明图书是以文字和图片记录知识的知识性产物。不论是“读文时代”还是“读图时代”,图书都具有集知识、思想、文化于一体的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恰恰表现在读者阅读后所产生的各种社会行为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不可低估。

大众图书即大众文化的传播载体。大众文化并非中国学者的独创。英国学者F ·里维斯在1943年发表的《大众文明与精英文化》中就提出,大众文化直接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摧毁,从根本上不承认大众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形式。美国批判学者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承认大众文化的存在,却将大众文化放在与精英文化对立的层面上进行批判。直到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工业社会后,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大众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托马斯·克劳在对格林伯格的批判与分析中指出的:大众文化的基础,是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即消费社会的主要人群——中产阶级,大众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是现代艺术所依赖的作為社会底层的力量资源。由此可见,大众文化的产生背景决定了大众文化所具有的两个根本属性——娱乐性和商业性。因此,笔者将大众图书界定为:大众图书是以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为主,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图文形式表达,体现了一定持续性、现实性、趋同性、商业性的知识性读物。

2 大众图书的时代属性

时代属性,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特定时期被赋予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独特烙印。大众图书的时代属性折射出的是大众文化在社会特定时期被赋予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典型特征。大众图书是大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2.1 大众性

大众图书中的“大众”有两层含义:其一,图书的读者对象是大众,即广大人民群众;其二,图书的内容属于大众文化范畴,即带有一定娱乐性、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

2.2 现实性

纵观成功的大众图书选题策划案例,都离不开“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读者。在2011年“大众最喜欢的50种书目”中,以文化、文学、生活、少儿四大类为主,兼顾政治、历史、军事、科普、教育等领域,并包含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童话、绘本等多种体裁[2],可见大众图书能够满足读者对生活、学习、情感情绪的现实需求。

2.3 时效性

注重时效性,紧抓社会热点事件、网络热点话题进行选题策划对大众图书十分重要。而且,不仅要实时捕捉正在发生的、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话题或人物,更要捕捉具有持续性影响力的选题,因为这类选题重印的可能性更大。

2.4 周期性

大众图书的周期性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循环式。例如,某一类图书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成为人们追捧的大众读物,但这股热潮过后,该类书籍被其他更热门的读物所替代,这是低潮期。而随着该类图书的话题热度再次提升,该类图书必将成为新一轮的出版和销售热点。第二种,“常青藤式”,也被称为“留得住的书”。这类图书长年被再版、改版,始终在市场上畅销。“留得住”的图书能传递正确、有益的知识或信息,其价值和意义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值得读者反复阅读,在满足读者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能给读者以视觉甚至手感上的愉悦,简单和通俗地讲,就是能为读者所喜爱和珍藏的图书[3]。这类图书,不求新、不求异,但求高质量。例如,科普类作品《十万个为什么》,文学类作品《平凡的世界》,系列经典世界名著《飘》《红与黑》《老人与海》《西游记》等,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依然以针对不同年龄读者的不同版本在市场上畅销。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契机
以“质量日”为契机提升品牌形象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 助力盐改取得新成效
浅谈科技类丛书的策划
浅谈民生新闻报道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新闻与历史的互动
人生的契机与姿态
抓住契机全面推进医改